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墟的故事:中國美術和視覺文化中的“在場”與“缺席”
作者:[美]巫鴻
譯者:肖鐵
出版社: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12年10月
此書為美術史家巫鴻最新學術專著力作,中文版與英文版同年面世。以廢墟為主題,縱橫捭闔,探討中國藝術從古代到當代的實踐與經(jīng)驗,領域橫跨繪畫、建筑、攝影、印刷品和電影,并與西方藝術參照并觀,令人眼界大開?!稄U墟的故事》不僅對于中國美術與視覺文化是一次富于雄心的思辨,對全球語境下的藝術研究同樣是一項里程碑式的貢獻。
傳統(tǒng)中國美術中的“廢墟”在哪里?在創(chuàng)造現(xiàn)代中國視覺文化的過程中,東西方的廢墟觀念是如何在歷史的對立中得以流布與深化?20世紀以來,當代廢墟美學是如何在過去與未來之間尋找到自身存在的立足之地?
美術史家巫鴻將中國“廢墟”觀念及其視覺表現(xiàn)形式的流變放置在考察的中心:丘與墟,碑與枯樹,作為廢墟替身的拓片,“跡”的種種形式,“如畫廢墟”的東西流通,“戰(zhàn)爭廢墟”的慶典與見證,《小城之春》的廢宅與老城,圓明園旁的前衛(wèi)詩歌與美術,當代藝術對于都市拆遷廢墟的濃烈興趣……本書在梳理這份涵蓋繪畫、建筑、攝影、印刷品和電影的材料清單時,“展現(xiàn)出令人敬佩的清晰與準確”。
行為藝術與心靈治愈
作者:蔡青
出版社: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出版年:2012年11月
本書看點一,正視在中國被棄置和曲解的行為藝術;看點二,以行為藝術聯(lián)通精神;看點三,64位國內(nèi)外優(yōu)秀行為藝術家回函作者,答復書中核心論點。
中國藝術(Art in China)
作者:[英]柯律格/譯者:劉穎
出版社: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12年11月
此書為西方當代最權威的藝術史叢書“牛津藝術史”系列中文版最新品種。柯律格將新石器時代到20世紀70年代的中國藝術劃分為陵墓藝術、宮廷藝術、寺觀藝術、精英分子的藝術等不同形式,從獨特的視角,重新盤整了中國藝術史的脈絡。
古物新知
作者:尚剛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出版年:2012年9月
作者希望能以實物為中心,用歷史文獻解說實物,填充現(xiàn)有實物的空缺。盡力復原古代工藝美術“人”的因素,闡釋若干名詞的真義。這是其目標,至于達到與否,評判只該來自讀者。
中國當代藝術新世代:青年決定未來
作者:趙力
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
出版年:2012年10月
當以曾梵志、王廣義、岳敏君為代表的一批千萬級畫家已經(jīng)非常成熟之時,更多的機構和藏家將目光投射到新生代的身上,開始從年輕藝術家中發(fā)掘未來之星。本書是一本關注當下最具潛力、最具實力、最具藝術魅力的年輕藝術家,并致力于推介他們的權威高端畫冊。
NO.1
靠譜
作者:田藝苗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2012年8月
此書收錄了59篇文章,一共有四個主題。作家毛尖這樣說,田藝苗把殿堂音樂家?guī)У狡樟_飯桌上,從此我們不用看到歌劇院音樂廳就誠惶誠恐,沒錯,聽馬勒的時候,我們也可以穿T恤。
NO.2
建筑十書
作者:[古羅馬] 維特魯威
譯者:陳平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2012年9月
NO.3
論美術的現(xiàn)狀:現(xiàn)代性之批判
作者:[法]讓·克萊爾
譯者:河清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2012年9月
全書末尾,埃貢·席勒在獄中的喃喃自語:“藝術不可能現(xiàn)代,藝術永恒地回歸起源?!?/p>
NO.4
藝術風格學
作者:海因里?!の譅柗蛄?/p>
譯者:潘耀昌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2004年1月
NO.5
繪畫與眼淚
作者:[美]詹姆斯·埃爾金斯
譯者:黃輝
出版社:江蘇美術出版社
出版年:2010年1月
NO.6
美術史的觀念
作者:邵宏
出版社: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出版年:2003年10月
NO.7
傳統(tǒng)與欲望:從大衛(wèi)到德拉克羅瓦
作者:[英]諾曼·布列遜
譯者:丁寧
出版社:浙江攝影出版社
出版年:2003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