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思想常常難以預料,對于學生突發(fā)的異想,如果處理得及時恰當,會給自己的教學過程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也會讓學生受到思想的啟迪。
在學習《五柳先生傳》一文時發(fā)生了這樣一件事:
學生利用工具書翻譯完課文后,我提出一個問題:“五柳先生是個什么樣的人?”
“五柳先生是個不求上進的人!”一男生大聲說道。
“為什么說五柳先生是個不求上進的人呢?”一時間,我感到有些詫異,聲音有些大地看著他問。
“你看,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期在必醉,這多不好??!家住著破房子穿著破衣服卻不感到可恥,這不是不求上進嗎?”
話是“有理有據”,從一些句子看,陶淵明家徒四壁,還愛喝酒,卻高調“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簞瓢屢空”,卻不思進取,和現在出有車、食有魚、住有樓的人相比簡直是窮酸,簡直就是一個不思上進的人!沒法讓人理解!一時同學們議論紛紛,我忽然想到了上學期學過的陶淵明的一首《歸田園居》,我隨即問道:“大家記不記得上學期我們學習的一首陶淵明的詩?”學生一時無語?!啊稓w田園居》?!睂W生一起回答:“記得。”“背誦一下?!睂W生背誦完,我問:“陶淵明在詩中說自己在做些什么?”“在田里鋤草?!薄扮P豆子?!蔽矣謫枺骸啊乖笩o違’,他的愿望是什么呢?”學生無語?!八脑竿窃谖蹪岬沫h(huán)境里不迷失自我。大家應該知道他‘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他看不慣官場的黑暗,寧可棄官不做,也不違背自己做人的原則,寧可自己回家種地,也不去爾虞我詐,這是一般人難以做到的。他為了追求心靈的寧靜,不昧自己的良心,追求人格的完善、完美,他棄官了,這種做法是不求上進嗎?顯然不是!這是一種對真善美的追求!是與黑暗社會的抗爭!雖然有時好喝酒,有點過分,但在做人的那份爽直和率真面前,這又有什么呢?在那個物質生活匱乏的時代,能不為一己私利欺壓別人魚肉百姓而安貧樂道,樂觀豁達,淡泊寧靜,那種質樸是令人敬佩的!”
課后,我想:利用語文教學的優(yōu)勢,抓住學生思想火花閃現的時刻進行引導和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地看人看事,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的最好時機,此時的教育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責任編輯 馮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