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明確指出:課外自讀文學名著(五部以上)及其它讀物,總量不少于150萬字。培養(yǎng)閱讀古今中外各類小說的興趣,從優(yōu)秀的小說中吸取思想、感情和藝術(shù)的營養(yǎng),豐富、深化對歷史、社會和人生的認識,提高文學修養(yǎng)。注意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解讀小說,提高閱讀能力和鑒賞水平。嘗試對感興趣的古今中外小說進行比較研究或?qū)n}研究。學寫小說力求表達出自己的獨特感受和新穎見解。
從2007年開始,福建省語文高考把《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推薦的長篇小說類文學名著(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曹雪芹的《紅樓夢》,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錢鐘書的《圍城》,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巴爾扎克的《歐也妮·葛朗臺》,列夫·托爾斯泰的《復活》)列入考試范圍。
高中小說教學要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而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引導學生小說課外閱讀有效開展尤為重要。
一、高中小說課外閱讀現(xiàn)狀
一年來,我們通過對高二學生名著閱讀現(xiàn)狀的追蹤問卷調(diào)查,主要有如下表現(xiàn)。
1、閱讀目的
大多數(shù)學生都是為了應付高考而讀,為數(shù)極少的學生能夠自覺閱讀名著。
2、閱讀時間過少
大多數(shù)同學是利用課堂時間來閱讀名著,除此之外的時間少。
3、閱讀的方法簡單
大多數(shù)學生都是采用跳讀式,只記下大致的故事情節(jié)和主人公。
4、影響學生閱讀名著的因素
高二學生普遍認為看名著是有必要的,但是學業(yè)壓力大,時間精力有限,書山題海還應付不過來,何談讀那些修身養(yǎng)性的“名著”。雖然高考考試迫在眉睫,但是,到高三再突擊就可以,沒有必要這么早就開始閱讀。
二、高中小說課外閱讀指導途徑
1、制定名著閱讀計劃
小說課外拓展閱讀從內(nèi)容看,仍然是閱讀教學,但從形式看應屬于語文實踐活動領域,在實踐中,可借鑒綜合性學習活動模式。
閱讀計劃安排:
高二年級第一學期
必讀書目: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高二年級第二學期
必讀書目:茅盾的《子夜》 列夫·托爾斯泰的《復活》
教師應要求每個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
2、營建課外閱讀氛圍
①教師引領學生建立“班級圖書角”。鼓勵學生把自己的課外讀物拿出來與同學們傳閱交流。并由幾位同學專門管理,同時借鑒“圖書館”管理制度,規(guī)定借閱期限,讓學生在“書非借不能讀也”中開展課外閱讀。
②舉辦“閱讀交流會”。引導學生體味名著永恒的藝術(shù)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內(nèi)涵。
教師應根據(jù)自身的閱讀體驗,通過名著導讀課或者是賞析課介紹故事梗概,講述人物命運,賞讀精彩片段,分析文本的文學價值和社會意義等,激發(fā)學生閱讀原著的欲望和興趣,從而促使學生在課外去閱讀原著。
讓同學們在和諧、寬松的氛圍中吟誦名著精彩片斷,交流課外閱讀體會,讓心靈直接對話。教師要善于點撥答疑,巧于設問激勵,同學們在獲得更深層次理解的同時,語言表達能力得到錘煉,思維能力得到發(fā)展,境界得到提升。
同學之間合作交流,在欣賞他人的同時自我激勵,學習借鑒其他同學長處,增強閱讀鑒賞能力。在這種氛圍中,每位同學都竭盡所能,展示自己的閱讀成果,學生自主性大大提高,從而促進了課外閱讀的有效落實。
3、拓展閱讀指導
①根據(jù)學情,對小說課外閱讀任務進行分層次,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分配不同的閱讀任務。
②教師設計一份“課外閱讀卡”,卡片內(nèi)容包括:課外閱讀時間、書名、作者、情節(jié)梗概、人物點評、品味賞析、收獲感受等。引導學生制定閱讀計劃,做好讀書筆記,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不動筆墨不讀書”閱讀習慣。課外閱讀作筆記,應成為高中生熟練掌握的閱讀方法。通過定期檢查閱讀卡,了解學生課外閱讀情況,督促學生完成閱讀任務,鍛煉學生的課外閱讀意志。
③引導學生讀文學名著原著。魯迅曾指出,胡亂追逐時髦,“隨手拈來,大口吞下”的閱讀——這頗有些類似今天的“快餐式閱讀”,吃下的“不是滋養(yǎng)品,是新袋子里的酸酒,紅紙包里的爛肉”,其結(jié)果不只是倒胃口而已;吃“爛肉”、喝“酸酒”長大,是可能成為畸人的。這種“快餐式”的閱讀方法以及那些所謂“速讀”、“精讀”式的“二販子閱讀方法”是有害無益的。對文學名著要引導學生去閱讀原著。這里應注意不能要求學生只讀“名著導讀”和青少年版本的名著簡縮本。要求學生以節(jié)選的課文為基點,向整本名著作擴展,通過對整本書的閱讀來加強對局部的理解。立足課內(nèi),帶動課外,從課內(nèi)有力地向課外拓展輻射。引導學生在課外閱讀時與文本充分對話,從而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能力,自主分析感悟能力,自主欣賞評價能力,自主吸收遷移能力。
④給學生必要的閱讀方法指導。閱讀方法的指導影響著課外閱讀的效果,如果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感受收獲不大,閱讀的積極性就會減退,如果閱讀方法得當,學生會在閱讀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愉悅,閱讀的積極性就會空前高漲,課外閱讀就會成為一種內(nèi)在動力。
⑴順蔓摸瓜法
示例——《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人物龐雜、事件瑣細。閱讀時如果以幾次大的戰(zhàn)役、有名的計謀、三大陣營的關鍵人物為主線帶動整部小說,則能做到要點明晰。
以人物為主線示例如下:
Ⅰ、劉、關、張:桃園三結(jié)義、三英戰(zhàn)呂布。
劉備:性格特點———寬仁愛民、知人善任、至誠待士、信義為上、大智若愚。
主要故事情節(jié)———煮酒論英雄、三顧茅廬、摔阿斗、白帝城托孤等。
關羽:性格特點———“義絕”形象,忠義、勇武、高傲、剛愎自用。
主要故事情節(jié)———溫酒斬華雄、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義釋曹操、刮骨療毒、單刀赴會、水淹七軍、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等。
張飛:性格特點———粗豪爽直、勇猛、粗中有細。
主要故事情節(jié)———怒鞭督郵、斷喝長坂橋、智取瓦口隘。
Ⅱ、諸葛亮:性格特點———“智絕”形象,竭忠盡智、小心謹慎、鞠躬盡瘁。
主要故事情節(jié)———定三分隆中對策、博望坡出奇制勝、火燒新野、舌戰(zhàn)群儒、草船借箭、借東風、三氣周瑜、七擒孟獲、智取陳倉、失街亭、空城計、死諸葛嚇走生仲達等。
Ⅲ、曹操:性格特點———“奸絕”形象,奸詐狠毒、膽智超人、有雄才大略。
主要故事情節(jié)———徐州屠城、水淹鄴城、華佗被害、近待被殺、誤殺呂伯奢一家、煮酒論英雄、官渡之戰(zhàn)等。
⑵綱舉目張法
示例——《復活》精彩情節(jié)
Ⅰ犯下罪孽 Ⅱ絕望墮落 Ⅲ荒誕庭審 Ⅳ定罪流放 Ⅴ請求寬恕
Ⅵ罪惡上層Ⅶ走向決裂 Ⅷ收獲真愛 Ⅹ靈魂復活
4、創(chuàng)新小說課外閱讀評價
為了充分發(fā)揮小說拓展閱讀在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方面的作用,必須創(chuàng)新評價方法,確保課外閱讀順利開展。
在教學過程中,在課堂的開始部分設置“五分鐘說名著”環(huán)節(jié),學生復述情節(jié)并談自己的個性化的鑒賞感悟,展示自己的讀書成果。
專門開設小說拓展閱讀成果展示課,讓學生推選出活動主持人,開展精彩片段朗讀、讀書報告、觀點辯論、知識競賽等活動。
在評價目的的方面,由注重“甄別選拔”轉(zhuǎn)變?yōu)閺娬{(diào)促進發(fā)展,強調(diào)形成性和發(fā)展性,確保每一位同學閱讀能力有實實在在的提高。
在評價過程方面,由注重結(jié)論轉(zhuǎn)變?yōu)閺娬{(diào)過程,評價應側(cè)重培養(yǎng)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形成的閱讀良好習慣及持之以恒的閱讀意志。
三、討論與思考
有效利用各種資源。小說課外閱讀是一種比較嚴肅且耗時漫長的閱讀。因此,在文本閱讀的基礎上,嘗試利用網(wǎng)絡環(huán)境進行名著閱讀教學,讓學生在校園網(wǎng)利用課外時間自主、合作、探究性的進行閱讀,并配合在線討論等網(wǎng)絡交流平臺,既能加深對名著的理解,又能讓學生閱讀所學到的知識內(nèi)化為自身的能力。
學生做名著閱讀題,絕不可能代替閱讀,提倡少做題,多讀書,讀原著。名著是大師之說,思想內(nèi)容博大精深,藝術(shù)技法嫻熟圓潤,語言經(jīng)典。名著閱讀的過程更是一個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漫長過程。小說課堂教學與課外拓展閱讀,不宜用“畢其功于一役”、“臨時抱佛腳”的辦法;而應細水長流,立足于平時的持之以恒的閱讀積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