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影響學生內(nèi)心世界時,不應(yīng)挫傷他們心靈中最敏感的一個角落——人的自尊心?!惫P者深深體會到,要做好教育工作,既要嚴格要求,又要尊重和關(guān)愛學生?!耙匀藶楸?,尊重學生?!北Wo學生的自尊心是老師教育好學生的前提。
當學生違反紀律時,我們要在尊重學生人格的前提下,選擇恰當?shù)姆椒▉斫逃龑W生。特別要注意以下三點:
一 盡力避免公開“揭短”
在現(xiàn)實中,有的老師習慣將違反紀律的學生叫到辦公室,當著許多老師的面狠狠批評他,最后往往只是簡單地說一聲:“回教室去!”當然,老師的主觀愿望是好的,但這種方法不妥當,易挫傷學生的自尊心,甚至使學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與老師對立。事實上,違反紀律的學生在眾多老師面前,往往不肯把違反紀律的原因說清楚。這樣,老師就很難掌握真實情況,教育工作就難以對癥下藥。相反,如果把學生叫到房間或戶外等附近無“外人”的地方,并努力創(chuàng)造和諧的氣氛,以尊重關(guān)愛的語氣對學生進行耐心細致的教育,效果會好些。
例如,為了教育學生不遲到,我曾讓遲到的學生在教室門口站一段時間。實踐告訴我,這樣做效果不好。遲到的學生在眾目睽睽之下站在教室門口,心里不舒服。事實上,學生遲到是偶然的。作為老師,最好的做法是先平靜地問清學生遲到的原因,如是實際困難造成的,應(yīng)給予同情和幫助,即使是因貪玩而遲到,也不必當眾指責,而應(yīng)耐心細致的“個別”教育。
有一次,我班的兩個學生遲到,當我知道他們是因為在家里煮木薯而遲到時,就馬上問他們的木薯是否熟透,提醒他們當心中毒。當我知道他們還沒吃木薯,又見他們跑得上氣不接下氣時,即以“表揚”的口吻說;“你們煮木薯還沒吃,為上學又跑得不接下氣,這說明記著上課,還有時間觀念。不過你們想想,為什么不早點煮呢?”他們慚愧地低下了頭,并發(fā)誓以后不再遲到。然后,我讓他們回到教室上課。我認為這樣充滿情感的批評教育,遠比訓斥或讓他們站在門口好得多。
二 適時替學生“遮羞”
因為人人皆有向善疾惡之心,加之青少年學生思想往往不成熟,犯錯誤常常是極為偶然的。所以在教育工作中,我認為,在發(fā)現(xiàn)學生犯錯后,有時根據(jù)實際情況,不把學生的錯誤公之于眾,適時地替犯了錯誤的學生“遮羞”,充分地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并在私下里給予熱情的關(guān)心和積極的引導,讓學生“悄悄地”改正錯誤,這有利于學生棄惡揚善,健康成長。
一次,我班一個學生買早餐的幾元錢被人偷了,后經(jīng)查明,是本班的一個女生所為。
我當時很氣憤,準備在全班同學面前批評她。但轉(zhuǎn)念一想,這樣做,她能承受嗎?以后她在同學中還抬得起頭來嗎?最后,我決定不公開批評,只進行個別談心,把她帶到無人的大樹下,對她做了耐心細致的教育工作。她悔恨痛哭一場。我見她悔改之心極為堅決,就告誡班中幾個知情的同學不要張揚此事。事后,她徹底改正了錯誤,變得積極向上,樂于助人了。
又有一次,其他班的幾個同學乘我班學生上體育課時到我班偷學習用品,被我捉住了。我在嚴厲教育的同時,設(shè)法替他們“遮羞”,給他們悄悄改正的機會。一段時間后,我向其班主任了解情況,知道他們不但改正了錯誤,還做了許多好事??磥?,對于一時糊涂犯了錯誤的學生,只要他對自己有了充分的認識,并能徹底改正,作為教育者,不公開學生的過錯,并適時替學生“遮羞”,又有什么不好呢?
三 過激批評后要“降溫”
喜怒哀樂是人之常情,老師也一樣。當學生嚴重違反紀律,特別是頂撞老師時,老師往往會大發(fā)雷霆,這時對學生的批評就可能會出現(xiàn)過激行為。對此,我覺得,事后老師要放下架子,主動“降溫”,找學生推心置腹地談心,并誠懇地道歉。這其實也是對學生自尊心的保護,可以排除學生憋在肚子里的“悶氣”,消除師生間的隔閡,讓學生更冷靜地反省并改正自己的錯誤。否則,學生心有余怨,對立情緒難以消除,教育工作就難以開展。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