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五個方面探討“活動單導學”模式下的語文課堂應多關注“后進生”,以實現高效課堂。
關鍵詞:“活動單導學”模式;后進生;高效課堂
“活動單導學”模式下的語文課堂上,班里總有一小部分學生是人云亦云、渾水摸魚的,這就是我們所謂的“后進生”。蘇霍姆林斯基說:“從我手里經過的學生千千萬萬,奇怪的是,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無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別具特點、與眾不同的孩子?!边@種教育反差告訴我們,對于“后進生”這個“與眾不同”的群體,教師要善于轉化他們,甚至是最平庸的、在智力發(fā)展上最有困難的學生,才能真正實現“活動單導學”模式下語文課堂的高效。
一、創(chuàng)設輕松的課堂氛圍
心理學認為,愉快的環(huán)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信賴。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習,更有利于知識的生成。創(chuàng)設輕松的課堂氛圍,減輕“后進生”的自卑感、壓抑感,在和諧、民主、安全的環(huán)境下,他們才愿意展現自我、打開胸懷,為其積極主動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在“活動單導學”模式下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學環(huán)境發(fā)生了標志性的變化:一組的同學圍坐在一起,或交流、或討論、或展示,無論是小組內的生生交流,還是全班的生生交流或師生交流,學生在寬松、愉快、和諧的氛圍中,都能充分發(fā)表意見,相互分析、比較、判斷,各抒己見,課堂實現了真正的教學民主。
二、制訂適度的學習目標
幫助“后進生”制訂適度的學習目標。遠期目標很重要,近期目標更重要,幫助他們制訂容易實現的目標,使他們相對輕松地就能感受到成功的快樂。自信來源于一次次的成功,成功的體驗讓他們在品嘗到學習樂趣的同時,更樹立了十足的自信心。在“活動單導學”模式下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所用活動單的編寫,要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呈現一定的階梯性,讓“后進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既不失思考又不難完成既定的學習目標,從而激發(fā)他們的探究欲;要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深度的內容,一般來講可以設計A,B,C三個層次。如教學《秋天》第二課時,我設計了三個學習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2)聯系全詩想一想,為什么要“撿一片黃葉悄悄地珍藏”?(3)選擇詩歌中所描繪的一種景象,以“走進秋天”為題,將描寫這一景象的詩句改寫成一段話。C層次的后進生只需要完成第一道練習題就可以了,在完成基礎內容以后,如果還有時間,可以向B請教,進而完成第二道練習題,也可以向A請教,進而完成第三道練習題。
三、提供足夠的展示機會
心理學認為,孩子都有表現自我、期望成功的心理特征。為了激發(fā)后進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上要為他們提供足夠的展示自己的機會。“活動單導學”模式下的語文課堂教學,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舞臺,也是學生積極展示的舞臺。好學生在不斷的表揚中,不斷的“出人頭地”中,不斷的自我感覺良好中成長起來。教師應多為“后進生”提供展示的機會,讓他們在展示中暴露不足,取長補短,奮力追趕,不斷進步。無論是在活動單的設計中,還是在預習、展示環(huán)節(jié)中,一定要為后進生留下充分的展示機會。如教學《九色鹿》第二課時,組內合編課本劇片段并展示交流。小組合作階段,即提供給C層次的學生扮演“調達”和“九色鹿”的機會,組內其他成員就他倆的表現作適當指點,給出評價和建議。全班交流階段,師生都應適時予以引導、給予鼓勵和表揚,用有趣的活動和成功的喜悅,點燃后進生自尊自信的火花。限制優(yōu)秀學生的課堂參與次數,班中的優(yōu)秀學生一節(jié)課最多只能參與兩次,避免優(yōu)等生擠占“后進生”的空間。不同層次學生參與展示的得分不同,A層次的學生展示得1分,B層次的學生展示得2分,C層次的“后進生”參與展示則可以為小組掙得3分。從而將更多的機會騰出來,讓這些待轉化學生參與課堂討論、交流,為他們搭建積極展示的舞臺。
四、建立有效的幫扶對子
結對幫扶,發(fā)揮小組合作的力量。在“活動單導學”模式下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將“后進生”安排到教室前排的位置,與優(yōu)生同組,結成學習幫扶對子。引導優(yōu)生樹立一個人學習好不是真的好,只有讓組內結對的同學因自己的努力而有所進步和提高,才是真的好。切記:幫扶不等同于包辦,被幫扶的“后進生”必須是在獨立思考過程中遇到了困難才可進行提攜。通過小組結成的幫扶對子,開展兵教兵、兵查兵、兵驗兵的多樣合作形式。讓“后進生”在課堂學習時多被關注,被多關注。課堂上,組長提問最多的是這些學生,展示交流最多的是這些學生,釋疑、點撥最多的還是這些學生。針對“后進生”在課堂自主學習中暴露出來的問題以及課堂反饋中出現的錯誤,讓那些已經會了的學生幫扶學有困難的“后進生”,使這些“后進生”也能夠聽懂、學會并掌握知識,并從中收獲成功、快樂和自信。
五、用好靈活的評價機制
在“活動單導學”模式下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建立可操作的評價激勵機制。從評價標準的制訂上為“后進生”的發(fā)展提供制度保障,對“后進生”有所側重和傾斜,使他們的點滴表現能通過顯性的評價體現出來。教師要善于利用靈活的評價機制,激勵“后進生”,不僅要鼓勵學生學習成績的進步,更要鼓勵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對學生能積極地展示、認真地練習等都要及時地鼓勵。“你寫的字好漂亮。”“聽過你的朗讀,老師有身臨其境的感受,我就像真的來到了神奇的九寨溝!”蘇霍姆林斯基說:“成功的歡樂是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任何巧妙的措施,都是無濟于事的?!薄昂筮M生”由于長期受歧視,因而產生自卑,成功對他們來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因此,培養(yǎng)“后進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高他們的語文水平,更要重視他們一切可能成功的體驗。對于能夠比較成功地參加課堂展示的后進生給予更多的表揚和賞識,積極參與交流展示并答對,即可為小組雙倍積分。適當的激勵,正是為實現全體學生高效學習,實現“活動單導學”模式下的語文課堂更大面積的高效作準備。多讓“后進生”在課堂反饋環(huán)節(jié),利用板面進行反饋。如出現錯誤,教師可以及時指導;如發(fā)現進步,教師也可以及時表揚。對于“后進生”在課堂中的典型表現,還可通過家校通及時反饋給學生家長。通過這種積極、靈活的評價,使“后進生”天天都在轉化中,天天都在進步中。
當前,我們正在實施推廣的“活動單導學”模式下的語文課堂教學,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實踐。單憑教師“一頭熱”是很難產生高效課堂的,我們必須立足于全體學生的實際,積極轉化“后進生”,讓每一個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實現有效的、多向的、高質量的互動,才能出現“百花齊放春滿園”的美麗盛景,才能達到“活動單導學”模式下的語文高效課堂這一最終目標。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通如皋市石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