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是學生努力學習的最佳動力,是最好的老師,是影響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的直接因素。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曾經(jīng)指出:“興趣是創(chuàng)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huán)境的主要途徑之一。”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指出:“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從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不斷點燃學生對知識的好奇之火,無疑是改變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突破口,也是提高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一條重要途徑。
一、導語新穎,引人入勝
每上一堂課,教師都應設計好新穎的導語,把學生的興趣引入課堂。教師要根據(jù)課堂內(nèi)容采用適當?shù)姆绞皆O計導語,才能行之有效。
1.猜謎式
兒童離開母體來到這個千變?nèi)f化的世界上,什么事都感覺很新鮮,好奇心強,對問題追問不舍,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而謎語恰恰以問題的形式出現(xiàn),且形象生動,符合兒童心理,深受他們的喜愛。
在教學小學語文第一冊“認一認4”一課時,我這樣對學生說:“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他們異口同聲地說:“喜歡?!鳖D時,教室里鴉雀無聲。接著,我又對他們說:“畫時圓,寫時方,有它暖,沒它涼。請問謎底是什么呢?”學生積極討論,不一會兒就回答出這個謎語的謎底是太陽,我對他們說:“答對了,太陽也就是我們本課要認識的一個字——日。”這樣一來,很自然地引入本課所要學習的內(nèi)容,使學生在學習時處于積極主動和興奮的狀態(tài)。
2.以舊引新式
在學習“ɑi ei ui”一課時,我這樣對學生說:“同學們,在學習單韻母時,我們認識了ɑ o e i u ü,并知道了它們怎么讀、怎么寫。今天,我們要學的這一課,也是與這6個單韻母有關的。你們看看,它是什么?(多媒體出示ɑi ei ui)它們到底該怎么讀?怎么寫呢?”這樣新舊知識相聯(lián)系,同中求異,很自然地引入新學的內(nèi)容,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3.設疑式
在學習《大海睡了》一課時,我這樣問學生:“同學們,你們見過大海嗎?那你們見過大海睡覺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大海的課文。(板書課題:大海睡了)那么大海什么時候睡的?怎么睡的?大海睡了又是什么樣的呢?”這樣設疑后,學生讀書格外認真,最終在文中找到了答案。有意識地生疑、質(zhì)疑、釋疑,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抓住“題眼”,激發(fā)興趣
每一篇文章都是緊扣“題眼”層層展開的。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抓住“題眼”,找準“題眼”后,學生針對“題眼”就會提出一系列新的問題。如,在學習《烏鴉喝水》一課時,當教師引導學生找到本課的“題眼”是“喝”時,學生就會發(fā)問:小烏鴉的嘴和我們的不一樣,它能喝到水嗎?它是怎么喝水的?為什么本文要用“烏鴉喝水”作為題目呢?學生提的這些問題正好是本課要學習的內(nèi)容,在他們提出問題后,我沒有馬上作答,而是讓他們帶著這些問題去反復讀課文,讓他們讀后展開討論,自主尋找答案。然后,讓學生各抒己見。有學生說道:“烏鴉口渴,到處找水喝。瓶子里水少,瓶口又小,喝不著水。烏鴉看見小石子,想出了一個辦法。烏鴉把小石子一個一個地放進瓶子里,水漸漸升高,烏鴉就喝到了水?!边€有的學生說:“老師,這是一只聰明的烏鴉,它在口渴而又喝不到水的情況下,沒有放棄,而是想辦法喝水,我們應該向它學習?!币灿袑W生接著前一位學生的話,又進行了補充,說:“本文用‘烏鴉喝水’作為題目,就是要讓我們向烏鴉學習,堅持到底,不放棄?!薄谶@樣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大家得出同樣的結論:遇到困難不后退,要動腦筋想辦法,戰(zhàn)勝困難。
三、利用好奇心,培養(yǎng)興趣
好奇心是指對某種新奇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興趣,而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和從事某項活動的意識傾向,興趣,對于學問的精進、事業(yè)的成功,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來說,對某事或某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就容易對該事物產(chǎn)生興趣。
小學生的好奇心強,我們要充分利用他們的這一特點,有意識地把他們的興趣引導到語文學習上來。如,在學習《秋姑娘的信》一課時,我問學生:“同學們,看了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學生立即舉手發(fā)言:秋姑娘為什么要寫信?這封信寫給誰?……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引導他們帶著問題去認真讀課文,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學習興趣也很濃。
四、創(chuàng)設不同情境,誘發(fā)興趣
1.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
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可以使學生的注意力處在興奮狀態(tài),引起無意注意,誘發(fā)學習興趣。
如,識字教學中教“兔”字,因為這個字的最后一筆容易丟掉,我便在課前做了一個沒有尾巴的小兔的頭飾,上課時讓一位學生戴上,字形與活動演示相對應,這最后一筆的特殊意義就顯而易見了。學生幾乎沒有人再寫錯這個字。形象化識字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學效果特別好。
2.創(chuàng)設疑問情境
針對學生求知欲、好奇心強的特點,教師可設置具有科學性、新穎性的問題,把學生引入積極思維狀態(tài),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書,從而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要由淺入深,讓學生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悟出道理,從而誘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3.創(chuàng)設音像情境
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在恰當時播放幻燈片、音樂、視頻等,使學生產(chǎn)生一種真實感、新鮮感,從而誘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鼓勵質(zhì)疑,強化興趣
學貴有疑,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只有不斷地產(chǎn)生疑問,提出問題,才能主動地探求新知。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注意培養(yǎng)學生質(zhì)疑的能力。當然,學生在質(zhì)疑過程中,難免會提出一些離奇古怪的問題。對此,教師應給予足夠的重視,在備課時要盡量預測到,盡量做到有備無患。努力將教師的“問”逐步過渡到學生的“問”,從而強化學生主動學習語文的興趣。
六、新穎板書,提高興趣
教師應巧妙地設計板書,既要突出課文的教學重點,又要使學生有新鮮感,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學習《小鷹學飛》一課時,我在講解課文的時候,隨機把小鷹飛過的大樹、大山、白云畫在黑板上。這種板書既能讓學生一目了然地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又便于學生復述課文內(nèi)容,還能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必將使語文教學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作者單位 江蘇省張家港市錦豐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