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常聽到學生感嘆語文難學,特別是對課文的學習,猶如老虎咬天——無處下口,苦于尋不到門找不到法。但我認為語文學習的天空并非高不可攀,只要掌握了有效的方法,每個同學都可以如愿以償。語文教材中選中的課文大多是名家名篇無論是從文法或內容都可稱得上是經典雅致。俗語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蔽艺J為學生對課文“讀”讀的耳熟能詳,爛記于心會對課文素養(yǎng)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一遍的讀目的讓學生勾畫出課文中的生字、生詞,標出文章中不理解的句子,大致知道課文大意,對文章有一個初步的掌握。因此教師可事先設計好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這樣會效果更佳。
二、細讀課文,理清脈絡
這一遍的讀,主要解決學生初讀時發(fā)現的疑問。對于勾畫出的生字、生詞,可自行查閱工具書去理解(要聯系上下文)學生能夠根據課文內容對文章大致分段,概括出大意,找出文中的中心句或中心段,過渡句或過渡段。同時教師應適當點撥,適時助學生一臂之力。
三、品讀課文解疑頓悟
對于課文的中心句、疑問句,學生應在教師的幫助下進行品讀,解決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這樣寫想告訴讀者什么。如《挑山工》一課結尾:“從泰山回來,我畫了一幅畫----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因為我需要它?!薄段业牟隔斞赶壬分校澳阆?,四周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對于這些句子,我們要讓學生在了解作品背景的情況下反復品讀,悉心揣摩其中的含義。
四、精讀課文,升華中心
經過了前三次的讀,學生對課文已有了較深的理解,這時教師讓學生對課文整體精讀,歸納出文章的中心,即文章的精華,如前面的《挑山工》一課作者那樣寫的目的,是想告訴我們“我實際需要的并不僅僅是一幅畫,而是畫中挑山工那種認定目標堅忍不拔、不斷攀登的可貴精神,同時也告訴我們:登山如此,學習也如此,我們必須有挑山工那種一個勁兒朝前走”的精神,努力學習,奮發(fā)向上,這樣學生理解起來順理成章,也容易引起共鳴,從而達到感情的升華。
總之,語文課文的“讀”,對于語文教學,至關重要,因此,要求學生必需持之以恒,堅持“四讀”,那么語文難學的概念就會慢慢的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