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學生為主體”的課程改革環(huán)境下,教師的“教”已不再是全盤授予的講深講透,而是要重點性地撥開疑問,對學生進行相機指導,所以課堂教學語言要起到“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作用。
課堂語言是教師在教學中進行“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工具和載體,是一種行業(yè)性的特殊的交際語 言 ,是德、才、學、識的綜合體現。一堂課的教學效果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教學語言表達水平。良好的教學效果來自教師教學語言的最佳表達。如果在課堂上,你準備的教案再好,沒有好的表達形式也無濟于事。
課堂教學語言貫穿了引入、講解、討論、總結等多個環(huán)節(jié),貫穿于一節(jié)課的始終,每一個小小的細節(jié)都能體現教師在教學設計方面的獨具匠心。完整有序的教學語言能夠把各個環(huán)節(jié)巧妙連接,使之條理清楚,環(huán)環(huán)相扣,所以重視課堂語言的技巧顯得尤為重要。
1.精彩導入,適時點撥
課堂導入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教學語言的導入除了要切題以外,還得從簡潔的角度考慮,并且能激發(fā)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教學《第一場雪》,我的導入語是這樣的“老師有一個心愿,一直還沒有實現,同學們愿意和老師一起去完成這個心愿嗎?”學生的好奇與熱情很快被調動起來,“那我們就去看看北方的第一場雪吧?!边@樣就很快地回到課文的學習中來,同時學生的學習氣氛也很濃郁。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適時的點撥幫助能使學生打開思維的天窗。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在對問題的解答中,學生常常會面對很多的困難,老師富于激勵的啟發(fā)能讓學生自信地“站起來”。
2.只言片語,巧妙連接
在課堂交流中,特別是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老師的引導作用最能體現出來。例如《難忘的啟蒙》,學生對于“只有一門課,老師們的態(tài)度特別寬容……”這一件事的理解,教者可以用“為什么逃課老師不管呢?”“這是什么課?”之類的話語水到渠成地把對日語課的抵制與愛國主義思想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從而引導學生理解啟蒙老師的用心良苦。
同時,激勵性的簡潔評價,“好”,“回答很完整”,“不錯”,“真棒”等,也能夠讓教學過程輕松愉快地進行下去。另外,老師還可以用鋪墊性的提問、疏導性的提問等形式來豐富課堂討論,巧妙連接教學環(huán)節(jié)。
3.隨機應變,幽默制勝
教學過程中,學生出其不意的發(fā)問,對老師的機智是一種考驗。面對“無忌的童言”,我們也應當隨機應變,既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又能引導學生的思維朝著正確的方向發(fā)展。
當然,學生的出其不意常常是極富創(chuàng)意的,所以老師們常常會面對尷尬,而我們應當是期待這樣的尷尬的。比如《白楊》這一課,里面有這樣的一句話:
爸爸深思了一會兒……說:“這不是傘,是樹”……
學生們就問我,為什么“說”的后面不連在一起,而要另起一段呢,我也突然才發(fā)現,原來書上“說”和“說”后面的內容是錯開的,教學參考書上并沒有注明,隨機應變,我只好解釋說,“只有這樣的錯開,才會引起大家的注意,另外每一個作家都有不同的表達習慣。”像這樣的問題,我們每天都可能會面對……此外,幽默的教學語言能使隨機應變的陳述也極富藝術性,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課堂教學語言是一門綜合的藝術,期待著我們教育工作者不斷地探索,不斷地賦予它新的時代內涵。
那么,在教學實踐中,語文教師把握了哪些教學語言的特征,選擇怎樣的最佳語言表達方式,才算達到了在教學語言的修養(yǎng)方面達到的標準呢?我以為,一個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應具備以下特點:
一、教學語言的規(guī)范性
教學語言的規(guī)范性也就是要求教師能講一口標準的普通話,因為教學本身起著一種語言教學的示范作用,直接影響學生的語感訓練。教師的語言要清晰、準確、規(guī)范,這是語文教學的基本功。
在語音方面,要求教師發(fā)音準確,口齒清晰。要善于運用語音、語調、節(jié)奏等語言技巧,使講授富有吸引力。在遣詞造句和“語風”方面,要符合 普通話的規(guī)則和現代漢語的習慣,力求高度有效地交流 思想,傳遞信息,盡量顯示出一種“鮮明、生動、準確”的語言風格,為學生喜聞樂聽。
二、教學語言的藝術性
人們常說:“教學也是一門藝術”。所謂教學語言的藝術性就是指教師的語言既要生動形象又要嚴肅認真;既要活潑風趣又要淺顯易懂,深入淺出。使學生有“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的感覺。要取得這樣的效果,這就要求教師 要善于巧妙地運用語言的藝術,把深奧的道 理形象化,把遠處的東西近處化,把抽象的事物具體化,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 語言,生動再現教材的內容。
首先,要生動形象。如果在語文教學時,盡量使用各種方法,使教學語言生動形象,描人狀物有聲有色,背景逼真動人,就能化“聞”為“見”產生“視堂效應”,強化認識,使學生的思維活動永遠處于活躍狀態(tài)。
其次是幽默風趣。幽默性的語言是思想、 學識、智慧和靈感在語言運用中的結晶,具有極高的精神愉悅感,是“智慧的微笑”,利用幽默的教學語言,可以打破課堂的沉悶 氣氛,縮短師生情感的距離,調節(jié) 學生學習情緒開啟學生智力,從而使學生在愉快和諧的氣氛中學到知識。
再次,語言要含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問要問到疑處,點要點到妙處,恰如其分,雋永耐嚼,以婉轉的語言來烘托或暗示,讓學生有所思,進而有所得。
三、教學語言的啟發(fā)性
教學語言的啟發(fā)性是指教師語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激發(fā)學生各種分析器官協同活動。所以作為一個語文教師就必須考 慮:怎樣才能點燃學生心靈之火;用怎樣的方法才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渴望,調動學 生的積極思維;用什么樣的啟示才 能啟發(fā)他們舉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