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們大多數(shù)幼兒都是獨生子女,如何成功地對他們進行社會化教育,使其成為合格的社會成員,這是當今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兒童是在先天素質(zhì)和后天環(huán)境相互作用中成長發(fā)展的,環(huán)境不但包括物質(zhì)的,也包括社會的、精神的。尤其是兒童的社會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對他們的心理發(fā)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一、家庭結(jié)構影響兒童的人際交往觀的形成
一個新生的嬰兒對于周邊人的反應并不是很多。例如,嬰兒對誰有愛心、恨心,想接近誰、避開誰等都沒有先天的傾向,只是在后來,有了與其它人交往的經(jīng)驗之后,才為他以后的社會化打下了基礎。在嬰兒早期生活里,如果被成人極端忽視,會對他成人之后與人交往過程中產(chǎn)生嚴重的后果。在家庭中,兒童同哪些成員交往,誰是主要的教育執(zhí)行者,以及家庭生活的方式等等都同家庭結(jié)構有密切的關系。不同家庭結(jié)構給兒童社會化帶來的影響也是不穩(wěn)定、不均衡的,離異家庭子女心理發(fā)展的各個方面均不同程度的比完整家庭子女差,離異家庭子女的具體表現(xiàn)有:愛哭、自我控制能力較低、不愛交際、自卑、冷漠等等。嬰兒對照看他的人(往往是母親)形成的關系,是他后來至少是幼兒期間行為的核心。
二、家庭生活和父母性格影響兒童性格的形成
在一個家庭里,每一個成員都能以禮相待、融洽溫暖、互相尊重,有助于幼兒良好個性的形成。而父母成員之間經(jīng)常當著孩子面前爭吵、言行粗暴,幼兒就容易形成許多不良的個性。所以兒童心理學家哈特維克認為:寧靜愉快家庭中的兒童與氣氛緊張及沖突家庭中的兒童在個性方面有很大不同,個性由素質(zhì)和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素質(zhì)以什么樣的形態(tài)出現(xiàn),是受環(huán)境的條件所決定的而特定的;環(huán)境的作用力會產(chǎn)生什么樣的效果,也看素質(zhì)如何而定,這就是父母如何教育的問題。有些人會說:“這個幼兒和她父母的性格有一些相似的地方?!逼鋵嵅⒉皇怯捎谶z傳的緣故,因為父母和子女是在同一家庭起居生活,兒童很容易模仿父母的行為,因而,往往由于父親是急性子,他的兒童也是急性子,或者母子同是神經(jīng)質(zhì)的。
三、家庭教育方式和態(tài)度影響兒童的個性形成
我們的一些家長在教育子女問題上還存在另一些問題和失誤。究其緣由,是因為沒有正確的教育和教育方法,比如一些母親特別擔心兒童的安危,常常對兒童的行為加以種種的限制,如禁止爬高,不可以單獨一個人玩滑梯。于是,這個母親所撫養(yǎng)出來的孩子,就形成不了有冒險心或生氣勃勃的行動,而是容易變成沒有氣魄的、軟弱的、神經(jīng)質(zhì)的小孩。還有些家長對幼兒生活上有太多的依戀,事事都給幼兒做好,但有些事情兒童是完全有能力自己做的,結(jié)果家長抑制了這種能力的發(fā)展,這種影響一直伴隨著幼兒長大成人,在相同的年齡層次里,這類成人在生活自理上就比其它人要差得很遠。在我園大班里就有一個幼兒因為不會剝蛋殼,其它幼兒都吃完了,他還看著熟雞蛋無從下手。
西蒙茲指出:雙親教養(yǎng)子女的態(tài)度基本上可以用兩個獨立的軸來表示,一是接受——拒絕(不是給孩子愛,就是拒絕孩子的愛);二是支配——服從(不是隨心所欲地支配孩子就是一味服從孩子的要求)?,F(xiàn)在還有些家長不惜代價給自己孩子投入智力投資,這就使它可以給人提供良好的生活、學習條件;同樣也可以使人因此而追求享受不求上進。因此,優(yōu)越的先賦地位對子女成長起什么作用,主要取決于家庭教育。
四、父母的期望影響著兒童步入社會的人生選擇
幼兒出生后,在不斷與人交往過程中,進而形成自身的個性,成為社會的一員。但是,這一切必須通過幼兒與父母雙向互動作用來實現(xiàn)。父母對幼兒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其中父母家長的期望對幼兒的一生所起的作用是難以估量的。這種期望和教育構成了幼兒的啟蒙社會經(jīng)驗,尤其是對孩子的成就與需要、學習成績等卻有較大的影響。比如,家長要求孩子從小學會關心、愛護他人、學會主動交往、能夠完成大人交給的任務,這就使幼兒較早形成了獨立、主動、善交際、處事果斷等個性特征。
期望也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積極的較高的期望,另一種則是消極的較低的期望。兩種不同性質(zhì)的期望對兒童的發(fā)展影響很大,積極期望有助于促進兒童發(fā)展。相反,消極期望則會妨礙、阻礙兒童成長與發(fā)展。
真愛孩子,應該將尊重和平等放在首位,因為孩子年齡雖小,但他們也是人,就如同一棵棵幼苗,盡管很弱小,但畢竟是有根,他們有著自己獨立的人格。父母耐心地傾聽孩子的痛苦和煩惱,真誠地與之交談,漸漸地,孩子的獨立性增強了,和爸爸、媽媽成了相互信賴的知心朋友;真愛孩子,應給孩子營造一個自由鍛煉的空間,努力為他們提供豐富多彩的鍛煉機會。比如:上哪個興趣班,由孩子自己去選擇,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都讓他們自己去做,哪怕是點滴的小事,洗碗、洗手絹、打掃衛(wèi)生、削鉛筆等,不妨多搞些旅游、野炊等磨煉意志的戶外活動;真愛孩子,還應讓他們在復雜紛繁的人際交往中學會合作與處事的本領,勇于面對挫折與失敗,不僅具有健康的體魄,更要塑造,孩子健康的個性。
真正的父母之愛,和諧的教育氛圍,民主平等的師生情誼,像涓涓細流滋潤著孩子幼小的心田,使他們在這片素質(zhì)教育的沃土上幸福地成長為具有健全的人格及心理健康的一代新人!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通過孩子也能看出家長是如何教育孩子的。為了二十一世紀的棟梁,我們必須創(chuàng)造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多給孩子一些溫暖,人間就會多一些陽光,讓每個愛孩子的父母都能結(jié)出累累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