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館主辦的“寶光璀璨——法貝熱珠寶藝術展”在九月底舉辦,作為整個展覽的核心展品,法貝熱復活節(jié)彩蛋呈現(xiàn)出別樣的俄羅斯宮廷風情和歷史遺痕。
復活節(jié)彩蛋是人們用來表達對美好生活的期冀的物件,也成就了殿堂級的皇家珠寶匠——法貝熱。彼得·卡爾·法貝熱(Karl Gustavovich Faberge)早年留學德、意、法,于1870年繼承父親的珠寶作坊。
1885年,法貝熱抓住了一生中最重要的機會。他在游學時見過的丹麥式復活節(jié)彩蛋中融入新的元素,并在亞歷山大三世和丹麥公主瑪利亞結婚20周年之際,制造出一枚小母雞彩蛋。這枚復活蛋外觀平常,但在白色琺瑯質外殼內,卻包含著一枚黃金蛋殼,而殼內又藏著一只精巧的金母雞,而在母雞的腹內,又有一頂鉆石后冠和一個紅寶石微型雞蛋。
小小的復活蛋,喚起了皇后的鄉(xiāng)愁,還蘊藏著數(shù)層“機關”帶來的驚喜,這讓法貝熱一舉成功,獲得了珠寶匠人的最高榮譽——皇室御用珠寶匠。沙皇還獎賞法貝熱每年為皇宮打造一枚獨一無二的復活節(jié)彩蛋。自此,法貝熱彩蛋成了俄羅斯宮廷的傳統(tǒng)。
精妙奇想是法貝熱作品中最大的亮點。在1911年制作的月桂樹彩蛋中,由翡翠和寶石制成的月桂樹,當旋動機關時,竟會升出一只唱歌的小鳥,充滿了童趣。法貝熱總是能帶來一絲活潑和意外之美,從蛋形的紅寶石,到微縮的皇宮,或是冰雪覆蓋的彩蛋里一籃繁茂的春花。在極致的技藝后蘊藏著的驚喜,就像一滴清新的檸檬汁,調和了珠寶貴氣帶來的膩味。
在俄羅斯皇室專設的工作室里,法貝熱苦思冥想每一枚彩蛋的造型與主題,然后由金匠、銀器匠、上釉工匠、珠寶玉石工匠進行討論,各出奇謀,才被分配到法貝熱的工廠進行制作,幾乎每只彩蛋都要耗費一年的時間。
在歷史的長河里,宮廷永遠充滿著危險和陰謀,像沙皇尼古拉斯二世和亞歷山德拉皇后那般醉人的愛情,少之又少。他們享受平靜溫馨的家庭生活,這一點被細心的法貝熱捕捉。他將皇后最喜歡的粉紅色和最愛的幽谷百合結合在一起,塑造進了彩蛋當中。彩蛋表層是半透明的粉紅色琺瑯,表面覆蓋著由珍珠、紅寶石和鉆石制成的鮮花,黃金打制的花梗。當旋動其中一朵鮮花時,機械裝置打開,從里面呈現(xiàn)出沙皇和兩個女兒的微型肖像。法貝熱的作品,擅長以情動人,他總能在最細微之處,打動沙皇一家。他這枚1893年制作的幽谷百合彩蛋,深受頂級收藏家熱愛。
法貝熱將彩蛋藝術推到了新的高度。不僅在材料方面較以往豐富,在色彩上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不再是單調的白、藍、粉紅色,創(chuàng)新啟用了超過140種全新的顏色。同時運用了各種復雜的工藝,如璣鏤制胎、半透明琺瑯、掐絲琺瑯、無縫上釉等技術。在1900年的巴黎世界博覽會上,沙皇首次展出構思精巧、做工華麗的宮廷彩蛋,法貝熱的盛名由此傳遍歐洲。擁有一件法貝熱的珠寶,成了上流社會地位的象征。
法貝熱在33年間為皇室共打造了50枚造型獨特、精工巧制的復活節(jié)彩蛋(尼古拉斯二世繼位之后,每年為皇后和母后各打造一枚,造型相同)。其中最為珍貴的也許就是1897年的“加冕禮彩蛋”。這枚彩蛋,是法貝熱創(chuàng)作精華的濃縮。
1896年俄羅斯的末世皇帝尼古拉斯二世舉行加冕禮,這次典禮創(chuàng)俄羅斯史上最輝煌盛大之極,來自世界各地的皇室和上流社會,共有七千余人參加。次年,法貝熱獻上此禮作為紀念。彩蛋的外殼為金黃色的瓷釉,表面鑲嵌著格子紋飾,格紋的交叉處是象征俄羅斯皇室的雙頭鷹,每只鷹的胸口有一小顆鉆石點綴。頂端是玫瑰色和紅寶石交叉裝飾的皇后名字的首字母,底部是皇后穿加冕禮服的微型畫像。
彩蛋的內部,藏著一輛皇后參加加冕禮乘坐的皇家馬車的微縮模型。在不到10厘米長的馬車里,天鵝絨的坐墊、可開啟的車門車窗、自動收縮的登車踏板到可以轉動的車輪一應俱全,完全按照真實馬車精確復制。法貝熱在構思奇妙,制作方法創(chuàng)新之外,又迎接了新的挑戰(zhàn),在極狹的空間內,每一個細節(jié)都不落下,精良、準確。在這里,手工藝的最后一道發(fā)難也被打破。法貝熱彩蛋,達到了文藝復興后手工藝品的最高水準。
在羅曼諾夫的宮廷里,曾有過數(shù)千件法貝熱制作的珍品,仿佛讓我們窺到沙皇特權生活的縮影。1917年,十月革命爆發(fā),這個最后的王朝,落下了沉重的帷幕。法貝熱將半生的精力奉獻給宮廷,也見證了末世王朝的悲與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