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很多地區(qū)的小學都開設(shè)了英語課。即便在農(nóng)村,英語課程也得到了較為有效地實施。英語作為語言學習的一門課程,與其他學科相比,有著自己的鮮明特點和獨特規(guī)律。所有從事英語教學研究的專家們,包括大部分奮斗在英語教學第一線的教師們都清楚地知道,影響英語學習的因素有很多。我也深深體會到“情感也是影響英語課堂教學的重要因素之一”。英語新課程標準更是明確指出:情感態(tài)度是基礎(chǔ)教育階段英語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之一,它主要包括:興趣、動機、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非智力因素,可以具體化為學生對英語教師的情感和對英語學科的情感。因此,我們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應多加重視對學生的情感投入。以下就是我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有關(guān)情感運用的一些感悟。
一、克服自我,關(guān)愛學生
著名教育學家夏丏尊先生說:“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愛。教師沒有了情愛,就成了無池之水,任你是方形也罷,圓形也罷,總逃不了一個空虛。”在實際的英語教學中,我們的教師所面對的授課對象,也就是我們的學生,總會存在許多個體差異。在這些學生中,有讓家長放心、教師省心,課上常常得到表揚與稱贊的學科優(yōu)等生;有默默無聞,成績平平的中等生;也有態(tài)度不端正,自覺性較差,達不到教學目標的問題學生;還有個別存在先天智力障礙的學困生……當我們教師面對這些不同級別的學生時,是會公正平等地關(guān)愛它們呢?還是會選擇關(guān)愛優(yōu)等生,忽視中等生,批評成績不好的學生呢?記得我第一年參加工作時,任教小學四年級英語,第一節(jié)課給我自己留下了深刻而又難忘的印象。伴隨著上課鈴聲的響起,我面帶微笑地走進了課堂。從容而又大方地站在我期盼已久的講臺前,有意識地充滿激情地說了一聲“Class begins.”隨后便和我的學生們“Good morning!” “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 and you? I'm fine, too.”在學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學生已經(jīng)形成習慣,并沒有說出自己真正的心情,接著我叫了一位學生回答,他說了句:“Not so good.”仔細問問原來他感冒了,在以后的英語課中學生的回答可以是自己的真實感受。教師要注重學生的情緒生活及情感體驗,讓學生切身體驗到老師的關(guān)愛。在牛津小學英語5B教材的《Unit3 Hobbies》中,我利用學生對明星的愛好來進行句型操練,如:What does Yao Ming like? What does Li Yuchun like?學生們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真正理解了句型,做到了學中用,用在學。
在我的課堂上允許學生犯錯誤,我會讓他們在輕松活躍的氣氛中,開心快樂地學習英語,讓他們在今后的學習中想著學英語,爭著學英語,愛上學英語。如:在牛津小學英語6B《Unit 3 It was there》的A部分教學中,我問了一個問題:What is Su Hai looking for?有個學生回答的是:She is looking for the running race.由此我發(fā)現(xiàn)學生不理解look for和watch的用法。我沒有批評他,而是通過這個小小的錯誤,讓學生們一起來幫助他糾正錯誤,改正錯誤,從而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就是學生,當他們認同了某位老師后就會自然而然地喜歡上這門學科。所以我認為老師只有克服了自我,放下身架做到關(guān)愛每位學生,學生才會真心地喜歡你。Loving students wholeheartedly will give you true love in return.情感具有移情作用和調(diào)節(jié)作用,學生在特殊情況下都會在情感的感召下受到觸動,接受教育,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情通則理達”。沒有情的滋潤,沒有情的感召,沒有友好、愉快、輕松、和諧的人際心理氣氛,就沒有健全人格的發(fā)展,從而也就沒有教育教學的成功新課程改變了教師的權(quán)威地位,要求教師把學生當作一個個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來看待,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包括尊重學生的體驗、見解和個性差異;要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獨特的見解,對學生的錯誤、失敗采取寬容的態(tài)度。
二、認識自我,鼓勵學生
作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要使自己的教學獲得成功,必須能清楚地認識自我,處理好自己的情感切入點,進而解決好學生的情感問題。教師的語言直接牽動著每一位學生的心。教師不經(jīng)意的一句話或是一個動作都有可能改變一個學生,有時候可使學生獲得上進的無窮動力,而有時候卻可能毀掉學生的所有。對那些成績不好的學生更要給予關(guān)愛。對他們的點滴進步及時予以表揚與肯定,增強學生自信心。我們教師在清楚地認識自我之后,應從心里喜歡、接納每一位學生,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教育他們,幫助其進步,促進其發(fā)展。如:在5A《Unit 9 Shapes》的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一向不愛發(fā)言的劉某某同學繪畫才能比較突出,課堂上他用不同形狀拼出了一頭犀牛,并且使用英語描述了這幅圖,此時教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在以后的課堂中我發(fā)現(xiàn)他越來越愛發(fā)言了。又如:我在教授牛津小學英語5A Unit 1 The first day at school 時,出現(xiàn)了這樣一種情況。在Part A Read and say中有這樣三句話‘It is the first day of the new term. All the students are back at school. They are happy to see each other again.’我花了很長時間教了這三句話,可學生就是不能把它完整地復述出來。于是我就急了,順口說出一句:“這么簡單的三句話都不會,你們能會什么?”下課后我回到辦公室就開始抱怨學生太差勁了,三句話練了那么久都說不完整,真氣人……喝了杯水之后,我靜下心來仔細分析了一下這三句話。發(fā)現(xiàn)句中有生詞of,term,back,還有學生從未接觸過的詞組each other。讓學生一時不看書本就能把這三句話說出來,確實有一定難度。于是下午的英語課,在復習和鞏固有關(guān)單詞和詞組后,我再次教這三句話,并重新讓學生試著去復述。這次我把每句話的第一個單詞和最后一個單詞寫在黑板上,中間用省略號連接(It…term. All…school. They…again.)“Good!”當學生說出第二句時,我向他們翹起大拇指并說“Very good!”當學生完整地說出最后一句時,我禁不住拍手稱贊“Wonderful!”實踐證明:教師若能充分的認識自我,不斷地鼓勵學生,就可以讓學生的英語學習達到理想境界。課堂上老師一味地批評,課后反復地抱怨都不是明智之舉。聰明的老師在課堂上會不斷地鼓勵學生,引導學生去獲取新知。有時候我也會試問自己:那些批評、冷眼、諷刺、抱怨、牢騷有助于我們的教學嗎?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嗎?它們能改變學生成績不好的現(xiàn)狀嗎?如果我們自己心里的回答是否定的,那我們?yōu)楹尾缓煤谜J識一下自我呢?為什么不多給學生鼓勵、幫助與支持呢?
三、改變自我,吸引學生
英語教學的成功取決于對學生情緒的科學控制,幫助學生培養(yǎng)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克服學習中可能出現(xiàn)的消極情感因素。當我們的學生對英語學習失去興趣時,我們教師就要想方設(shè)法吸引住學生。只有優(yōu)秀的才能吸引觀眾們的目光,才能使得他的演出贏得雷鳴般的喝彩。教師又何嘗不是一樣呢?如果教師可以利用自己的語言、人格魅力、肢體動作和表情吸引住每一位學生,與其把自己界定為全身心投入上一節(jié)英語課,到不如說是和學生共同合作完成一次精彩演出。在演出中,我們“演員”的語言要有感染力,易于打動“觀眾”的心,引起共鳴。所以在課堂上,我們教師的言語就要注重藝術(shù)性,要易于被學生接受,樂于被學生接受,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參與互動。這就變被動為主動,變拘謹為自然,變不說為要說。這樣一來既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又能充分體現(xiàn)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為了達到此目的,我們教師要不斷地改變自我,試圖讓自己的每一節(jié)課都有一些新意,給學生帶來新鮮感,為課堂增加更多的活力。例如:有一次上英語課,鈴聲響了,發(fā)現(xiàn)自己遲到了,于是我就靈機一動,選擇跑進課堂。我沒有像以前那樣把教科書先放在講臺上,然后習慣性地說上一句“Class begins.”而是左手拿著書,揮揮右手向同學們笑嘻嘻地說了聲“Hello!”學生也異口同聲開心地回了句“Hello!”這時學生就被吸引住了,學生的積極性也被調(diào)動起來了。還有一次,那是一節(jié)英語復習課,我在給學生講解習題,發(fā)現(xiàn)學生興致不高,課堂氣氛沉悶,感覺學生想睡覺了。于是我放下書本,隨即自編了一段旋律,唱起了三句話“What are you doing? What are you thinking? Are you sleeping?”學生突然笑了。于是我就問學生是不是坐久了,累了,想動動了?大部分學生都很有默契地點頭說“Yes.”忽然間我就突發(fā)奇想地說了一句:“我們不如站著上會兒課吧?”學生們居然同意了,一個個精神抖擻地站立起來,于是,課堂氣氛又活躍了……感覺教學效果特別好。這兩個實例給了我很好的啟發(fā):如果每堂課,我們都可以稍微地改變一下自我,打破常規(guī),你的這次改變也許就能給學生帶去意外的驚喜,從而達到你意想不到的效果,為你的課堂教學增色許多。
回過頭來想想,情感似乎看不見,摸不著,可它卻貫穿教學過程的始終,并無時無處不在起著作用。常言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蔽覈麑W者朱小蔓教授認為:“情緒、情感是人類精神生活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人類經(jīng)驗中最親近的體驗?!薄扒楦歇q若一部振蕩器,它以一種彌散的方式,在教育評論過程中發(fā)揮著導向和動力功能?!睂τ⒄Z教師運用情感因素的教學狀況及學生對待英語學習的情感態(tài)度亟待展開大范圍的調(diào)查,從而正視一定程度上存在的重知輕情的教學現(xiàn)狀,以期更好地發(fā)揮積極情感態(tài)度對外語教學的促進作用。由于情感因素對學生語言學習的影響以及教師情感的投入對學生課堂參與意識的積極作用,在實際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克服自我,關(guān)愛學生,重新認識自我,鼓勵學生,不斷改變自我,吸引學生,才能讓學生迸發(fā)出巨大的學習熱情,更加主動地參與課堂活動,最終達到真正的教學目的,產(chǎn)生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M].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
(作者單位:江蘇省儀征市香溝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