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標要求教師在數學教學中關注每一名學生,關注每一名學生的學習情緒和學習情感,幫助學生走出學習困境,在數學教學中這是每一位教師不可回避的問題,學困生在學習上沒有成就感,創(chuàng)新精神和動手實踐能力差,所學的知識不能很好地應用于實際問題中,文章就對學困生的轉化問題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關愛 興趣 尊重 信心 學習熱情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09-0136-02
新課標要求教師在數學教學中關注每一名學生,關注每一名學生的學習情緒和學習情感,幫助學生走出學習困境,在數學教學中這是每一位教師不可回避的問題,如何將學生引入正常的學習軌道,使之能圓滿完成中學的學習任務,下面談談本人的認識。
一 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這要求教師從學生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學習興趣、學習習慣等方面入手。也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循循善誘,注意引導學生觀察數學表達式的特征,并積極引導他們能逐步自己說出或表達出對有關圖形、數學條件的理解、認識。使學生在遇到問題時敢于有自己的想法,并在分析歸納的基礎上解決問題。
注意力是在課堂上對教師講解數學知識的注意力和這種能力專注持續(xù)的時間和質量。對基礎較差、智力水平不高的同學來說,這是能否克服自我、勇于前進的基礎。因為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斷層,在課堂上表現出想聽又聽不懂,想學又學不會的兩難境地,自然而然地在課堂上就不能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若想使他們跟上知識的步伐,老師可對開小差的同學作出暗示,并加強輔導談話,鼓勵他們盡快地適應課堂教學,并在課堂上能夠嚴格要求自己,相信自己通過努力是能夠學好的。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某些學生正是因為不能記憶數學的基本知識和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導致他們思路不順暢或做不對。因此,老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和解題方法,還要教會他們如何記住這些基本知識和方法。
二 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激發(fā)他們的數學學習熱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是直接推動學生學好數學達到學習目的的內在動力,直接影響著學習效果。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使大腦處于活躍狀態(tài),增強人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思維能力。興趣不是天生的,它是在學習中逐漸培養(yǎng)起來的。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碑攲W生喜歡一位教師時,就會喜歡他所教的學科,就會盡最大努力去學好這門學科。學困生在數學學習中既有困難又有潛能,因此教學的首要工作是轉變觀念,正確地對待學困生,認真分析學困生學習困難的原因,有意識的偏愛學困生,因為他們需要教師給予更多的關心和愛護,需要教師的肯定和鼓勵。要允許學生數學學習上的反復,并從中激發(fā)他們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在過去的數學教學中,學困生受到的肯定、鼓勵相當少,這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因此要積極創(chuàng)造使學困生成功的條件并充分地鼓勵他們,讓他們體驗到學習數學成功的喜悅,使他們感到自己能學好數學,繼而對數學產生興趣。其實,學困生根本不是一無所長的“壞孩子”,也不是智商低下、不可教育的“低能兒”,教師在教學中應鼓勵他們樹立自信,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成功的條件和機會,使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例如,課堂上能發(fā)言的要加以鼓勵,學習上有進步的要給予贊揚,課堂上教師要有意識地給學困生提一些簡單的問題讓他們去回答,使他們感到“我能行”“我并不比別人差”,讓他們感覺到自己并非“一無是處”,并有信心進行下一次嘗試,使他們認識到自己存在的價值,逐步樹立自信心。只有讓學困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才能使他們戰(zhàn)勝自卑心理,才敢于并勇于去迎接挫折和挑戰(zhàn),只要學困生接受了教師,就會調動起學習的積極性,自主地進行學習。
三 關愛學生,給予學困生更多的尊重和信任,做學困生的知心朋友
每個學生都需要關心和鼓勵,學困生更是如此。學困生學習成績差,有自卑心理,在班級往往表現出沉默寡言、表情呆滯、不愛發(fā)言、不合群、畏懼教師提問等癥狀。由于數學教師對數學成績好的學生有一種特別的關愛,使學困生們更感覺到自己是被遺忘的群體,這時在心理上就更需要教師的關注、理解和信任。課堂上,教師的目光要多投向學困生,目光中充滿信任;數學教師要注重師生積極的情感交流,課后多找學困生談心,關心他們的學習和生活,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用我們的愛心與鼓勵使他們感到自己并沒有被遺忘,從而對教師產生親切感。教師可以經常與學生進行一些集體活動,這樣學生才能喜歡教師,進而喜歡上數學這門課程,才能愉快的接受教師的教誨,并努力把這種教誨轉化為行為,將怕學、厭學轉化為愛學、樂學。在教學中,實行“低起點、多歸納、勤練習、快反饋”的課程教學方法。幫助學困生樹立起學習數學的信心,為他們學好數學準備條件,但只靠信心還遠遠不夠,如果學生沒有產生一種自己學好了數學的切身感受和興趣,那么這種信心就不會持久,而且有可能會造成更大的失敗和自卑。因此,在幫助學生樹立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后,更重要的工作是創(chuàng)造條件使學困生真正的學習和掌握教材所要求的數學知識,使他們感到自己學好了數學。要做到這一點就要立足于課堂教學的改革,實行“低起點、多歸納、勤練習、快反饋”的課堂教學方法,重點是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的學習能力。
四 培養(yǎng)學生運算、思維、推理的能力
在學生養(yǎng)成基本的學習行為習慣的基礎上,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逐步進行思維、條理性進行運算和推理的能力,并在具體的解題過程中熟練地進行數量關系的證明。具體包括以下幾種能力:變換與變形的能力、空間觀念形成的想象能力、數量邏輯的演算能力、邏輯推理的證明能力、數形結合并相互轉化的能力以及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知識的綜合能力。
要想對這些同學進行行之有效的數學能力的培養(yǎng),首先我們要摸清學生的具體情況,對于一節(jié)課,要了解學生對本節(jié)前提知識的掌握情況,了解對概念、定義、公式、定理以及解題方法的預習情況。只有在此基礎上,我們才能對課堂教學制定恰當的目標,使學生在自己的接受能力范圍之內游刃有余,掌握一節(jié)課的內容,提高自己的學習信心。在課題學習中培養(yǎng)學習能力、思維能力是我們教學的重點。我們要精心設計問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鼓勵學生大膽思考。增強直接思維的深刻性是我們應在平時學習中要注意的問題,在解決問題時,要發(fā)動學生作為解決問題的直接參與者,這樣就會收到較好的效果,使較差的學生能在平時有機會參與教學的過程,有利于直接發(fā)動他們的大腦,開發(fā)他們的智慧,進行思維的訓練。在教學中要精講例題,以少勝多,擴大學生的思維多向性。學生掌握知識越多,聯(lián)想類比的領域就越寬廣,新思想、新方法產生的機會就越多。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使基礎差的學生既能充分掌握知識的結構又能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
轉化學困生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只有準確找到學生的困因并認真分析,才能有效地幫助他們進行轉化。我們要把愛獻給每一位學生,尤其對學困生要細致入微的關心,使他們不斷進步、不斷成長。在新課改改革的引領下有更多的學困生需要我們去幫助、去轉化。以使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獲得必需的數學;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