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日益深入,教育工作者越來越意識到,要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潛在動機、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設和課程相關并與現(xiàn)實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教學情境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根據(jù)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在小學品德與生活課的教學中,教師也要結合課程的要求,注重情境的設置,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路,喚醒學生自我升華的內驅力。
關鍵詞:情境;生活;表演;問題
傳統(tǒng)的小學品德與生活課大都是說教式教學,這種教學方式并不能夠使學生有切身的體會,對于品德與生活課更是具有極大的弊端——提升學生的品德具有極大的困難,更不利于激發(fā)學生對于這門課程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筆者結合現(xiàn)今小學品德與生活課教學的實際情況,在新課改的倡導之下,結合課程的要求,注重情境的設置,啟發(fā)學生的自我內省,喚醒學生自我升華的內驅力。
一、巧設生活情境,促使學生真實體驗
小學品德與生活課與其他的科目相比,具有顯著的獨特性與重要性。小學生品德與生活課主要的教學目標就是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社會觀,并以此指導學生的實際行動,達到知行統(tǒng)一的教學目的。傳統(tǒng)的說教式教學,會使學生感覺所講述的內容似乎與自己非常之遠,似乎與自己根本不相關。甚至當教師在講述具有優(yōu)秀思想與品德的事例時,有些學生會感到不切實際,是教師在夸大事實。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根據(jù)本課程的教學要求,在教學目的的指引之下,結合生活,結合社會現(xiàn)實,巧妙設計教學情境,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課堂中走進生活,在生活中結合課堂,使學生的認知過程與生活過程緊密地融合在一起。同時,這種與學生生活緊密聯(lián)系、密切相關的故事情境,也利于學生理解,學生對此也有很多看法和感悟,學生自然會有很多心里話要表達,也樂于和教師一起去探究學習,從而增加課堂的親切感。
二、巧設表演情境,促使學生主動探究
布魯納認為,在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教學知識的主動探究者,學生的學習是一個主動探究的過程。教師的作用是啟發(fā)、引導學生,促使并幫助學生完成探究的過程。小學品德與生活課不是現(xiàn)成知識的傳授,而是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升華學生內部思想與品德的一門課程。例如,在講述“珍惜時間”這一話題時,如果教師只是一味運用語言這一教學手段講述時間的重要性:時間就是生命;上帝分給大家的時間都是一樣的,人生的成功與否關鍵在于怎么運用時間;同學們要珍惜時間等等。這樣會使學生感覺毫無意義,老生常談,似乎是在重復家長的話語,使學生產生極度厭煩情緒與抵觸情緒。在此情況下,教師可以設置表演情境,啟發(fā)學生模擬表演。還讓有些學生講述自身的學習經(jīng)歷:因為自己不珍惜時間,上課玩耍,下課不復習課程,只知道偷懶,沒有珍惜時間,所以在考試時成績下滑很多,等等。這樣在情境表演完畢之后,無需教師進行過多的總結,學生自然能夠在趣味盎然的情境中悟出其中蘊含的深刻道理,明白珍惜時間是成功的保證。在表演情境的參與中,不僅可以輕松愉快地完成課程,而且能夠促使學生主動探究學習,自己悟出問題的答案,并以此來指導自己以后的行為。
三、巧設問題情境,促使學生自我糾正
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是每門課程中最常用的教學方法之一。小學品德與生活課的總體教學目標要求,不僅要讓學生知道問題的答案,知道正確的做事方式,而且要在日常的生活事件中改變自己的不足之處,使自己的行為實踐符合要求。例如,在講述“爸爸媽媽我想對您說”這一話題時,教師可以制作一份調查報告,在調查總結完畢之后,教師匯總存在的問題,并講解如何和父母交流溝通、注意言行等。然后教師向學生發(fā)放細節(jié)記錄表與細節(jié)監(jiān)督表,并規(guī)定相應的記錄方法,鼓勵學生相互監(jiān)督,記錄其他同學不符合標準的不良細節(jié)情況。這樣,學生在自我監(jiān)督和相互監(jiān)督的記錄過程中,不僅可以加深對于標準細節(jié)行為的認識,并且可以在實際的生活中,切實糾正自己的不良習慣,逐步形成符合社會要求的,有利于自我發(fā)展以及長遠發(fā)展的良好習慣。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可以跳出課堂的局限,使授課過程轉變成學生的經(jīng)歷體驗與實踐體驗的過程,轉變成現(xiàn)實問題的解決過程,從真正意義上使學生直面自身不足之處,并有效自我糾正,激發(fā)學生的自我能動性和主動性。
總之,小學品德與生活課要突破傳統(tǒng)課堂的局限,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切實可行的教學情境,真正實現(xiàn)學生主動參與、師生互動,創(chuàng)造趣味無窮、蘊含深遠的教學氣氛,促使學生積極體驗生活,主動探究學習,主動進行自我糾正,自我升華。
參考文獻:
[1]李岳青.回歸兒童生活,促進兒童發(fā)展:以《我能行》為例淺談品德與生活課堂教學[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
[2]朱世統(tǒng).從“有限”到“有效”的距離[J].小學教學研究,2007.
[3]王國強.生活化:《品德與社會》教學的關鍵[J].浙江教育科學,2008.
(作者單位 江蘇省金壇市城西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