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摘要】語言來源于生活,英語學習也應該生活化。新課程理念強調(diào)“課堂小社會,生活大社會,課堂生活化,生活即課堂”。語言來自生活,是豐富的、活的生活的體現(xiàn)。教會語言最好的方法是將語言還原于生活,走英語教學生活化的道路,把生活引入課堂,把課本上規(guī)范的內(nèi)容融于生活。本文通過教學實踐,把生活化引入英語教學,得出英語生活化教學的方法,試圖說明生活化英語教學是現(xiàn)代英語教學的重要手段。
【關鍵詞】英語教學 貼近生活 走進生活 融入生活
語言源于生活,脫離實際生活的語言是不真實的。一個語言枯燥的課堂是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只有將語言融入生活,它才會綻放魅力,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我們教師應巧妙地將授課內(nèi)容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言和運用語言。讓英語走進生活,讓生活再現(xiàn)英語,讓我們的英語教學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
那么如何根據(jù)學生的生活需要更新教學內(nèi)容、形成生活化的英語課堂教學以達到高效的英語學習呢?我們需要積極有效地探索英語生活化教學的新途徑,讓課堂教學貼近學生熟悉的現(xiàn)實生活,真正讓英語課堂教學成為學生喜愛的一種生活,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質(zhì)量。
一、使教學內(nèi)容生活化,讓英語貼近生活
新一輪的英語課程改革也著重強調(diào)了英語生活化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把英語課程定位在一個開放的體系上,讓其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時代,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思想,提倡學生參加、體驗、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從而實現(xiàn)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zhuǎn)變。現(xiàn)行的牛津英語教材所提供的內(nèi)容貼近生活、貼近時代、貼近學生實際,處處關注學生的“生活體驗”,為我們的“生活化教學”提供了很好的教學依據(jù)。葉圣陶先生曾指出:“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蔽覀儜摪焉钪絮r活的事實引入課堂,創(chuàng)設一個個真實的情境,使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題,讓學生覺得在生活中完成某一件事情。其中的英語內(nèi)容只不過是在完成這件事情所必須使用的語言,而且使用這些語言是自然而然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fā)揮語言的交際功能,才能真正實現(xiàn)英語教育素質(zhì)化。
要優(yōu)化英語課堂教學,就要把教學過程生活化,把教學情景還原為生活情景,把教學活動還原為學生的生命活動。初中學生學習的內(nèi)容剛開始還是比較簡單的,而且也充滿了趣味性,因此在備課時,盡可能把這些材料放入各種能聽、能看、能觸模的情景中去。在如何購物時,我就利用教室的講臺作為商店的“柜臺”,用學生的筆、尺、刀、衣物等當“貨物”分別介紹“This is my shop. The re is /are…”借助于寫有open / close的招牌,掛在“商店”門口,介紹句子“The shop is open/closed”,同時讓學生分別扮演“售貨員”和“顧客”,進行“購物”情景對話。并要“買”“賣”雙方都要盡量用學過的各種購物用語和禮貌用語。如:Can I help you? Would you like to …,How much is it? How many do you want? Here you are…在這寬松愉快的聽、說、看、演環(huán)境中,既鞏固了新學的知識,又活躍了課堂氣氛,豐富并鞏固了本課的語言材料,不但傳授了知識,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又如:Birthday Party這一主題具有鮮明的異國文化特點,它涉及了英美人民過生日的風俗習慣與文化特點,與中國人的傳統(tǒng)習俗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它是初中生乃至每個英語學習者都必須了解掌握的。例如:英美人開生日晚會的時間、地點,請哪些人,活動的具體經(jīng)過,怎么做主人,怎么做客人,送什么禮,西餐禮儀,會出現(xiàn)哪些肢體語言等等,都是和學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內(nèi)容,我們可舉辦一個同學的“Birthday Party”,創(chuàng)設一個簡約、生活化的課堂情景,將教材內(nèi)容活化為實際生活的一部分,這將更能有助于學生掌握語言知識,提高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二、組織多樣化的課堂教學,讓英語走進生活
課堂45分鐘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渠道。當今英語教學普遍強調(diào)的是“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的教學原則,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動起來,從而使他們樂學、和諧、主動地發(fā)展。我們教師應在《新課標》指引下,在課堂上盡量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語言環(huán)境,提供生活化的語言材料,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中逐漸形成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愛好,形成在動態(tài)真實環(huán)境中使用英語進行活動的積極性,讓生活走進英語課堂。
1.創(chuàng)設情境,模擬生活
英語是一門語言,是一種交際工具,學習英語的目的是為了運用。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擅于發(fā)現(xiàn)或創(chuàng)設生活情景,使學生在真實的情景中運用語言,從而達到激發(fā)興趣,提高學生實際運用能力的目的。如:牛津英語:Seeing the doctor,于是我?guī)磲t(yī)生的白大褂、聽診器、體溫表和一些藥品,把講臺當成是醫(yī)務室,真實地創(chuàng)設了一個病人看醫(yī)生的生活場景。輪到扮演醫(yī)生的同學穿上白大褂,帶上聽診器,會耐心地詢問病情;扮演病人的同學則愁眉苦臉,語氣微弱。由于看醫(yī)生是同學們生活中的事,他們覺得很容易進入角色,興致也就特別高,同時又很好地鞏固了看病的日常用語。
2.讓課堂活動成為生活實踐的舞臺
人如果脫離了生活,就學不會語言。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我根據(jù)課堂“劇情”的需要,給每個學生都搭建一個活動的平臺,并采取多種組織方式,如:個體活動、同桌活動、四人小組活動、分組活動等,讓學生在活動中盡情發(fā)揮,努力嘗試,使英語課堂真正成為生活實踐的舞臺。如:問路、看病、購物、郊游、俱樂部活動等等,無一不是課堂活動的內(nèi)容。只要教師把活動置于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無形之中便淡化了學生意識、學習意識,強化了主體意識和生活意識,從而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之中步入英語學習。
3.布置優(yōu)美的生活化英語教室環(huán)境
教室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場所,讓教室的每一面墻壁、每一個角落和每一個物品都會“說”英語,這種“擬人”的教室環(huán)境會激發(fā)每個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習的氛圍。為了縮小課堂與實際生活的距離,將真實的生活引進課堂,應在班級中努力創(chuàng)設英語學習的氛圍,多給學生習得語言的機會。我們可在教室的墻壁上布置形式各樣的英語卡片、英語格言等,在教室中營造一個良好的、活潑的、輕松的語言環(huán)境,使教室成為一個五彩繽紛的英語文化小島。還可在每期黑板報上特設一個英語角,增添英語歌曲、英語諺語和英語文化知識等,可讓學生去找內(nèi)容,使每一位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確實讓學生感覺到教室是一個學習的地方,在這里學生可以時刻感覺到英語的存在,時刻有英語映入眼簾,讓學生感覺到生活中英語無處不在。
三、精心設計課外作業(yè),讓英語融入生活
英語作為世界通用語言,已經(jīng)進入了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電話、網(wǎng)絡、廣告牌、食品包裝等,處處可以看到英語。因此,為了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學習機會,我們要樹立“大課堂”的教學觀,設計一些精彩有趣的課外作業(yè),使之成為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續(xù),使英語運用于生活實際。如學習My name's Gina.這一單元時,可讓學生用英語設計一張school ID card(學生證),寫上自己的姓名、年齡、學校、地址、電話號碼、E-mail地址等,并能在接下來的幾堂課中反復使用;學習This is my sister.這一內(nèi)容時,可布置“帶家庭照并向全班同學介紹你的家人”這樣的口語作業(yè);學了比較好的語段、課文等,可通過“看誰說得好”的比賽方式,以錄音帶的形式交作業(yè);學了有關迪斯尼樂園的文章時,還可以讓學生從網(wǎng)絡上查找有關迪斯尼樂園的其它信息;另外還可以讓學生收集英語名言和諺語、制作英語書簽、根據(jù)班級英語程度,讓學生編輯班級英語墻報和各類英語小報等等。這些生活化的作業(yè),學生特別感興趣,因而會全身心投入,想方設法查資料、繪圖、設計策劃,樂此不疲。這樣的作業(yè),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精神和獨立思考的能力,也使英語與生活真正融為一體。
1.從生活經(jīng)驗中選取教學內(nèi)容
從生活經(jīng)驗中選取教學內(nèi)容,使學生感到親切、自然,充滿人情味,能使學生適應生活、獲得經(jīng)驗、得到發(fā)展,學生們?nèi)菀捉邮?。教師應在《英語課程標準》指引下,努力創(chuàng)設生動和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中逐漸形成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愛好,形成在動態(tài)真實環(huán)境中使用英語進行活動的積極性,讓生活走近課堂。有人說過:“成功的外語課堂教學應該是創(chuàng)造更多的情景,讓學生有機會用自己已學到的語言材料”。如:How much are the pants?筆者事先精心準備了一些有關clothes的掛圖并要求課前讓學生準備帶一些其它生活用品。上課時要求學生把坐位分開,把教室布置成商品展銷會,一部分扮演賣衣服,一部分扮演賣鞋子,一部分扮演賣水果,一部分扮演賣學習用品等。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完成了英語學習,激發(fā)了學習興趣,提高了語言交際能力。這樣學生在期待這些日子的到來的同時,對英語學習充滿了興趣和可望。
2.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語言交際情境
根據(jù)語言交際的功能要求,我們要使英語課堂交際變成語言交際,從而創(chuàng)造出一種語言交際環(huán)境,也就是給學生營造一個生活化的氛圍。在這樣的氛圍里,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究學習掌握語言的運用。教師可在教學中把課堂設置成一定的情境,讓學生擁有一定的身份或角色,去完成某個任務,來達到一定的教學目的。為了在學習內(nèi)容與學生生活體驗間建立聯(lián)系,教師要根據(jù)各階段課堂教學的實際,設計各種類型的課堂活動,把話題、功能、結構和任務結合在一起,開展以生活為中心的交際活動。例如,在學了人物介紹后,布置作業(yè)讓學生回家后就其家庭成員進行介紹:This is my sister. Her name is… This is my brother. His name is… 新的教材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比較貼近生活的教學內(nèi)容,我們應充分地利用其優(yōu)點,讓學生盡量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輕松愉快的掌握知識。為了學生能開口說,我們應從他們一開始進入這個新環(huán)境、新的大家庭起,就要求他們開始做起。這樣堅持下來,學生就會慢慢地養(yǎng)成習慣。
總之,美國教育家畢特指出:“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圍就是課程的范圍。”新課程背景下,關鍵任務是做好英語教學的“生活化”,要將教學活動置于現(xiàn)實的生活背景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和提供大量的語言實踐機會,要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語言材料和語境,將學生家庭、學校、社會的生活經(jīng)歷與課堂教學活動聯(lián)系起來,給學生生活與學習是一體的感覺。使他們能說感興趣的話題,描述喜歡的事物,運用所學知識交流傳遞真實的生活信息,講述生活中真實的經(jīng)歷等,從而把注意力集中在語言的運用上,達到交際的目的。也只有這樣,才能避免英語教學脫離生活實際,才能圓滿完成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
【參考文獻】
[1] 牟永女. 初中英語教學不妨追求“生活化”,《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5.
[2] 陳鳳云. 生活化英語課堂教學,《小學教學研究》,2001.
[3] 何安平.《新課程理念與初中英語教學改革》,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作者單位:江蘇省新沂市邵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