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非常重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卻出現(xiàn)邊緣化的危機。這種矛盾的出現(xiàn)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自身存在問題;二是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邊緣化削弱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權威;三是市場經(jīng)濟的趨利性價值導向技術理性擠壓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生存空間。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邊緣化及其表現(xiàn)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邊緣化是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遠離整個高校教育教學體系的中心,在整個高校教育教學體系中不受重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邊緣化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學安排邊緣化
教學安排邊緣化主要表現(xiàn)為縮短教學課時、教學時間安排非黃金時段化、教學規(guī)模上實行超大班教學。在教學課時方面, “98”方案和“05”方案都對課時有硬性規(guī)定,但許多高校以各種方式刪減課時,有的連規(guī)定的一半課時都沒達到。[1]在教學時間安排方面,一般不在黃金時段,而被安排在精力相對較差的下午,甚至是晚上或周末;并且三節(jié)或四節(jié)連上,沒有充分考慮學生感受與接受程度。在教學規(guī)模上,許多高校授課規(guī)模越來越大,少則八九十人,多則百余人一起上課。
(二)科研資源稀缺
首先是可申請科研項目數(shù)量偏少,申報難度較大。其次是它難以立竿見影,學校在學術政策上往往向“專業(yè)課”傾斜。再次由于教師的教學任務比較重,進行學術交流、參與學術研討的時間和機會較少??蒲匈Y源稀缺使其在理論研究方面難以有進步。
(三)教師邊緣化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邊緣化突出表現(xiàn)在教學邊緣化、學術邊緣化、待遇邊緣化和發(fā)展邊緣化這四個方面。[2]
首先在教學安排上縮短教學課時、教學時間安排非黃金時段化、教學規(guī)模上實行超大班教學。但即便縮課時,教師教學任務還是很沉重。超大班教學和教學時間安排的非黃金時段化又加大教學難度。使教師疲于應對而難以在教學研究上有所建樹。其次在科研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申報科研項目機會少,能爭取到的科研經(jīng)費微乎其微,科研收入少。
再次,在計算工酬方面,部分高校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工作量,導致與其他學科教師同工不同酬, 客觀降低其課酬。最后在發(fā)展方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發(fā)展與提高不可能成為其師資隊伍建設的中心與重點,在學科建設、師資隊伍建設、職稱評定等方面都難以得到學校垂青。從學校激勵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學術成果,學校領導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學術成果的實踐價值、理論價值認識不足,很少進行有效推廣。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邊緣化原因分析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自身存在問題
首先,教材內(nèi)容滯后于社會發(fā)展,新理論不能及時補充。整本教材都停留在理論的時空里,是高度濃縮的理論精華。許多教師存在平面化教學現(xiàn)象;純粹理論灌輸枯燥難懂,難以調動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活動中,顯性逃課時有發(fā)生,隱性逃課現(xiàn)象突出,教學實效不容樂觀。
其次,一言堂教學方式。許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主要是采取一言堂的教學方式,僅僅是教師單方面教,學生主體性作用沒有得到發(fā)揮。這一方面是由于教學內(nèi)容較多,教師為趕進度很少安排與學生互動交流。二是超大班教學規(guī)模增加組織其他教學活動的難度。
再次,對新時期大學生缺乏現(xiàn)實的針對性。社會生活領域發(fā)生了復雜而深刻的變化:經(jīng)濟成分多樣化、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多樣化、組織形式多樣化、就業(yè)方式多樣化趨勢日益明顯?!八膫€多樣化”導致了大學生價值觀念的多元化。這給青年大學生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情感方式、是非觀念以及基本的認知判斷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而在解決這些問題時,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針對性不強。
(二)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邊緣化削弱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權威
當前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tài)領域正面臨著主導地位被動搖、影響范圍被削減、指導作用被削弱的危機。[3]
首先,多元價值觀動搖了這一信仰。當前多元化價值觀造成人們在對同一社會現(xiàn)象的認知或評價上,追求價值中立。它的直接后果就是使馬克思主義從唯一的價值標準地位邊緣化為一種價值標準。
其次,改革開放后, 民主、自由思想隨著資本輸入開始了新一輪的西學東漸。近年我國思想界出現(xiàn)諸如新自由主義、歷史虛無主義、民主社會主義等否定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的思潮。田心銘教授指出,形式多樣、內(nèi)容龐雜的否定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的觀點,可以歸納為“五論”。[4]這些非馬克思主義思潮沖擊著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權威。
(三)市場經(jīng)濟的趨利性價值導向、技術理性擠壓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生存空間
不能為學校帶來直接經(jīng)濟效益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難以得到應有的重視,而且出于降低成本的考慮,縮減課時、采取“大班教學”的措施也就成為“ 合情合理”的事情了。而對學生來說,市場經(jīng)濟趨利性的客觀現(xiàn)實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所傳授的價值觀念、精神追求和理想信念相比似乎更具有說服力,這使他們在價值取向上更樂于選擇前者。[5]
近代科學和工業(yè)文明導致技術崛起使得技術理性上升為整個社會占統(tǒng)治地位的思維方式和實踐原則??茖W技術的影響遍及日常生活各個領域,技術逐漸演變?yōu)椴倏v和控制人的意識形態(tài)。作為另一種意識形態(tài),技術理性在一定程度上擠壓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生存空間。
【注釋】
[1]柴艷萍,郭建,孫惠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邊緣化”的表現(xiàn)、成因及其對策[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1(05)
[2]孫山,張?zhí)?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邊緣化的表現(xiàn)、原因及應對[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20)
[3]何玲玲,楊毅.探源與思考: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正面臨被“邊緣化”的危機[J].求實,2006(07)
[4]田心銘.評幾種否定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的觀點——三論“為什么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J] 馬克思主義研究,2009(09)
【作者單位:中山大學社會科學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