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功能是改造生命。原始生命受本能和環(huán)境支配,教育的功能在于改造由本能養(yǎng)成的惡習,把自我從環(huán)境意志里解放出來,成為自我的主人。表現(xiàn)于兩方面,一是傳授科學知識的功能,為未來運用知識改造客觀世界作準備;二是傳授文化知識的功能,提高認識和改造自我的能力,形成個性品質和道德品質。比較兩大功能,文化功能具有現(xiàn)實意義,自我是鮮活的教材,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喚醒自我的經(jīng)驗體系,并在理性照耀下創(chuàng)造新的經(jīng)驗體系,從而為行為尋找到思想動機和意志源泉,并在行動中塑造個性品質和道德品質,清除習慣和環(huán)境意志的消極影響。從未來發(fā)展看,教育產(chǎn)生人生影響的是文化,而不是知識和技能?;仡櫳某砷L歷程,給時光帶走后剩下的東西就是真正受到的教育。如果科學知識還對人生發(fā)生影響,也是科學精神的啟蒙,恰恰不是考試里的解題技能。
不是什么樣的生命教育都能改造,當生命墮落到一定程度后,教育就愛莫能助。教育功能喪失由兩方面原因造成,一是教師拋棄學生,二是學生拒絕教育。如果教育不論面對哪種學生,都沒有權利拋棄,甚至可以說越是墮落的孩子越?jīng)]有權利拋棄,那么哪樣的孩子使教育無能為力呢?這種孩子有哪些本質屬性?
首先,惡習穩(wěn)定為性格。當教育失效后,惡習就在本能的支配下養(yǎng)成。吃喝玩樂等本能總有驅使生命墮落的趨勢,如果家庭教育處于蒙昧狀態(tài),就不僅不能啟蒙孩子從本能中覺醒,反而縱容孩子墮落。一切惡習都歸宿到懶惰軟弱膽小順從等性格,而性格一旦穩(wěn)定就注定可悲命運。當孩子沉湎于惡習賄賂的安逸不能自拔,性格就成為主宰孩子行為的心理品質,教育就顯得非常艱難,往往最終達到教育底線。其次,惡劣嗜好的養(yǎng)成。在電視網(wǎng)絡娛樂業(yè)非常發(fā)達的社會,在教育無法到達的空間,孩子是非常容易陷落于種種娛樂之中,悄然墮落,中毒死亡。教育往往對此無可奈何,孩子執(zhí)意走向死亡。其次,特殊遭遇扭曲情感和思想。特殊的家庭境遇往往使孩子誤入歧途,墮落得理直氣壯,教育也愛莫能助。最后,扭曲的生命與環(huán)境的沖突結果表現(xiàn)為,往往不是支配環(huán)境,就是對環(huán)境意志的高度超越。
在這些情況下,教育不僅不是萬能的,簡直一點作為也沒有。教師眼睜睜看到多少孩子死去而出手無策。縱然如此,教育仍要追求,以至超越教育底線而采取非常手段。筆者用事實證明,不論孩子墮落到何種地步,只要不放棄改造生命的使命,追尋教育智慧,仍可能出現(xiàn)奇跡。教師的智慧追求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1、必須砥礪強大個性培養(yǎng)權力智慧。天下沒有絕對平等的關系,任是最民主的師生關系,教師也總是處于主導地位。要對不能影響的孩子施予影響,必須改變常態(tài)的師生關系,即駕馭孩子。看起來,教師是和藹的角色,殊不知,要對孩子產(chǎn)生良好影響,教師必須是很強硬,對很囂張的孩子,不能不扮演肅殺的角色。這不是體罰的問題,而是支配的權力智慧。也許給孩子的印象是,教師非常兇惡,讓人感覺莫名的威壓。只有如此,孩子一向支配他人的氣焰才萎頓,于是師生關系發(fā)生改變,為改造生命創(chuàng)造可能。天性軟弱者極難成為優(yōu)秀的教育者,就是那些大師,我們也能窺探到左右生命的威嚴。沒有蔑視惡習的氣概,沒有強大的個性,縱然有改造生命的崇高愿望,也對墮落者無可奈何。從墮落孩子的背后,我們看到幾多懦弱無能的家長和教師。
2、必須追求強有力的管理智慧。對于墮落的孩子,道理全然無用,這不像幾何定理,立即接受并加以運用。怎樣改造生命?先用不著講道理,而是控制其行動。嚴厲以至嚴酷的管理,對孩子才是雪中送炭。必須好好聽講,必須完成作業(yè),必須遵守紀律,與同學一樣,沒有任何特權。強大的個性正是如魚得水之時,威嚴的教師不需要體罰,可孩子受到強大的震懾,不能不乖乖服從。這不是馴化奴性,而是培養(yǎng)人性的前奏。孩子何嘗不反抗?這正是較量個性力量的時候,教師的智慧在于,只要是正義的,必須壓倒忤逆,強迫孩子服從。有時,教育不能不用到懲罰,可是與其說是懲罰,不如說是利用懲罰的智慧,即威懾孩子,不到不得已而忌諱用懲罰。
3、斗爭是手段征服是目的。與孩子的斗爭決不是對敵斗爭,縱然殘酷也不失去愛。教師的智慧追求在于,必須深刻體驗孩子墮落的痛苦,修養(yǎng)深厚的憐憫之愛,真誠扮演拯救者?!按颉迸c安撫有機統(tǒng)一,是教育者的智慧。教師要敏銳捕捉孩子心靈的脆弱之處,準確把握孩子痛苦的時刻,用痛苦的智慧征服孩子。教育無能為力的孩子往往給家長教師心安理得地拋棄,孩子痛切骨髓地感覺到孤獨,因為任是怎樣自暴自棄的孩子,尊嚴都仍蟄伏在心靈深處,都不甘墮落。環(huán)境的某些刺激總要喚醒孩子的痛苦和自憐的孤獨,教師這時的關愛真如久旱之甘霖,孩子不能不受到感動。如果教師的痛苦超過孩子自己,對孩子不幸際遇的體驗比孩子還要深刻,孩子又深切地感受到教師的良苦用心,教師就成為孩子精神的同盟者,征服孩子勢在必行。有時,教師絞盡腦汁而無計可施時,孩子就恰恰顯出脆弱的縫隙來,這真是影響的契機呀!愛是征服孩子的最高智慧,最艱難處最難顯真情,杰出的教師正是在這些地方彰顯卓越。如果孩子接受了愛,孩子就任教師雕琢,什么強硬的舉措孩子也甘愿接納,因為孩子深知這是為自己好。
教育不是萬能的,但教育也決不像現(xiàn)實那樣,很容易到達底線,輕易拋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