盡快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是每一個語文教師都在探討和實踐的問題。教師在制定作文教學計劃時,眼界一定要放寬,要著眼于提高學生獨立生活和認識生活的能力。如果我們把眼睛只盯在每周的作文課上,即使在指導、批改、講評上花了很大的力氣,也很難達到預想的目標。
一、采取多種形式讓學生練筆
首先,我在班里開展了讀書讀報活動,要求每一個學生必須訂閱三報一刊(《少年報》、《讀寫知識報》、《學作文報》和《小學生作文選刊》)。讀報的方式,一是個人讀,二是集體讀。同時,配合教學向學生推薦了一部分好書。過去學生看書大都是看熱鬧,走馬觀花,看完了連故事梗概都說不上來。針對這種情況,我在班上開展了寫讀書筆記的活動,一來可以練筆,二來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為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我要求學生每天寫一篇日記,有時遇到一些特殊事件就抓住時機設定題目,讓學生按要求寫觀察日記。一次上早操時,忽然來了一輛掏糞馬車,盡管馬車距我們有五十米遠,可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把臉扭了過去,甚至還有學生出口不遜,罵罵咧咧。針對這種情況,我就在晨檢時間說了這件事,并讓學生以《上早操時,來了一輛掏糞馬車……》為題寫一篇觀察日記。學生在日記中,有的提出了這樣的設問:“為什么掏糞的農(nóng)民伯伯不怕糞臭?”接著又自問自答道:“因為他們一心想的是大糞是一種好肥料,能夠增產(chǎn)糧食”,還有的學生總結出“沒有大糞臭,哪有五谷香”的佳句。這樣有目的地讓學生寫日記,無論是對練筆還是對提高學生的思想都是有益的。為了豐富學生的語言素材,我組織學生制作剪貼集。剪貼集中設置了各種欄目,如偉大的祖國、諺語集錦、思想火花、動物趣話、世界珍聞、如此西方等,這種分類積累,有利于學生在寫作時選擇運用,對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大有裨益。
二、開展多種活動提高學生的寫實能力
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關鍵是要提高他們表現(xiàn)生活的能力,即寫實能力。有這樣一則故事:甲問乙:畫人容易畫鬼容易?乙答:畫鬼容易。甲問:為什么?乙答:因為人都是具體的,你有哪一個地方畫得不像,別人很容易就給你指出來;而鬼根本就不存在,誰也沒見過,因此,你只要隨意畫就行了,越看就越像鬼。這則故事,說明寫實的困難。學生每天從家里到學校,生活面狹窄,觀察不到什么新鮮事物,沒有寫作素材,所以一上作文課就頭疼。近一年來,我從豐富學生的生活入手,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在活動中讓學生去觀察和體驗,從而使他們得到多方面的鍛煉和提高。春天,我組織學生種土豆、角瓜。種之前,我先給學生講土豆和角瓜的生長周期和特點,然后組織學生施肥、澆水直至采摘。這一系列活動,使學生了解了這兩種植物從種到收的全過程。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仿《落花生》的寫法,寫了《土豆》一文。由于學生熟悉土豆的生長過程,對土豆有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因此這篇作文寫得很成功。秋天,收獲了很多角瓜,我又組織學生用角瓜包餃子,召開一次“春種秋實”的主題中隊會,學生真正嘗到了勞動所帶來的甘甜。會后,我讓學生以《收獲書》為主題寫一篇作文,由于是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事,學生感覺有話可說,不少學生寫了收獲的快樂,寫出了自己的真情實感。有的學生在作文中寫道:“在我成長的十一個春秋里,我吃過各種各樣餡的餃子,但我今天吃得最多,也覺得它最好吃,從中我不但品嘗出豐收的喜悅,也品嘗出艱辛勞動后獲得累累碩果的甘甜?!庇忠粋€學生寫到:“收獲結束了,有一句話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的確,吃得苦中苦,才有甜上甜。這就叫春種秋實吧?!?/p>
入冬貯大白菜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不少孤寡老人買白菜有困難,于是在冬貯菜接近尾聲的時候,我利用隊會開展了一次去集市送溫暖的活動。那天是入冬以來一個少有的天氣,寒風呼呼地刮著,刮得樹葉、黃沙滿天飛,學生不得不裹緊了衣襟倒著走,但他們興致勃勃,沒有一個當逃兵。他們爭先恐后地幫著買菜的大娘推車,并幫她們往樓上搬菜。他們還幫助賣菜的阿姨碼菜垛,清理地上的爛白菜。回來后,我讓學生以《在呼呼的北風中》為題寫了一篇作文,有的學生這樣寫自己的感受:“……在回校的路上,北風依然在呼呼地刮著,但我再也沒感覺到寒冷。當我想到我為社會為人民做了一次力所能及的好事的時候,我似乎覺得那風變得有些清爽了?!边@種感情上的變化,說得多么的深刻啊!
除此之外,我還組織學生參加了放風箏、跳繩、拔河、參觀、游覽、爬山、清掃街道等活動,使學生積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學生普遍感覺有東西寫了,寫實能力有所提高。
生活是文章寫作的源泉。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就要腳踏實地,由小到大,由簡至繁,由粗到精,才能逐步掌握寫作要領。
(責任編輯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