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至善論與中立性的對立

        2013-01-01 00:00:00秦相平
        理論與現(xiàn)代化 2013年2期

        摘 要:對一個概念的界定往往是困難的,而一個簡單的方式可能是從其對立面開始的。對至善論的界定,更好的方式是解釋清楚什么是反至善論。而至善論與中立性正好是一對相對立的概念。它們的關系是相互印證和相互說明的關系,通過中立性可以很好地解釋至善論,而通過至善論也才能更好地理解中立性的概念。至善論者對中立性的批判一般從中立性的不可欲或中立性的不可行方面來進行,而持中立性者對至善論的批判則集中在不存在一個能統(tǒng)合一切的至高無上的善。對于兩者爭辯的研究,國內外都有許多學者做出了突出貢獻,但是也存在諸多不足。

        關鍵詞:至善論;中立性;政治自由主義

        中圖分類號:D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02(2013)02-0058-07

        自人類誕生之日起即伴隨著沖突和矛盾。這一方面源自個人自利性的存在,個人生活在地球上必須獲取一定的物質資源;另一方面源自資源的有限性,地球上的資源并非無窮無盡的,而是單位時間、空間內有限的。人類在這兩方面的共同作用下必然會產(chǎn)生沖突。這些還只是單純的物質之爭,但是隨著人類文明的發(fā)展和知識的進步,人們對過一種什么樣的生活產(chǎn)生了分歧。不同的個人偏好會產(chǎn)生不同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這些善與惡或者善與善的生活價值面前如何選擇成為學者們必須考慮的問題。在漫長的人類歷史發(fā)展中,就如何解決這一問題產(chǎn)生了各種不同的方案。從古希臘時期提倡過一種“良善的生活”到中世紀的付諸上帝的神學,再到近代主權國家理論興起,甚至可以夸張地說,人類的整個思想史就是探究“什么是完美的人生”的歷史。近代多元主義興起后,對以上問題的回答有了一個突出的貢獻就在于“合理的分歧”(reasonable disagreement)的提出?,F(xiàn)代社會是一個多元的社會,每個人對什么是完美的人生都有自己的理解,不僅人們的宗教信仰、生活習俗等不同,在涉及什么是“善”這個問題上每個人也是不盡相同的。對于良善生活的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偏好和堅持,沒有哪種生活是更優(yōu)的或更低劣的。甚至這些不同的關于善的觀念,在一定情況下是相互沖突的,例如民主和自由在特定的語境下就是相互沖突的。合理的分歧認為不同的價值觀及人生意義的分歧存在是合理的?!昂侠淼姆制缢傅木褪?,理性的人無論如何努力地運用他的理性,最后也無法達成共識?!盵1]拉莫爾也說:“自由主義在本質上所承諾接受的是‘合理的分歧’這種非常不同的現(xiàn)象。在我們的文化中,多元主義本身就是合理分歧的對象,因此自由主義必須要讓其指導原則獨立于多元主義?!盵2]

        對于合理的分歧的產(chǎn)生,羅爾斯在《政治自由主義》一書中把原因歸結為判斷的負擔,也就是人們在做出自己的判斷時會遇到無法逾越的困難。羅爾斯列舉了六條困難。[3]對于解決合理的分歧的途徑來說,大體上可以歸納為兩種。第一種解決途徑是政府否認價值的多元性,利用手中所掌握的強制力在紛繁復雜的“善”的生活中選擇一種給予扶持和鼓勵,并且把它認為惡的或者不喜歡的排除在外。古希臘人認為人是天生的政治動物,人必須過一種至善的生活。而中世紀則把這種資格交給了上帝。這是一種極端的一元論價值,在現(xiàn)代國家已經(jīng)遭到了批評。此外,還有一個比較溫和的方法就是承認各種生活中善的觀念,但是政府扶持一種它自己認為的高于其他諸種善的善,用這種“至高的”善來統(tǒng)領社會。第二種解決途徑就是在各種善的觀念中保持中立,既不偏向某一價值觀,也不排除特定的價值觀,讓每個人完全憑自己的自由去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解決合理的分歧最佳的方式就是每個人都能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但是這種想法是不現(xiàn)實的,也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因為現(xiàn)代社會的多元性導致了人們善的觀念的多元性,不僅是善與惡的對立,更多的時候是善與善之間的對立。人們之間的分歧也越來越大,所引起的沖突不可避免。既然在紛繁復雜的善觀念中無法找到統(tǒng)一所有善的理念和價值觀,那么就必須找到一種高于這些善的原則作為社會統(tǒng)一的基礎。而羅爾斯認為這個原則就是正義。在不違背正義的前提下,每個人都有追求自己認為最善的生活的權利,但是一旦相互之間產(chǎn)生沖突,正義與善不能共存時,正義要優(yōu)先于善。

        兩種不同的解決途徑正好反映了兩種思路。一種是在諸善中扶持一個“至善”,而另一種是在諸善中保持中立性。這兩種思路在當代自由主義中就體現(xiàn)為至善論自由主義與政治自由主義的對立。“對自由主義的辯護有許多不同的形式,我對它們的討論肯定是有選擇性的和可以爭論的。我認為在當代文獻中出現(xiàn)的自由主義辯護的主要類型來自對兩個核心問題的回應,一是這種辯護應當是普遍主義的還是特殊主義的,二是這種辯護應當是中立性的還是至善論的?!盵4]以拉茲、蓋爾斯敦、馬賽多等人為代表的至善論自由主義者,從不同的角度對中立性從實踐到理論進行了批判,最終得出了至善論的結論。而以羅爾斯、內格爾、拉莫爾等人為代表的政治自由主義者則對至善論進行了批判,提出了反至善論的觀點,最終都采用了中立性來證成自由主義在當代的合法性?!懊枋鲎杂芍髁x的根本特征的一個固有概念就是中立性概念。自由主義政治秩序的原則旨在對有爭議的善觀念保持‘中立’?!盵2](136)

        一、國外研究現(xiàn)狀

        自由主義從17世紀誕生以來逐漸發(fā)展成為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顯學,這種顯學地位一直持續(xù)到了今天。自由主義誕生后對人類的思想和歷史產(chǎn)生了重大的影響?,F(xiàn)代社會的諸多基本理念,比如自由、平等、權利等等均是來源于自由主義的理論?!懊總€社會都有它的基本組織原則,現(xiàn)代西方社會的基本組織原則是根據(jù)自由主義理論而來的。就這個意義來說,自由主義是現(xiàn)代西方社會的基本哲學?!盵5]鑒于自由主義影響的深遠和意義的重大,對自由主義的研究歷來非常多,發(fā)展到今天西方對自由主義的研究可謂汗牛充棟?,F(xiàn)代自由主義隨著羅爾斯研究熱潮逐漸興起,政治哲學在當代得到了復興。羅爾斯在《政治自由主義》一書中所創(chuàng)立的這種全新的自由主義政治哲學,也被稱為政治自由主義。至善論自由主義與政治自由主義的爭辯核心是圍繞至善與中立展開的,至善論自由主義和政治自由主義的主張也是在這種爭論中凸顯出來的。“與任何思想傳統(tǒng)一樣,自由主義的特征是由它的追隨者之間的爭論和它的反對者之間的分歧標明的?!盵2](133)政治自由主義者極力批判至善論的危險傾向,而至善論自由主義者則對政治自由主義的中立性從程序、目的、應然和實然方面進行了批判。“‘至善論者’這一標簽源于其支持者的下述信念:國家有義務促進好生活——對該信念的否定則構成了政治自由主義的一部分。”[6]

        1.至善論者對中立性的批判

        沃德?。↗eremy Waldron)指出,中立性的概念源遠流長,早在洛克、密爾、康德等人那里就可以看見中立性的影子,但是用在自由主義理論中卻是現(xiàn)代的事,第一次出現(xiàn)是在1974年。[7]可以看出這個詞的出現(xiàn)正好是在《正義論》發(fā)表之后和《政治自由主義》發(fā)表之前。羅爾斯是當代論述中立性的集大成者,雖然他很少使用中立性這個詞匯。很多至善論者對政治自由主義的批判正是從中立性開始的。

        約瑟夫·拉茲是當前至善論自由主義者的最重要代表之一。在其代表作《自由的道德》(1986)一書中,他采用反“反至善論”的方式來反對中立性。拉茲認為,“反至善主義原則主張:實現(xiàn)和增進優(yōu)良生活的理想本身盡管是有價值的,但對于政府行為來說卻不是一項合法事務。政府中立理論尋求通過中立的政策來實現(xiàn)這一理想。就優(yōu)良社會的理想而言,政府行為應該是中立的?!盵8]拉茲將反至善主義分為兩種,一種是中立政治關注,另一種是排除理想。

        拉茲認為政治自由主義者在證成政治中立時有三條原則:“(1)任何政治行動都不能根據(jù)它促進了一種善理想或者它使得個人能夠追求一種善理想而實施或者被證明為正當?shù)摹#?)如果一種政治行動對于一個人將會承認這種或者那種善觀念的可能性以及他實現(xiàn)自己善觀念的機會是至關重要的,這種政治行動就不能實施,除非在實施其他能夠抵償這種效果的行動。(3)政府權威的主要目標之一,這個目標詞典式地優(yōu)先于其他目標,就是確保所有的人都具有平等的能力在他們的生活中追求、在他們的社會中促進他們所選擇的善理想。”[8](104)拉茲認為第一個原則是諾齊克提出的。諾齊克舉了強奸和軍火商的例子來論證其中立性,但是拉茲認為諾齊克的中立國家不是中立的,他的第一個原則也不是中立原則。[8](106)接下來拉茲又把第三個原則稱為廣義的(政治)中立原則,第二個原則稱為狹義的(政治)中立原則。對諾齊克的中立原則進行批判之后,拉茲開始批判羅爾斯的中立原則,也就是第三個原則——廣義的中立原則。①拉茲批判了羅爾斯的原初狀態(tài)。羅爾斯設置了無知之幕,在無知之幕背后人們只有理性的支配,而不知曉自己的社會地位、階級出身、天資、善的觀念、經(jīng)濟狀況和政治狀況等,[9]在這種情況下理性的人肯定會選擇正義的兩原則,最終選擇結果必然是中立原則。內格爾認為原初狀態(tài)對人們善觀念的剝奪,通過基本善的分配達到中立的方式實質上是不中立的,因為基本善對于不同的生活方式的價值是不同的。因此,除非根據(jù)一種特殊的善觀念,否則原初狀態(tài)下的選擇條件就得不到合理證明。拉茲認為內格爾對羅爾斯原初狀態(tài)中個人主義偏好的指責是完全正確的,羅爾斯針對這個問題也沒有給出完美的解答。拉茲認為羅爾斯的理論背離了廣義的中立原則,“廣義的中立原則要求以平等自由原則為基礎的實現(xiàn)善理想的平等能力。至于其他,在狀況最差群體將會從中受惠的前提下,差別原則允許違反對于基本善的平均分配?!盵8](107)

        在批判了中立性之后,拉茲轉向了反至善主義的另一種——排除理想。拉茲逐一反駁了排除理想的兩個種類,政治福利主義和權利自由主義。最終拉茲得出了自己的至善論自由主義的主張。在自主的基礎上,拉茲重新解釋了自由,即基于自主的自由。這種自由不僅包含消極自由,而且更為強調積極自由。而積極自由正是拉茲至善論所要表達的主題。

        威廉·蓋爾斯敦在《自由主義與中立國家》、《自由主義的目的》(1991)以及《自由多元主義》中批判了中立性的可欲性。也就是政治自由主義用中立性來證成,那么中立性本身為什么是人們所欲求的?中立性是如何證成的?政治自由主義在證成中立性時有三種答案。第一種是懷疑論的,國家中立是可欲的,是因為不存在選擇生活方式的理性基礎,它是對此種情況的唯一不專斷的反映。第二種答案是賦予 個人自由最高的價值,因此,即使能指導關于良善生活的知識,國家將其強加于人民也是對自由價值的侵犯,因此是不可取的。第三種答案是多樣性是現(xiàn)代社會的基本事實,對它的壓制成本高得令人難以接受,因此必須采取寬容的態(tài)度。自由主義國家只有采用沒有爭議的理由才能調和現(xiàn)代社會的合理分歧。[10]蓋爾斯敦認為這三種證成方式都失敗了,最終他轉向了至善論的證成。他認為自由主義包含了一種特殊的善觀念,自由主義的制度必須促進和發(fā)展這種自由主義的善觀念。斯蒂芬·馬賽多在《自由主義美德》一書中用至善論的觀點對中立性進行了批判。馬賽多認為自由主義不論是在直接后果還是間接后果上都不可能是中立的,因為中立性標準太空洞了,根本不能得出任何實質性的政治原則。最終,馬賽多認為證明自由主義的正當性,必須依賴一種共同的、實質性的道德觀,自由主義有自己獨特的對人的看法,有自己獨特的社會美德,形成自由主義的社群,自由主義是一種生活方式,自由主義國家必須采取能促進自由主義生活方式的公共政策?!白杂芍髁x包含了一整套實質性的道德價值觀,這是一套積極的價值觀,它應該得到自由主義公民的最高忠誠;它壓倒或排斥很多的追求,要求人們追求某些東西,而對其他的目的與目標予以調解。這套積極的價值觀滲透到自由主義公民的生活與品格之中,并對其進行普遍的塑造。”[11]喬治·謝爾在《自由主義中立性與自主性的價值》和《超越中立性》(1997)中針對中立性的證成根據(jù)進行了批判。謝爾認為中立性有四種證成方式。第一種是強調自主性價值的重要性;第二種是尊重自主性的要求;第三種將自主性視為追求其他價值的約束性條件;第四種是懷疑主義。謝爾分別否定了這四種證成中立性的依據(jù),并且提出了自己的善的理論。與一般的至善論者不同,謝爾認為一種活動不可能由于它自身成為善的,而必須根據(jù)人類心理學的事實。謝爾認為,人類的善包含在所有的人都不可避免的追求目標中,政府必須促進這些人類諸善,而不能保持中立。斯蒂芬·加德鮑姆在《自由主義、自主性和道德沖突》中提出了一種自主性的完備主義理論。加德鮑姆從自主性出發(fā)對中立性進行了批判。他認為中立性是合理多元主義和自由主義合法性兩個前提條件共同作用的結果,只有這兩個條件成立,才能證成中立性。加德鮑姆分別駁斥了這兩個前提,否認了中立性的合理性。最終加德鮑姆得出了至善論自由主義的結論,認為主張尊重自主性才是解釋平等尊重的最佳方式,平等尊重必須被理解為是對每個人對善觀念的選擇能力的平等尊重。“一種自主性理想的特殊觀念是自由主義政治道德的本質性和構成性價值。”[6](264)喬治·克勞德在《自由主義和價值多元論》一書中得出了普遍主義的至善論自由主義觀點,通過價值多元論來否定中立性的證成根據(jù)。

        當然,對中立性的批判,除了至善論主義者外還有其他學派和學者,比如社群主義者、女性主義者、施密特等等,他們都從自己的理論出發(fā)對中立性進行了獨特的批判。因為這些批判已經(jīng)脫離了自由主義的范圍,甚至是在批判中立性的基礎上完全否定了自由主義,這已經(jīng)超出了本文探討的范圍,所以至善論主義者之外的對中立性的批判不在本文考察之列。

        2.政治自由主義者對至善論的批判

        在至善論自由主義者站在善的角度對中立性進行批判的同時,政治自由主義者也從各自獨特的視角對至善論自由主義進行了批判。

        羅爾斯是當代政治自由主義的集大成者,他對政治自由主義進行了最詳細和系統(tǒng)的論述。在羅爾斯的一系列著作中,尤其是在《政治自由主義》中可以看出羅爾斯對完備性學說保持中立的原因和方法。羅爾斯的政治自由主義采取的是一種政治建構主義的方法,羅爾斯試圖創(chuàng)立的也是一種不同于傳統(tǒng)的完備性自由主義學說,他意圖建構一種范圍嚴格限定在政治領域和政治價值之內的自由主義學說,而不涉及道德價值領域。這與康德的道德建構主義不同。羅爾斯分析了自己的政治建構主義與康德道德建構主義的四點區(qū)別,一是康德的學說是一種完備性道德觀點;二是康德的學說是構成性自律;三是康德的觀點中,個人和社會的基本概念之基礎是超驗理想主義;四是兩者間目的不同。[3](91-92)羅爾斯將自己的學說范圍限制在特定的政治領域,這就意味著政治建構主義是獨立于道德價值之外的,對各種完備性道德學說而言,它是中立的。這也就從起點上保證了政治的正義觀念的中立性。政治建構主義并不對各種宗教的、哲學的和道德的判斷做出評價,只有在政治范圍內,它才能表達自己的觀點。羅爾斯采取了一種思維實驗,就是假設一個原初狀態(tài),然后設定無知之幕,通過人類的理性來排除其他原則?!傲_爾斯對原初狀態(tài)進行了重新解釋,在這種重新解釋中,他強調原初狀態(tài)是一種代表設置,是對公平條件和公正推理的模仿?!盵12]通過這個思想實驗,羅爾斯認為人們在理性能力下會選擇公正原則,而不是其他的各種善的原則。羅爾斯把其他的各種價值觀都放在括號里,根本不用它們,這就是羅爾斯的回避法。通過這些,羅爾斯就證成了政治自由主義的中立性。拉莫爾在《現(xiàn)代性的教訓》中通過一系列的文章,尤其是《政治自由主義》一文對至善論進行了批判并對中立性進行了論證。拉莫爾把中立性分為兩種,即程序的中立性和目標的中立性。程序的中立性指的是政府在做決定時,遵循一套程序,而這套程序的中立則建立在它本身不包含任何整全性的理論。拉莫爾更傾向于將中立性理解為程序性的,“政治中立性包含了一種對何者能夠被用來證成政治決定的約束。這種決定只有在證成過程中沒有訴諸于任何特定良善生活方式的優(yōu)越性時才能被視為中立的。只要一個政府能夠依據(jù)這種約束做出決定,那它就是在中立地行動?!盵13]德沃金在《至上的美德》和《認真對待權利》等書中以平等為基礎對自由主義中立性原則進行了工具意義上的證成。內格爾在《平等與偏見》以及《道德沖突與政治合法性》中得出一種不偏不倚的中立性觀念。布魯斯·阿克曼在《為何要對話》、《中立性種種》和《自由國家中的社會正義》中構建了一種基于對話的中立性,持有不同道德真理的人們只有通過對話才能共同生存。“如果我和你關于道德真理的意見不一致,那么唯一能使我們有機會以雙方都認為合理的方式解決共同生存問題的方法是就那些問題進行對話。”[14]

        二、國內研究現(xiàn)狀

        國外研究著述頗豐,但是國內對至善論自由主義和政治自由主義的研究較少,尤其是對至善論自由主義的研究更是不多。目前國內的著作仍停留在對兩種自由主義的翻譯介紹階段,而真正深入內里對兩者爭論的核心——多元主義、自治等研究的則幾乎沒有。對這兩者論述的最重要著作是應奇主編的翻譯論文集《自由主義中立性及其批判者》,此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主要是政治自由主義者對中立性的證明,而下篇大部分是至善論自由主義者對中立性的批判。

        另外,有關至善論方面的著作主要是陳銳編譯的《作為實踐理性的法律——約瑟夫·拉茲的法哲學思想》,其中選取了外國目前對拉茲研究較有影響的文章。還有陳祖為提出了一種改良的溫和至善論。他反對那種國家采用強制力來規(guī)定人類的良善生活目標的“極端至善論”方式,而主張通過非強制性的手段,比如稅收的減免等方式來促進人類美好生活。他的《正當性、全體一致與至善論》也被收在《自由主義中立性及其批評者》一書中。另外,還有徐向東在《自由主義、社會契約與政治辯護》一書中通過對政治中立性的批判,得出了至善論的結論。國內對政治自由主義的研究相對于至善論自由主義來說稍多一點。羅爾斯的主要著作《正義論》、《政治自由主義》、《作為公平的正義》、《萬民法》、《政治哲學史講義》均被翻譯成中文。另外,德沃金、諾齊克、金里卡等人著作較早被翻譯成中文。國內對中立性的研究,專著有譚安奎的《政治的回歸——政治中立性及其限度》,作者以羅爾斯為主要研究對象,重新區(qū)分并且界定了規(guī)范性的政治概念和非常態(tài)的政治概念,分析了政治中立性在這兩種政治概念下是如何可能的。何霜梅的《正義與社群》一書全面分析了基于社群主義對羅爾斯的批判,對中立性原則進行了全面的反駁。國內有關研究的論文主要有石元康先生的《政治自由主義之中立性原則及其證成》,文中對中立性的主體、類型和根據(jù)進行了深入探討,并對中立性證成的懷疑主義和主觀主義進行了研究。文章提出,盡管大部分政治自由主義者都不承認中立性的證成是建基于懷疑主義和主觀主義的,但是中立性必須在兩者中具備一條。自由主義者之所以反對把中立性證成根據(jù)建基于懷疑主義或主觀主義,因為懷疑主義和主觀主義本身的模糊性容易導致對自由主義本身的反對。他們提出用平等的尊重作為自由主義的基礎。在此文中,石元康批判了這種觀點,認為同等尊重的原則也具有爭議性,而且也是一種整全性的理論,無法保持中立性。[1]黃勇在《政治的公正與宗教和形而上學的完善:當代政治自由主義的中立性批判》一文中,反對目標的中立性而提出了自由主義程序中立性的觀點。譚安奎在《政治中立性與政治共同體》一文中提出政治中立性必須預設政治的有限性。王利的《中立性政治與超越價值》一文試圖將中立性政治核心意圖理解為解決超越價值的問題。博士論文主要有陳景云的《政治與多元善觀念——羅爾斯政治自由主義之中立性研究》、曹海軍的《文本與語境:羅爾斯正義理論研究》、王鷗的《理想的政治秩序如何可能?》、劉乃源的《通往自由之路》、聶興超的《自由主義中立性研究:辯護與批判》。對中立性研究的文章國內還有很多,但是因為不涉及至善論自由主義與政治自由主義的爭辯,所以此處不再一一列舉。

        三、現(xiàn)有研究的不足

        目前國內外對自由主義的研究較多,但是很多是在不同的層次和角度上進行研究,由此引起的爭論往往是牛頭不對馬嘴。“歷史學家的主要任務主要是把每個人的政治思維系統(tǒng)化,并從中推演出一些結論或他們對某些基本觀念的態(tài)度。然后,歷史學家便將幾個思想家作比較,不管他們是否關心同一理論抽象層次的問題?!盵15]有人從意識形態(tài)角度研究自由主義,而有人當作學說來研究;有人把自由當作價值,而有人把自由當作權利;有人認為自由主義是一種運動,而有人認為是一種制度。自由主義在漫長的發(fā)展歷程中不斷受到挑戰(zhàn)和沖擊,在這個過程中,自由主義不斷嬗變,內部發(fā)展出許多流派,也有許多人離開自由主義陣營加入了反自由主義行列。不同的流派可能會對自由主義某一特定概念和內涵產(chǎn)生相互沖突的看法,比如對個人主義的看法。這種混亂的狀態(tài)在傳入中國后不僅沒有得到澄清,反而有時候被更加復雜化,比如對new liberalism和neo-liberalism在翻譯時很多人都直接譯為新自由主義,而沒有注意到兩者是有著天壤之別的不同概念。

        從至善論自由主義到政治自由主義,牽涉的是至善與中立的對立。更深層次的是對多元性、自治、道德自主、價值通約性的交鋒和辯駁。自由主義從17世紀誕生開始,其概念和內涵有一個逐漸變“厚”的過程,自由主義涉及的內容也逐漸增多。[16]早期的自由主義者面臨的主要任務是反對極權統(tǒng)治,爭取個人權利,實現(xiàn)有限政府。從霍布斯、洛克等人的觀點可以看出這時期自由主義的主張。而從18世紀的亞當·斯密開始,自由主義開始進入經(jīng)濟領域,關注經(jīng)濟活動方式,關注政府與經(jīng)濟市場的關系。到19世紀后期,自由主義開始關注社會問題。從以上發(fā)展歷程可以看出,自由主義在發(fā)展過程中其范圍是逐漸擴大的,逐漸涉及了宗教、道德等領域?!白杂芍髁x發(fā)展從它最初出現(xiàn)時起,就沒有將自己的視角局限于具體的政治、經(jīng)濟、社會問題,而是試圖發(fā)展出一套關于個人、國家、社會的基本理論。”[16](17)這種涵蓋價值源泉、性質等具有系統(tǒng)性的自由主義被稱為“整全性自由主義”(comprehensive liberalism)?!叭粢挥^念囊括了人們在相當清楚準確地闡明了的系統(tǒng)內所認識到的全部價值和美德,則該觀念就是充分完備的。”[3](12)但是從政治自由主義開始,自由主義開始發(fā)生轉向,把“觸角”縮回到了政治領域?!罢巫杂芍髁x這個詞的意義是,自由主義只是一個在政治領域中的理論,而不牽涉到更廣范圍的道德問題。雖然它是一種道德的思想體系,但是,這個體系只涉及政治領域。同時,它也不是整全理論在政治領域中的應用?!盵1]譚安奎也認為羅爾斯創(chuàng)立的政治自由主義不同于傳統(tǒng)的整全性自由主義學說,試圖與特定的宗教、神學、哲學、道德等脫離關系,而只把自己局限在政治領域。[17]可以看出,政治自由主義在當代羅爾斯、拉莫爾等人那里得到了發(fā)揚,他們實際上是把傳統(tǒng)的整全性自由主義概念變“薄”了,剔除了整全性自由主義中的許多因素,只把自由主義局限在了政治領域。

        注釋:

        ①中文本譯著中此處稱為“廣泛中立原則”(見〔英〕拉茲.自由的道德[M].孫曉春,曹海軍譯.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06),而英文原著中此處與上文相同的仍然是使用“cmprehensive nentrality”。雖然只是一個“泛”和“義”的不同,但是區(qū)別較大,指代也可能發(fā)生了改變。

        參考文獻:

        [1] 石元康.政治自由主義之中立性原則及其證成[J].哲學門,2003,(3),2.

        [2]〔美〕查爾斯·拉莫爾.現(xiàn)代性的教訓[M].劉擎,應奇譯.北京:東方出版社,2010.169.

        [3]〔美〕羅爾斯.政治自由主義(修訂版)[M].萬俊人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1.52-53.

        [4] 〔英〕喬治·克勞德.自由主義與價值多元論[M].應奇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29.

        [5] 石元康.當代西方自由主義理論[M].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0.序.1.

        [6] 〔美〕斯蒂芬·加德鮑姆.自由主義、自主性與道德沖突[A].應奇編.自由主義中立性及其批評者[C].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267.注③.

        [7]Jeremy Warldon. Liberal Rights[M].Cambridge:Cambridge Unirtrsity Press,1993.143-144.轉引自石元康.政治自由主義之中立性原則及其證成[J].哲學門,2003,(3).

        [8]〔英〕拉茲.自由的道德[M].孫曉春,曹海軍譯.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100.

        [9] 〔美〕羅爾斯.正義論[M].何懷宏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136-137.

        [10]William A .Galston. Liberal Purposes:goods,virtues,and diversity in the state[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82.

        [11]〔美〕馬賽多.自由主義美德:自由主義憲政中的公民身份、德行與社群[M].馬萬利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0.250.

        [12] 姚大志.從《正義論》到《政治自由主義》——羅爾斯的后期政治哲學[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0,(1):25.

        [13] Charles Larmore.Patterns of Moral Complexity[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44.

        [14] 阿克曼.為何要對話[A].應奇編.自由主義中立性及其批評者[C].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78.

        [15]李宏圖.歐洲近代政治思想史論[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2.緒論.3.

        [25] 李強.自由主義[M].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7.15-17.

        [16]譚安奎.政治的,抑或道德的——對政治自由主義一個關鍵悖論的解讀[J].現(xiàn)代哲學,2007,(5):99.

        Opposition between Perfectionism and Neutrality: Review of the Modern

        Perfectionist Liberalism and Political Liberalism

        Qin Xiangping

        Abstract: It’s difficult to define a concept, and in a simple way we can recognize it from its opposite. To define perfectionism, the best way is to explain clearly what anti-perfectionism is. Perfectionism is just the opposite concept of neutrali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two concepts is mutual corroboration. Perfectionism can be explained using neutrality, while neutrality can be better understood by perfectionism. The critique on neutrality from perfectionist is general from neutrality’s undesirable and infeasible; while the critique of perfectionism from neutrality is focused on there is no supreme good which can integrate others. Many scholars have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both argue, but there are also many deficiencies.

        Keywords: Perfectionism; Neutrality; Political liberalism

        責任編輯:王之剛

        国产a级午夜毛片|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秘书边打电话边被躁bd视频| 欧美性猛交xxxx黑人| 国产精品女丝袜白丝袜| 亚洲美女主播内射在线| 亚洲夜夜性无码| 欧美巨大性爽| 无码中文字幕av免费放| 久久99人妖视频国产| 性刺激的大陆三级视频| 欧美极品美女| 久久综合一本中文字幕| 人妖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日本特黄特色特爽大片| 亚洲一区欧美二区| 天堂视频一区二区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毛女同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女厕偷窥系列在线视频| 夜夜综合网| 亚洲精品成人久久av| 少妇激情av一区二区三区| 熟女人妻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黑色丝袜在线播放| 自拍偷拍韩国三级视频|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果冻传媒| 毛片免费全部无码播放| 亚洲av精品一区二区三|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视频 | 手机免费高清在线观看av| 国产a国产片国产| 四虎永久免费一级毛片| 中文字幕成人乱码亚洲|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高清视频| 在线人成免费视频69国产|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成人| 国产少妇高潮在线视频| 亚洲熟妇久久精品| 91国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av男人| 亚洲成人免费av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