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博物館藏品中,古書畫文物的保管與利用極其重要。古書畫文物儲藏環(huán)境對古書畫壽命的影響很大,主要因素是溫、濕度改變,光照和有害氣體的侵蝕。文博工作者應通過控制環(huán)境保護古代書畫,進一步重視古書畫文物的科學保養(yǎng),合理利用館藏書畫開展陳列工作。
[關鍵詞]古書畫文物;保護管理;收藏利用
[中圖分類號]G2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13)04-0134-02
我國是文明古國,具有悠久而光輝燦爛的歷史。歷代流傳下來的書法名畫,既是民族文化遺產(chǎn),又是人類共同的財富。在各類藏品中,古今書畫尤其是歷代藝術大師的代表作,其價值難以估量,有的作品已經(jīng)歷了上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歷史,成為稀世珍品。所以,古書畫文物的保管與利用極其重要。
一、古書畫文物收藏保管的特殊性
中國古代書畫文物是由紙張、綾絹、顏料及各種輔助材料構成的一種特殊文物。由于構成古書畫的紙張、綾絹及裝潢材料均為有機材料,它不像金、石和陶瓷那樣質(zhì)地堅固,因此,書畫的收藏保管有其特殊性。
書畫受自然因素的影響較大,對溫、濕度的變化很敏感,光照、塵埃及有害氣體等都會對其造成明顯的損害,直接影響古書畫的保存壽命。古書畫的保護在很大程度上受所處的環(huán)境的影響與制約。因此,創(chuàng)造良好的保存環(huán)境,使古書畫處于相對穩(wěn)定、適宜的保存環(huán)境中,阻止或延緩其自然損壞過程,是古書畫保存的主要目標任務。
古書畫的保存,當前最為常用的方法是控制庫房的溫、濕度,光照強度和有害氣體的防護。
環(huán)境中溫、濕度過低或過高,都會促使有機材料趨于劣勢,導致古書畫自身老化加劇。書畫比其他文物藏品“嬌貴”,潮濕了易長霉,干燥了又易酥脆斷裂。目前公認的適合于古書畫文物的保護標準參數(shù)是:溫度15~25℃,相對濕度50%~60%。要獲得穩(wěn)定適宜的氣候環(huán)境,僅靠自然調(diào)節(jié)是不夠的,可在庫房內(nèi)放置測量溫、濕度的儀器,經(jīng)常觀察記錄。還應裝備去濕機和空調(diào)機來調(diào)節(jié)控制室內(nèi)溫、濕度。庫內(nèi)若未設空調(diào)設備,簡便易行的辦法就是適時通風,除此之外可用排氣風扇,以加速空氣流動。
對古書畫起破壞作用的光線主要是紫外線,它對古書畫文物中的有機成分有分解作用,可以使古書畫中紙張、綾絹老化,發(fā)黃變脆。因此,為了盡可能避免對古書畫文物的光線破壞,保管書畫的庫房必須采取防光措施,降低環(huán)境中紫外線的照射量。這一點可以通過在庫房、展室內(nèi)安裝無紫外線的人工光源和安置濾紫外線的玻璃解決。這樣,當外界自然光照射到這些房間門窗上的UV玻璃時,其中波長較短的紫外線就會被阻擋過濾。另外,可見光對古書畫也有一定的破壞作用,可根據(jù)具體情況,盡可能少使珍貴古書畫文物暴露于可見光下。所以,古書畫不宜長時間展出,以減少光照時間。
有害氣體是對古書畫起破壞作用的又一重要因素。有害氣體主要包括酸性氣體和氧化性氣體,有害氣體主要來自城市內(nèi)的汽車尾氣、居民采暖、工廠廢氣、蛋白質(zhì)等有機物分解等,也有的來自文物展室內(nèi)和儲藏文物的囊匣。它們直接作用于古書畫文物,極易被古書畫上潮濕的紙張纖維素所吸收,使纖維素水解和氧化,整體的聚合度降低。同時在潮濕的條件下,古書畫字跡和顏料發(fā)生變色與褪色,最終加速紙張的損壞,從而縮短古書畫的壽命。因此,在古書畫保存的環(huán)境中,要注意控制有害氣體在大氣中的含量。有條件的文物庫房、展室應安裝空氣凈化裝置,凈化環(huán)境中的有害氣體,使用去酸紙板制作文物儲存囊匣,在文物囊匣內(nèi)放入活性碳吸附有害氣體,并在必要時在堿性條件下對古書畫文物進行熏蒸。同時要對博物館所處環(huán)境進行綠化和整治,大量植樹種花,不僅美化環(huán)境,而且能吸收空氣中的有害氣體和灰塵。在防止有害氣體的同時,還應注意灰塵對古書畫的破壞作用。書畫上的灰塵積累過多,不僅影響其本來面目,而且有損其質(zhì)地,經(jīng)常清理庫房,掃除灰塵,是庫房必不可少的工作。
二、重視古書畫文物的科學保養(yǎng)
古書畫除具備上述的重要保護條件以外,科學合理的保養(yǎng)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
其一,適時懸掛,及時除塵。對于庫房內(nèi)的書畫,尤其是不常提用的,要適當?shù)赜幸鈷斐鋈ネL透氣。通風時應選擇溫濕度適宜的時期,在室內(nèi)進行,同時還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字畫在存放過程中不明顯的變化,如受潮、霉點、蟲蛀等。除此之外,要注意及時除塵,一般一月除塵一次為佳,根據(jù)季節(jié)變化可適當延長或縮短。簡便易行的除塵方法是用電吹風的自然風檔,使出風口與畫面成30度角,保持10~15厘米的距離,從右向左清掃;或?qū)⑽鼔m器開到低風檔,配以軟毛刷清掃,在清掃的過程中用吸塵器將塵埃吸走;也可用雞毛撣輕輕清掃畫面。切不可用抹布一類物品擦拭畫面,因為在擦拭的過程中,細小灰塵會進入紙張,造成更大的損害。懸掛時發(fā)現(xiàn)書畫已經(jīng)受潮,可將受潮輕的作品擺放到鋪有氈子的平案上,將室內(nèi)溫度調(diào)整到22~25℃,慢慢晾干。對受潮較為嚴重的作品,則要考慮重新揭裱,對作品上所留下的斑漬進行清洗,還作品本來面目。
其二,卷放得法,有張有弛。書畫作品長期處于掛起狀態(tài)時,紙張要承受下垂的拉力和張力,使紙張的強度減弱,在懸掛、展示一段時間后,就應當卷放起來使字畫處于休息的狀態(tài),讓它恢復原來的拉力和張力。在收卷字畫時,最好有兩人配合進行,邊卷邊動,且兩人的力量要用得均勻,操作要先松后緊——先輕松卷起后,再慢慢旋轉(zhuǎn)軸頭,把字畫卷實。用畫帶捆扎一定要適度,太松使畫卷松動,易被壓折;太緊使畫卷中間留下捆扎的痕跡,影響畫面整體美觀??偟恼f來,書畫作品掛展的時間都不宜太長,一年可掛展兩次,每次一兩個月。
其三,破損書畫應及時裝裱,科學入藏。古書畫入庫前,若發(fā)現(xiàn)有破損現(xiàn)象,應及時送去重新裝裱,以恢復其原貌入藏保管。送去裝裱前,一定要將實物拍照(尤其是珍貴的文物),然后造好清冊和作好送裝裱的準備工作。如果是送出館外裝裱,一定要制定周密的計劃、方案,要有嚴格、完備的手續(xù),在裝裱修復時,注意保持原貌,千萬不能添枝加葉。裱好入庫時,要認真清點和鑒別,把出庫前書畫的照片與實物反復對比,按原來的順序位置,放入柜架?,F(xiàn)在有條件的地方,都用保險柜一類密閉性能更好的容器來用于收藏。但無論用哪種箱柜,都要把字畫懸空放置,即用木條一類東西擔空,下面留出一定空間放置干燥劑、防蟲劑。為了安全,這些試劑都應當用布或透氣性較好的紙包起來,不可直接接觸書畫作品。
三、合理利用古書畫文物,開展陳列
為了較好地解決書畫保管與陳列、使用的矛盾,要積極配合陳列部門,在舉辦館藏書畫展中,精心策劃,慎重考慮,合理利用館藏書畫,充分運用一般藏品搞陳列展覽,以達到保護精品書畫的目的。
首先是選擇陳列書畫的有利時機,避開高溫和潮濕天氣。西北地區(qū)的氣候比較干燥,一般情況下從10月份至第二年4月份,前后半年時間是比較適宜的時期。10月秋高氣爽,氣候較穩(wěn)定,接著進入冬季,室內(nèi)溫度偏低,不宜于霉菌生長,所以說冬季短期陳列書畫,對書畫的損害較少。
在藏品的選用上,充分運用二、三級藏品,嚴格控制一級精品參展。例如,以館藏書畫1000件為例,每年舉辦兩次畫展,一次展出書畫近百件,那么在五年之內(nèi),每件書畫才被輪流展出一次。展出的藏品,按展出主題的要求,采取一、二、三級藏品一起上,每次展覽控制使用一二十件精品,這樣一級精品書畫參展就大大減少了。這既有利于保護一級精品書畫,對二、三級藏品也是一次透氣通風的好機會。
合理利用館藏,挖掘一般藏品開展陳列,不僅可以豐富陳列內(nèi)容,使書畫陳列有充足的展品來源,較長期的堅持陳列,又可較少地動用一級精品,有利于珍貴書畫的保養(yǎng),充分發(fā)揮了藏品的作用。
四、加強文物保護意識,做好古書畫保管工作
文物保護是一門涉及多學科的科學,書畫保管是一門專業(yè)學問。書畫的保藏工作,要求保管工作人員知識面要廣,應掌握一定的歷史、書畫藝術、書畫史和書畫保養(yǎng)的科學知識。保藏書畫的大量工作在庫房工作中,保管人員只有通過悉心查看,仔細觀察,才能注意到書畫藏品在各個不同季節(jié)的變化,于細微末節(jié)中去作防微杜漸的工作。
書畫的保管工作是博物館的一項重要工作,它直接關系到藏品的質(zhì)量問題。搞好書畫的保管工作,不能只憑過去的老經(jīng)驗,而要不斷探索和學習,要有科學的管理頭腦,不斷找出一些適合地方館現(xiàn)有條件的方法,解決保養(yǎng)和使用的矛盾,盡可能減少對古書畫藏品的損害,從而有效地保護好我國的優(yōu)秀文化遺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