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多年來,數(shù)學教學一直在強調小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其實學生在數(shù)學課堂傾聽能力一樣重要。練就一雙慧耳,對于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能力,提高課堂效率有著重要作用。
關鍵詞:課堂傾聽能力;教學情境;評價功能
在“說”風盛行而“傾聽”弱化的數(shù)學課堂中:學生喜歡說不喜歡聽,以自我為中心,全然不顧及他人的想法。課堂上要么“平靜如水”,對教師的提問予以“我不知道”“我不會”“沒聽清”的回答;要么“熱鬧沸騰”,隨便打斷他人的話語,回答問題時答非所問;做練習時,不能傾聽教師讀題、釋題,答題的正確率可想而知。教育心理學家對人的一系列交往活動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在人們的各種交往方式中,聽占45%,說占30%,讀占16%,寫占9%,這說明“聽”是人們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之一。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練就一對“慧耳”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活化教學情境,讓學生“想聽”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學生主動的建構活動,應與一定的情境相聯(lián)系。良好的教學情境不僅可以使學生輕松掌握數(shù)學知識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學生更好地體驗數(shù)學內容中的情感,使原本枯燥、抽象的數(shù)學知識變得生動形象、富有情趣??梢?,生動活潑、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情境是學生傾聽的源泉。
1.平等和諧的傾聽氛圍
實踐證明,寬松、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吸引學生主動參與探究活動,變學生“要我聽”為“我要聽”。當然,不能讓一部分學生成為“對話”的“貴族”,讓一部分學生淪為“對話”的“奴隸”,更不能讓教師貴為“對話”的“霸主”,而應努力耕耘平等對話的土壤,因為平等的人文氛圍更能激發(fā)學生傾聽的欲望。
如教學完“20以內的加減法”后,我每天安排一名學生當小老師,給大家出題。答題形式可以是齊答、指名答、輪流答,形式自由。學生很專注,既想聽準小老師出的什么題,別人的回答是什么,又想讓別人聽到自己的回答。一段時間的訓練后,學生能夠積極參與、認真傾聽、敢想敢說,把各種體驗和感受、懷疑與問題帶到課堂中來,展開無拘無束的對話交流。
2.智趣相融的教學設計
小學生受到其知識水平和年齡特征的影響,有意傾聽的持續(xù)時間較短,但對新、奇、特的事物較感興趣,因此,教師要在教學設計上下工夫。合理組織教學內容,以活潑、新穎、又恰如其分的方式呈現(xiàn),融知識性與趣味性于一體,讓表面看似枯燥乏味的數(shù)學知識煥發(fā)出生命力和活力。
如,教學“圓的認識”,課始,我設計了一項動物比賽的動畫片:三只小動物分別騎著一輛車,車輪的形狀分別是圓形的、正方形的、三角形的,起跑令后比一比,看誰先到達終點。我從學生愛看的動畫片著手,通過對比,既讓學生知曉了圓與其他平面圖形的不同——圓是平面上的一種曲線圖形,又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望——圓究竟有哪些特征呢?繼而讓學生猜一猜、講一講、畫一畫、議一議等,明了圓的基本特征,并利用所學的圓形知識設計一幅圖案。課堂由學生掌控,教師儼然一個忠實的傾聽者、合作者和指導者。這樣的課堂,學生想聽!
二、細化傾聽要求,讓學生“會聽”
很多教師常常責怪學生:“你怎么就沒聽明白呢?”其實,不是學生沒聽明白,而是學生不知道聽什么、怎樣聽。學生有了傾聽的欲望,還要有傾聽的方法作為保證,這樣才能使傾聽有內容、有實效。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具體的、可操作的、有效的傾聽指導對學生學習數(shù)學是大有裨益的。
1.明確要求——聽什么
在每次學習活動開始之前,要對學生明確傾聽的內容,這樣學生才能集中注意力傾聽。如:聽一聽別人說了什么?別人的觀點與自己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別人的想法哪些值得借鑒?哪些需要改進?……不要求學生面面俱到地聽,而是有所選擇、有所側重地聽;不是讓學生將聽到的全盤吸收,而要做到有選擇地接收。
如,教學“解決問題的策略——轉化”,課中要求學生比較兩個不規(guī)則剪紙圖案的面積大小。我先讓學生動手畫一畫、剪一剪、數(shù)一數(shù)、再比一比,然后進行集體交流,交流前我要求學生聽清以下幾點:是用什么方法比較的?比較的結果是什么?轉化前后圖形的周長和面積發(fā)生了什么變化?你還有哪些疑問或是想法?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邊聽邊思考,做到聽有內容,思有想法。
2.指導有法——怎么聽
“學會傾聽”有兩層意思,一是細心聽、用心聽的意思,表示“傾聽”是一種禮貌、一種對講敘者的尊重;二是“會聽”,能邊聽邊想,思考別人說話的真正含義,抓住語言交流中的精髓及要點。具體做到“五心”:一要專心,無論是聽老師講課,還是聽同學發(fā)言,都要聽清每一句話,正所謂洗耳恭聽;二要耐心,不隨便插嘴,要耐心聽完別人的話,才發(fā)表自己的意見;三要細心,當別人的發(fā)言有錯時,要求學生學會評價同學的發(fā)言,做到不重復他人的意見,自己的意見要建立在他人發(fā)言的基礎上或提出新的想法;四要虛心,當別人提出與自己不同的意見時,要虛心接受,邊聽邊修正自己的觀點;五要用心,在聽取他人意見時不能盲從,要有選擇地接受,做到“說”“聽”“思”并重,相互促進。
3.訓練有素——自覺聽
俗話說:“一種好的行為,會養(yǎng)成一種好的習慣,成就一個美好的人生?!痹诮探o學生傾聽方法后,還要結合學科的特點,安排專門的傾聽訓練,根據不同的訓練目標、要求,采用不同的訓練方式、方法,進行強化訓練。
比如,聽后復述、聽答訓練、聽記訓練、聽辯訓練等等。一種好的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和督促。只要我們教師在平日的教學中做個“有心人”,堅持不懈地強化訓練,有目標、有步驟、有方法地進行,讓學生的“無意識行為”轉化為“有意識行為”,幫助學生自覺聽。
三、發(fā)揮評價功能,讓學生“樂聽”
在平時的課堂中,我們習慣于對學生說的情況進行評價,而忽視了對學生聽的情況進行評議,導致學生愛說不愛聽。因此,課堂教學中應重視學生聽的評價,建立多元評價機制,讓學生樂于傾聽。對學生而言,不管是教師的評價,還是學生的互評,他們都渴望得到一定程度的認可,并獲得成功感。因此,評價應以激勵為主,把“不求立竿見影,但求有所進步”作為傾聽評價的宗旨。
1.言語鼓勵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過:“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喚醒、激勵與鼓舞?!痹诮虒W中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對學生要多加鼓勵,使他們在情緒上得到滿足,學習心境保持“愉悅”,從而使學生的感覺、知覺、記憶、思維都處于良好的活動狀態(tài),產生傾聽的欲望和情感,強化學習效果,并取得求知的成功。
2.榮譽評比
小學生對各種榮譽的評比很在意,無論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因為這是對他們努力做出的肯定和認同。這種榮譽評比的效應能夠維持并激勵學生更加專注地傾聽,進而形成良性循環(huán)。
課堂上,低年級學生傾聽時間保持不長,為了調動他們的傾聽興趣,課堂上,我會給能夠重復他人發(fā)言的學生授予“小小播音員”的美譽,給能夠正確評價他人發(fā)言的學生授予“小小評論家”的稱號等,我會在每堂課結束后,評選出“金耳朵”,中午就餐時邀請他在貴賓席就座;在每周結束時評選出“傾聽小能手”,并頒發(fā)獎狀以資鼓勵。在大人看來這并不新鮮,但是對于學生來說卻格外珍貴。正如美國哲學家詹姆士所說:“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p>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慧耳”就是這樣練成的。讓我們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喚起學生的傾聽興致,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能力,讓學生在傾聽中質疑,在傾聽中解惑,在傾聽中積累,在傾聽中幸福起航!
(作者單位 江蘇省蘇州工業(yè)園區(qū)金雞湖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