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綜合性學習”的目標,就是要開放語文教學,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以及社會生活的聯(lián)系,讓學生在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中,綜合運用語文知識,整體發(fā)展聽說讀寫能力,培養(yǎng)合作精神、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探究精神和創(chuàng)造精神,以及策劃、組織、協(xié)調(diào)和實施的能力,形成綜合素質(zhì),為學生的后續(xù)學習和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但是,綜合性學習活動的出現(xiàn)給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都帶來了挑戰(zhàn)。有位教育家說:“在我國未來基礎(chǔ)教育課程改革中,綜合化將給學校課程帶來巨大的變化和新的面貌,但學校教育將要產(chǎn)生和遭遇的問題、難題也是空前的。”的確,在新一輪基礎(chǔ)教育語文課程改革實驗中,語文綜合性學習不僅是語文教學改革的熱點,更是語文教學改革的難點,其中有許多問題亟待我們深入研究、切實解決。但是,我認為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關(guān)注和研究的重點是“綜合性”。下面結(jié)合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課例,談一下我對“綜合性”的認識。
一、“綜合性”要突出語文知識與能力的綜合。
《語文課程標準》在“評價建議”一節(jié)中提出綜合性學習的評價的著眼點之一是語文知識和能力綜合運用的表現(xiàn)。我們就須緊密結(jié)合語文教材,設計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內(nèi)容,以訓練學生對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的運用能力。
比如《走進陽光菜園》的語文綜合性學習系列活動:了解蔬菜、開辟菜園、種植蔬菜、精心管理。在每階段的活動中,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都很高。在這些豐富有趣的綜合性學習活動中。他們以多種形式進行著自己的語文及各科知識的學習,使多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如在種植蔬菜和管理蔬菜的過程中他們通過查資料、看課外書籍、上網(wǎng)、問大人;課堂上又以多種方式交流匯報自己的收獲。從展示課中可以看出這次語文綜合性學習效果,學生能津津有味地講述體驗、種菜的過程,可謂頭頭是道。翻地時從他們生龍活虎的表現(xiàn)中,我們驚喜地看到,原來學生的潛能是如此巨大!如果我們的綜合活動課重視語文知識和能力的結(jié)合,就會發(fā)現(xiàn),原來語文綜合性學習課堂就是小學生語文學習的一潭活水。海闊憑魚躍,天空任鳥飛,語文綜合性學習就是那一片海,那一方天。學生的聽說讀寫思等能力,在這節(jié)語文綜合性學習中,確確實實地得到了綜合提高。
二、“綜合性”要體現(xiàn)語文學科與其他課程的整合。
語文綜合性學習過程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在多學科的交叉中體現(xiàn)語文知識和能力的實際運用”。因此,綜合性語文學習必然要和其他科目相結(jié)合,這也是新教材中反復提倡的跨學科學習方法。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的各科知識解決綜合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但是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中的非語文學習活動都是為語文學習服務的。例如,這次走進菜園語文綜合性活動,在種菜和管理中學生就遇到了很多問題,這些問題僅僅用一門學科知識是不能解決的,需要跨學科,綜合運用多門學科的知識才能解決。學生要去學習多方面的知識,有種植蔬菜的知識、管理蔬菜的知識、勞動技術(shù)方面的知識等,融勞動、科學、語文為一體, 做到了語文學科與其他課程的整合。
三、“綜合性”要展現(xiàn)語文學習與社會生活的融合。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語文教師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各地區(qū)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課程資源。在兒童的社會生活中有豐富的語文綜合性學習內(nèi)容。如我組織的《說民風 道民俗》的綜合性學習,學生不但收集了各民族關(guān)于民風民俗的大量的知識資料,還發(fā)現(xiàn)了自己家鄉(xiāng)、身邊的民風民俗,如發(fā)現(xiàn)了臘月28貼對聯(lián)、除夕放鞭炮、初一吃餃子、正月15玩龍燈、舞獅子等等,充分體現(xiàn)了語文學習與社會生活的融合。社會生活也為我們語文綜合性學習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綜合性”是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根本特征。因此,在語文綜合性學習中,要緊緊抓住“綜合性”進行教學設計,緊緊圍繞“綜合性”引導學生多方面學習、研究、探索、交流,緊緊結(jié)合“綜合性”展開各項學習活動,從而實現(xiàn)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課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