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本是我手寫我心,而大千世界,無所不有,可寫的題材更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這讓人不禁想起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然而,也恰恰是大語文世界的豐富,以致“亂花漸欲迷人眼”,讓許多小學生感到作文難寫,這也就意味著作文教學成了教者棘手的課題之一。小學作文如何教?我認為,不同學段的教學策略也應有所不同。對處于起步階段的中年級來說,遵循自然之道,順乎學生的心聲,加以濃縮點撥,厚積薄發(fā),可水到渠成。
一、領(lǐng)悟自然之道
作文是一種表達,是人的一種需要和本能,它應該是自然而讓人愉快的。我習慣于對每一批新近學習習作的孩子說上一段“前言”:“只要你會說話,你就會寫作文?!贝嗽捯怀?,即打破了作文的“神秘感”,孩子們的腦海中形成一個印象:作文和說話一樣,是最最自然不過而又平常的事情了。確實如此,比如和同學聊天,說起周末去了哪里玩,玩了什么有趣的,這便是在記敘;回家路上看到熱心的紅領(lǐng)巾做了好人好事,向父母講述并表達自己對這現(xiàn)象的看法和感受,這便包含議論;爺爺給你新買了一個有趣的玩具,你給同學講述它的顏色、形狀、大小和功能等,這便是狀物;給鄰居介紹你一新交的朋友的外貌、性格、愛好等,那便是寫人……我告訴孩子們:說話和作文所不同的只是前者是口頭表達出來的,后者則是在紙上表達出來,在紙上“說話”。只要把想說的寫下來,便是作文!末了,問上一句:“你們誰不會說話?”沒有?!昂芎?,我們都會寫作文!”誠然,孩子們倍受鼓舞,信心大增,躍躍欲試。
二、順乎學生心聲
新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課程應鼓勵自由表達,激發(fā)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正所謂,童心爛漫,童言無忌。孩子們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做了什么就會在習作中如實地寫出來,真實中透露出兒童的天真,真實中反映出他們純真的情感世界,沒有虛假,沒有做作。針對目前許多高年級學生,乃至初高中生、大學生中出現(xiàn)的作文假大空現(xiàn)象,這是多么可貴而又需要我們教者小心引導存留的啊!上個學期,我新接了三年級一個班,擔任班主任和語文任課老師的工作,而開學初迎來的便是教師節(jié),利用這個節(jié)日,我給孩子們布置一次小練筆——《老師,我想對您說》,一方面是看看孩子們的文字功底,另一方面想借著孩子們的童言快速了解他們的心思,以便更好地開展班主任工作。孩子們果真沒讓我失望,交回來的小練筆中幾乎都說出了自己的心聲。當中既有對過往任課老師的贊揚,也有對過往不滿的表達,更有對新老師的要求或希望,或者是對新老師的初步印象……孩子們豐富多樣又直白的話語讓我真切地感受到他們活躍的思維,看到了他們的可愛之處。足見,順乎心聲,還原純真。
再看此番,在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習作四中,一個讓孩子們把觀察到的事物寫進日記里的觀察日記訓練。我除了對日記格式做了復習指導,與孩子一同審題外,并不做任何別的提示。我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情況去寫,讓孩子們的思維自由飛翔,寫出自己的特點,寫出自己的獨到心思。孩子們有寫爸爸最近愛上釣魚的,有些天氣變涼的,有寫金魚怎么睡覺的,有寫太陽能玩具必須在晴天玩耍的,有寫仙人掌的秘密……生活瑣事、自然現(xiàn)象、科學探秘……可謂百花齊放。把孩子們寫的各種觀察、發(fā)現(xiàn)給他們做個簡單的一句話羅列講述,連他們自己都驚嘆,可以寫的事物真是數(shù)不勝數(shù),精彩紛呈呀!以我手寫我心,順乎心聲,已然是作文。
三、濃縮點撥,厚積薄發(fā)
常人雖皆能說話,但說的話是否讓人樂意聽,更甚讓聽者聽得津津有味,那是有講究的。寫作亦然。孩子們能自然而然地道出心聲固然不錯,尤其是作為學習習作起步階段的孩子,只是,孩子畢竟還小,對事物的認知水平有限,適當?shù)募记山淌谶€是十分必要的。我想,起步階段的作文指導要少而精,不能面面俱到,而貴在濃縮精華,點到即止。主要方法如下:
1、讓學生善于模仿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蹦7抡吲c被模仿對象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被模仿對象往往是精品佳作,當中蘊涵的精華是模仿者要學習的,在其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效果遠比教師生硬講解什么“作文要中心突出”、什么“過渡自然”之類要強得多。精品哪里來?我認為主要有三個來源:教本、課外讀物、學生中產(chǎn)生的佳作。閱讀課是孩子們每天上學都在學習的課程,讀好讀通透教本中的文本,無疑是一大重要資源,且教本中每個單元的文本選編往往與園地訓練里的習作是同一主題的,能把平日文本閱讀時學到的技巧用到習作中,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那是名副其實的學以致用。課外讀物除了老師間或推薦的閱讀之外,更多的是靠孩子們憑自己的興趣愛好去選擇閱讀和積累。此時,保持閱讀興趣很重要,惟有如此,才能在課外讀物中“走來走去”,即讀懂讀好讀物,走進去細細品味,并從讀物中走出來,厚積薄發(fā)。學生習作中產(chǎn)生的佳作,那是最受孩子們歡迎的,一方面它來自身邊,貼近孩子們的生活,從取材到寫法上都讓孩子們覺得更容易學習和模仿;另一方面,當眾宣讀或展示學生佳作讓學生眼睛一亮,小作者嘗到成功的喜悅之余,其他小聽眾也跟著受到鼓舞:好好寫,說不定下次被表揚的就是我。
2、把“之最”寫具體
在新課標小學第二學段關(guān)于習作的學習目標第二點明確指出,學生要能“觀察周圍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nèi)容寫清楚。”在我的印象中,不少孩子對自己想寫的事物往往有說不完的話,且十分迫切地想表達出來,沒有太多的思考,想到哪寫到哪,以致寫了很長很長還沒寫完或沒把心中最想表達的那層意思寫清楚,無形中形成了“流水帳”,這也是初學習作時最容易出現(xiàn)的毛病。其實,要避免這種情況并不難,往往只需旁人稍稍加以點撥,挑出孩子心中那個“之最”處,如“最喜歡”、“最難忘”、“最傷心”、“最討厭”之類的,并讓其把“之最”處展開具體寫清楚即可。這不僅使習作詳略分明,更把小作者心中之情自然嵌入。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庇纱丝梢姡爸睢钡耐怀?,產(chǎn)生的效果妙不可言。
3、要使孩子重視修改
著名文學家葉圣陶和老舍先生在回答關(guān)于如何寫出佳作的問題上,都曾說沒有什么捷徑,只是把文章“再念,再念,再念。”可見,對習作的修改是多么重要,而念讀的方法不失為良方。我偏向于讓孩子們先在小組中交流互念,后再請來小組代表念自己的習作草稿。在念的過程中,孩子們自己便發(fā)現(xiàn)了不少問題和明顯的錯誤,而在小組討論和集體交流時,學生往往能在寫作方法和技巧上有所建樹,彼此取長補短,老師則相機點撥,以此點明提升要點,既能因材施教,又能突出教學重點。使孩子重視修改,是自主、合作、探究方式的體現(xiàn),也是典型的教學相長,且過程輕松,收效顯著,何樂而不為呢?
綜上所述,作文教學是一門藝術(shù)。它要考慮的方方面面很多很多,可以教授的種種也多不枚舉,但終究萬變不離其中,那便是從主體——孩子的角度出發(fā),盡可能讓孩子自然去接觸,輕松去應對。否則,不管老師這“導演”的水平有多高,其“戲”也一定要砸鍋。對習作處于起步階段的孩子,我之所以采取以上策略來教學,完全是基于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現(xiàn)有狀況。我相信,只要我們正視現(xiàn)實,認真尋找良策,學生定“但見文之易,不見文之難,必能放言高論,筆端不窘束矣?!保ㄋ巍ぶx枋得《文章軌范》)作文園地必將萬紫千紅,生意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