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德育?其實德育就是關于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才的問題,是教育的靈魂。而德育工作的主陣地又是課堂教學。因此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要擔負起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開發(fā)智力的任務,而且還要塑造靈魂,陶冶情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fā)展。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中學英語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我們的重要職責。所以探討課堂教學時進行德育滲透的方法和策略,也是十分必要的。作為一名英語教師,可以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德育滲透。
一 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滲透德育
德育與英語課堂教學的互相滲透是休戚相關、無處不在的。有德育功用的英語課文比比皆是,不勝枚舉英語課堂教學滲透德育,不但要求教師重視課文,切不可脫離課文,漫無邊際地高談闊論,而且要求教師發(fā)揮主導作用,遵循英語教學原則,把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到教學的全過程,自覺地把教學內容和學生現有的認知結構之間的矛盾協(xié)調起來。為了達到“教書育人”之目的,教師備課時要認真鉆研教材,細心深入發(fā)掘教材中的育人素材,找到德育工作與學科教學的最佳結合點,有意識地把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到英語知識的傳授中。新編高中英語教材是一套系列教材,課文所涉及的題材比較廣泛,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具有很強的時代感、思想性、知識性和真實性。這些教材的內容涵蓋了名人傳記、自然災害、環(huán)境保護、生態(tài)平衡、能源與交通、行為規(guī)范、人際關系、音樂體育、婦女權利等諸多方面,其中都滲透了豐富的德育因素。教師可充分地挖掘利用教材中這些德育素材,強化其感染力。讓學生在教師的啟發(fā)和誘導下,聯系自己的實際去思考和討論,使其思想得到升華。
二 發(fā)揮教師的榜樣作用,進行德育滲透
教師的世界觀,人生觀,處事態(tài)度以及品行,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的板書設計、語言的表達、教師的儀表,教學中體現的激情和精神面貌等都可以無形中給學生美的感染,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身教重于言教,教師以自己的行為規(guī)范影響學生,利用自身的情感因素給學生樹立一個學習的楷模,給學生示范正確的行動導向。要求學生養(yǎng)成文明禮貌的習慣,自己首先要做一個充滿愛心的真誠的人,老師在講課過程中措辭就要講究禮貌,使用頻率比較高的有 “Please”、“Excuse me”、“Thank you”、“Sorry”等,遇上學生問候,我微笑或點頭應答,學生幫我忙我一定說聲“Thank you”,教學中偶有失誤我真誠說聲“sorry”。 中學階段是學生養(yǎng)成良好品德的重要時期。赫爾巴特說過:“教學中如果沒有進行德育教育,那它只是一種沒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沒有教學就是一種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弊鳛橐幻⒄Z教師,必須去了解影響孩子品德形成的客觀因素,挖掘課本中相應的德育素材,利用英語課堂活動的延伸,進行德育滲透,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三 充分利用多媒體等直觀教具,進行德育滲透
英語教學如果一味地采用老師單調的講解和空洞的說教,學生會感到乏味,更談不上德育滲透。而使用多媒體,把文字、圖形、聲音、動畫、視頻圖像等信息集于一體,使呈現的教學內容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這樣能使學生在無形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例如,講授War and peace時,屏幕上那一幅幅給人類帶來災難的歷史戰(zhàn)爭畫面與那一幀幀壯麗山河的美景,形成鮮明的對比,再配上富有感情的演說錄音,就能激發(fā)學生對侵略戰(zhàn)爭的仇恨、對侵略者的憤慨,更能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以及對世界和平與美好生活的向往。課堂氣氛熱烈,學生進入了意境,受到了強烈的感染和深刻的教育。
四 可利用格言、諺語、名人軼事、交際用語進行滲透
英語除了語音語調優(yōu)美,還有各種場合的禮貌用語、富有情感的愛國歌曲和具有時代感的范文,都具有情感的感染作用,啟迪人、教育人的作用,以及人際關系的指導作用。通過事例所展示的社會人生的畫卷,幫助學生掌握和認識社會的發(fā)展規(guī)律,啟迪學生對社會、對人生的思考,在學習、欣賞中領悟到某種生活的哲理。而德育需注意理論聯系實際,并注意要具有現實性。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注重發(fā)掘其內容的深層內涵與現實意義,給學生以深刻的啟示。如學說:Excuse me. I’m sorry. Thanks a lot. May I do…? What can I do for you? Could I have…? It doesn’t matter. Glad to meet you.等交際用語(即文明禮貌用語),不但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并自覺摒棄日常生活中不文明的語言,提高自身的語言修養(yǎng)、個人交往的水平和能力。
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找好德育的切入點和結合點,進行自然滲透,切忌長篇大論。例如:“Good morning!”“How are you?”“Hello!”“Nice to meet you!”“Thank you!”“Sorry.”等禮貌用語,是學生學習英語最初接觸的內容。教師要利用學生初學英語時的興趣,創(chuàng)設真實的語言情境,在學生進行語言操練的過程中,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在教“My Family”時可進行尊敬父母的教育;教“Our School”時可進行熱愛學校、尊敬老師、關心同學的教育。在對話的教學中有很多助人為樂、交還拾物等內容,都是教學生做人的良機。在具體教學時,時時處處都有德育的內容,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做有心人,見縫插針,點滴滲透,使思想教育與語言學習有機結合起來。通過語言美的教育,陶冶學生的情操,凈化他們的心靈,增加交往的信心和勇氣,使他們的日常用語趨向規(guī)范和得體。
五、利用課外活動,進行德育滲透。
英語課外活動可采用與課內活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1、就課文進行活動:如快速閱讀、復述口述、口頭表達、背誦段落及課文。此類活動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競爭意識。2、配合課文的活動:如角色扮演(role playing)指人依照他自己的角色來行事,如為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便是在扮演他自己的角色,也指模仿別人的角色來行事,如老師不在,學生干部代替老師管理班級,也是一種角色扮演。在角色扮演中所花費的在實際的教育情況里,角色扮演也常常產生神奇的力量。一位對外語不感興趣,學習外語消極被動的學生,一旦扮演外語課代表的角色,很快就會產生與外語課代表身份相符的行為模式,學習外語的態(tài)度,就會顯得格外認真和努力,甚至學習外語的成績也會顯著進步。3、延伸課文的活動:如日記薦評、辦英語小報、英語角活動等。這些活動有利于拓寬學生視野,發(fā)展學生個性,在實際操作中活用英語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成功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思想道德素質。 總之,課堂教學是德育工作的主陣地。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是每個教師應該努力作到的。滲透只是手段,教育和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娜瞬?,才是目的。作為一名教師,要真正使德育落到實處,使德育溶于教材,教師除了有極大的熱情,廣博的知識,高超的藝術,較強的德育能力,還要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在教學中,既要強調語言知識的講授,又要注意德育的有機滲透。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學好知識的同時,身體好,思想心理也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