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壽盛典圖》是中國古代美術史上的巨幅杰作,有繪本,也有刻本。其繪本深藏故宮,難得一見。而刻本雖亦珍稀,但在古籍市場上還能驚鴻偶現。本文所討論的主要是木刻本的《萬壽盛典圖》。首先,我們看看有關專家對木刻本《萬壽盛典圖》的評價。
郭味?。骸坝僧嫾宜悟E業(yè)、王翠、冷枚、王原祁等合作的,刊于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的《萬壽盛典圖》和刊于乾隆卅一年(公元1766)的《南巡盛典圖》,及刊于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的《八旬萬壽盛典圖》及《避暑山莊圖》、《圓明園四十景詩圖》、《皇清職貢圖》等等,也都是版畫遺產中的珍寶。每一部插圖,多至幾百幅,畫面的人物,多至幾千人,而又層疊布置了殿閣、園囿、溪橋、村市、埠頭、城閣的背景。若將《萬壽盛典圖》中的一百四十八圖伸展開來看,就是一個最偉麗的長卷。其中如‘慈云寺恭諷萬壽經’、‘江南十三府戲臺’、‘福建等六省燈樓’、‘暢春園大市街’等段,結構細密,刀法爽朗,實在是別具風范?!保ü掇 肚宕跗诘陌娈嫛份d1956年《版畫》第2期)
王伯敏:“這是康熙時代皇家的巨制,也是統治者作為自我夸耀的精心杰作。為畫計一百四十八頁。如果給以相連伸展,便是一幅長約二十丈的偉麗長卷。繪畫者初為宋駿業(yè)及冷枚等,于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又詔王原祁補成,其中人物,頗多冷枚手筆,而所繪山水,便由王原祁總其成。從繪畫的布置來說,這不能不說它是一幅巨構,也是宮廷集體創(chuàng)作的示范作品。此畫鐫刻者仍為朱圭,至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才鐫刊完工,影響極大。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所刊《八旬萬壽盛典圖》,幾乎全部摹仿《萬壽盛典圖》而作,很少見其獨創(chuàng),而刻工也不及朱圭之精了。”(王伯敏《中國版畫史》)
鄭振鐸:“更為浩瀚的是《萬壽盛典圖》,刻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繪者初為宋駿業(yè),后由王原祁等補成之。這卷子除寫皇家的鹵簿儀仗外,并把當時北京的城內外的社會生活,民間情況的形形式式,都串插進去了,是重要的歷史文獻。繪者固盡心竭力以為之,刻者也發(fā)揮其手眼的所長,精巧地傳達出這畫卷的意境來。在美術史,這樣長的綿綿不斷的畫卷,是空前的,其所包羅的事物景象的多種多樣,也是空前的。從山水、花卉、界畫、人物到馬、牛、道、釋無一不有,該有多末大的魄力和修養(yǎng)才行啊。我們老祖宗的魄力之大,往往出人意外。不要說政治、經濟、文化的建設,就是藝術創(chuàng)作也往往是高人一等的。像這樣的弘偉的長卷恐十白世界上是不會有二的?!保ㄠ嵳耔I《中國古代木刻畫史略》)
上列三位是研究中國古代版畫史最權威的專家,他們精當的評論,足以引起人們對《萬壽盛典圖》的重視與研究熱情。同時,我們也看到,前輩對《萬壽盛典圖》的作者、創(chuàng)作過程、版本情況等問題,還有一些混淆或訛誤之處?,F據有關資料,略作考辯如下。
歷史背景與創(chuàng)作過程
康熙五十二年(1713)三月十八日,是康熙皇帝六十壽辰,清廷決定為此舉行規(guī)??涨暗膽c祝活動。
從三月一日始,自紫禁城神武門經西直門,到北京西郊的暢春園,沿途三十余里長的街道,按照統一尺寸和規(guī)格進行修整,路上鋪滿細軟的黃沙。街巷兩側,分別搭建了龍棚、經棚、燈樓、戲臺、茶坊、書肆等,全部朱漆彩繪,并飾以萬字、壽字、福字形圖案,十分光鮮耀目。而高懸的對聯與彩燈,還有隨風飄揚的旌幡,更是烘托出喜慶的氛圍。
三月十七日,康熙皇帝乘涼步輦奉皇太后自西郊暢春園回鑾紫禁城,皇子、皇孫二十五人,扶輦隨行。街道兩側,紅燈高懸,彩旗飛揚,各省搭建的彩繪戲臺上,百戲雜技輪番上演,熱鬧非凡。王公大臣、士民百姓夾道跪迎圣駕,歡呼聲此起彼伏,響徹四野。
三月十八日,壽誕慶典正式開始。皇子、諸王、大臣一同進表行禮:外省入覲的督、撫、提、鎮(zhèn)大員,以及致仕給還原品官員,各依照品級隨班拜賀。其后,一系列隆重的慶?;顒右碴懤m(xù)展開。
四月一日,兵部右侍郎宋駿業(yè)上奏“恭請繪圖,以昭盛典。”(《萬壽盛典初集》卷四十)宋駿業(yè)計劃在畫卷中再現三月十七日,康熙皇帝從暢春園返回紫禁城時,沿途受到萬民歡呼慶賀的盛況。但他僅畫了一半便去世了。
五月三日,“養(yǎng)心殿監(jiān)造趙昌等傳旨發(fā)下兵部右侍郎宋駿業(yè)所畫萬壽圖稿”,命戶部侍郎王原祁繼續(xù)完成此畫。王原祁“隨即率同冷枚,更選工畫人物、界畫者,就私寓繪畫。”(《萬壽盛典初集》卷四十)作為一代畫壇宗師的王原祁,顯然對宋駿業(yè)的畫稿難以認可,他在奏章中寫道“臣細閱已鉤稿中,其長短疏密尚未有盡善處,臣愚識斟酌,指示另為鉤稿。其未鉤者,亦為續(xù)鉤?!保ā度f壽盛典初集》卷四十)很明顯,王原祁不想在宋駿業(yè)畫稿的基礎上續(xù)畫,而是另起爐灶,帶領自己的助手冷枚等人重畫。所以,有人在完整的《萬壽盛典圖》作者中,著錄有宋駿業(yè)是錯誤的。當時王原祁已年逾七旬,不可能全程親自參與繪畫,真正的主畫者應是冷枚。至康熙五十二年十二月,第一幅完整的《萬壽盛典圖》畫稿竣工,隨即進呈康熙皇帝審閱。后來,有的中國版畫史專著與一些古籍目錄便據此將雕印本《萬壽盛典圖》著錄為“康熙五十二年(1713)刻本”。其實,當時王原祁所獻的《萬壽盛典圖》,只是尚待康熙皇帝審定的手繪畫稿而已。雕印《萬壽盛典圖》,是兩年后,與《萬壽盛典初集》一起進行的。
康熙皇帝對《萬壽盛典圖》畫稿十分滿意,隨即批準“即領絹鉤摹正本”。受到鼓勵的王原祁,在康熙五十三年(1714)元月八日又上奏建議纂修《萬壽盛典初集》,并毛遂自薦由自己來主持纂修工作。他的建議順利獲得批準。這樣,王原祁就要組建三套班底同時進行三項工作。其一,遴選徐玫、金昆等人協同冷枚等十二人,領絹三十丈,在絹上勾摹《萬壽盛典圖》正本。其二,推薦查嗣琛、王世琛等人,協助自己編纂《萬壽盛典初集》。其三,親率冷枚、王敬銘等,依樣另畫《萬壽盛典圖》木刻畫稿。木刻畫稿后編為卷四十一、卷四十二,刻入一百二十卷本的《萬壽盛典初集》中。作為年逾七旬的老人,顯然無法勝任如此重負,王原祁未及看到最終結果,便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病逝了。后續(xù)工作由他的堂弟王奕清主持完成。
關于《萬壽盛典初集》及《萬壽盛典圖》的刊刻時間,據王奕清《??Ъo》所云“《萬壽盛典初集》于康熙五十四年春正月開雕,越明年冬十一月??婵?。計二千七百三十五版,五十三萬四千四百八十八字,為書一百一十八卷,合畫圖二卷,為書一百二十卷”。又據卷前所刻康熙五十六年馬齊等人《進書表》,可以確定為康熙五十四年(1715)至康熙五十六年(17171。負責組織刊印事宜的是刑部云南司郎中趙之垣等,刻工是朱圭等人。
根據《萬壽盛典初集》卷前,以及卷四十中王原祁、王奕清等人的奏折等資料,可以厘清《萬壽盛典圖》共有如下五種版本:
(1)康熙五十二年宋駿業(yè)繪未完稿本。
(2)康熙五十二年王原祁、冷枚等繪稿本。
(3)康熙五十三年王原祁、冷枚等絹繪正本。
(4)康熙五十三年王原祁、冷枚、王敬銘等繪木刻稿本。
(5)康熙五十四年至康熙五十六年刻《萬壽盛典初集》本。亦有將《萬壽盛典初集》中的《萬壽盛典圖》抽印單行者。
以上諸本中,除了宋駿業(yè)繪未完稿本,其余幾種的主持者,雖然皆為王原祁,但真正的主畫者,應是冷枚。只因他官品不高,竟然在纂修職名表找不到他的名字,這實在有失公允。幸虧在王原祁、王奕清的奏折中,對他的工作屢有提及,才使他的重要貢獻不至于湮沒無聞。
《萬壽盛典圖》的特點與價值
(一)名家畫稿,其格自高。在中國古代版畫史上,凡是最經典的版畫杰作,大多會有專業(yè)畫家的參與。尤其是著名畫家不同凡響的藝術品位與創(chuàng)作才華,自然會提升版畫的格調與水準。他們的畫稿,無疑是版畫成功的先決條件。此圖畫稿者的名望與地位之高,參與畫稿者人數之多,都是前所未見的。盡管《萬壽盛典圖》的畫稿是眾人合作的結晶,但有兩個人居功至偉,不能不提,他們就是王原祁與冷枚。
王原祁(1642—1715),字茂京,號麓臺、石師道人,江蘇太倉人。著名畫家王時敏之孫??滴蹙拍辏?670)進士,官至戶部侍郎,以畫供奉內廷。其既承董其昌及王時敏之學,又深受康熙皇帝寵信,領袖畫壇,影響廣被,為婁東畫派宗師。與王時敏、王鑒、王翠合稱“四王”,加上吳歷、惲壽平又稱“清六家”。以他在畫壇的地位與資歷,出任繪畫《萬壽盛典圖》的主持者,應是當時最佳人選。
冷枚(約1669—1742),字吉臣,號金門畫史,山東膠州人。焦秉貞弟子。善畫人物、界畫,尤精仕女。畫法得力于西畫寫生,兼工帶寫,別具一格。曾協助焦秉貞完成《耕織圖》,為一時杰作。與焦秉貞、沈喻三人,都是康熙晚期享有盛名的宮廷畫家。由于《萬壽盛典圖》中需要大量的界畫與人物畫,而這些皆非王原祁所長,所以,他請來擅長此道的冷枚做自己的高級助手,可謂是最明智的選擇。冷枚也不負眾望,用高超的技藝與嚴謹的作風,為《萬壽盛典圖》的成功,做出了至關重要的貢獻。
(二)名工操刀,惟妙惟肖。了解古代木刻版畫的人都知道,若想將優(yōu)秀的畫稿變成優(yōu)秀的版畫,優(yōu)秀的刻工乃是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度f壽盛典圖》的主刀者,就是在康熙朝享有盛名的朱圭。
朱圭,字上如,吳郡(今江蘇蘇州)人。善繪事,尤工雕版,技藝精絕,一時無出其右者??滴蹰g選入養(yǎng)心殿供事,以效力授鴻臚寺敘班。曾刻有《凌煙閣功臣》、《無雙譜》、《耕織圖》、《御制避暑山莊圖詩》等,皆為清初版畫精品。由他帶領內府的刻工雕刊《萬壽盛典圖》,無疑是最佳人選。有人曾用其所刻《萬壽盛典圖》與繪本比對,結論是惟妙惟肖,幾可亂真。鄭振鐸對朱圭的評價極高,稱朱圭“是這個時代的驕子”。他在評價朱圭對《萬壽盛典圖》的貢獻時說:“鐫圖者是朱圭,可能不是出于他一個人之手,而是集合許多吳郡名手,在他監(jiān)刻之下完成的。朱圭使這樣的巨制,化身千百,成為不朽之作,而他自己也隨之不朽了?!保ㄠ嵳耔I《中國古代木刻畫史略》)
(三)長幅巨構,規(guī)模空前。《萬壽盛典圖》共計146頁,為雙面連式,編為二卷。若首尾相連,競至五十米之巨,遠遠超過長達十余米的明代汪廷訥所刻版畫長卷《環(huán)翠堂園景圖》,成為規(guī)??涨暗陌娈嬀迾?。而其中人物之眾多,屋宇之密致,景物之繁復,場面之宏偉,構圖之嚴謹,亦一時無匹。僅就《萬壽盛典圖》的規(guī)模而言,當時不僅在國內,即使是放到世界藝壇上,都是卓然無雙的。
(四)文獻寶庫,內容豐富。由于《萬壽盛典圖》是一幅寫實性的巨幅歷史畫卷,所以,它不僅全景式地再現了三月十七日康熙皇帝從暢春園返回紫禁城時,沿途受到萬民歡呼慶賀的盛況,還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圖像資料,具有很高的文獻價值。
例如,關于清初北京城內“后市”的具體位置,孫承澤所著《天府廣記》與吳長元在《宸垣識略》中所記略有不同,令人無所適從。后來,有人通過《萬壽盛典圖》證實《宸垣識略》所云“內市在禁城之左(東面),過光祿寺入內門,自御馬監(jiān)以至西海子一帶皆是”的記載是正確的。
關于當時北京城內的商鋪,《萬壽盛典圖》反映得尤其詳盡。“西四牌樓一帶,有糧店、飯鋪、糕點鋪、雜貨鋪、布店、煙鋪、酒店、油漆店、錢莊等;西華門至西直門,有菜局(即菜店)、糕點鋪、酒鋪、雜貨鋪、布店、裁縫鋪、中藥鋪、香料鋪、蠟燭鋪、金店、當鋪、錢莊銀號、佛具店、刻書鋪、古玩鋪、油漆店及大車店等。這些店鋪還多有字號招幌,如正元號、新豐號、天成號、廣源號、仁得堂、萃生堂、聚寶齋、勝蘭齋、露香居、甘露居、華國樓等。臨街店鋪,沒字號招幌的,從畫面場景也能看出是糧店、肉鋪、菜店、水果店、煤鋪、鞋店、皮貨店、木器店、家具店、修車鋪等。除了坐商,還有小商小販走街穿巷?!保ㄔ曳剑骸肚宄醯墓臉巧虡I(yè)街》)用最直觀的方式,反映出康熙年間,京城商業(yè)的一派興盛繁榮景象。
清制,禁旅八旗的基層軍事單位稱為“汛”,汛下面設柵欄和堆撥。在汛、柵欄、堆撥執(zhí)勤的是八旗步軍營。柵欄和堆撥遍布內城,是基層執(zhí)勤單位,起著維護治安、緝捕盜賊、防范火災的作用。當時的柵欄和堆撥是什么樣式?具體設置在什么位置?今人已難以回答。但通過《萬壽盛典圖》可以看到,柵欄一般都設在大街兩旁的胡同入口處,裝有可以開啟的木柵門,早開晚閉。堆撥通常設在鬧市旁邊,建有執(zhí)勤班房,以供執(zhí)勤士兵使用。
此外,大凡研究清初經濟、建筑、民俗、禮儀、服飾等等,均可從《萬壽盛典圖》中找到有用的資料。隨著越來越多的不同學科的學者加入到研究利用《萬壽盛典圖》的行列中,《萬壽盛典圖》的文獻價值必然會愈加凸顯出來。
作為一件收藏品,如果它既具有不同凡響的藝術性,又具有很高的文獻價值與珍稀性,那么它就達到一種近乎完美的境界了。該木刻本《萬壽盛典圖》今秋九月能在嘉德四季拍賣會中現身,相信它一定會引起識者的關注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