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采用數據包絡分析(DEA)方法對全國各地區(qū)的農村金融資源配置效率作整體的評價和比較。分析表明:影響東部地區(qū)農村金融資源配置效率的主要是制度建設和管理水平的滯后,規(guī)模效率是阻礙西部金融資源配置效率的主要障礙。各地區(qū)在加大金融支農投入的同時,提高農村金融資源配置效率才是改善農村金融環(huán)境的重點。
關鍵詞:金融資; 農村金融; 配置效率
中圖分類號:F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17-0113-03
引言
農村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問題一直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關注。麥金農(McKinnon )和肖(Shaw,1937)針對金融受到壓抑的發(fā)展中國家的經濟提出了金融深化理論,從“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的角度論證了貨幣金融和經濟發(fā)展的辯證關系。周國富等(2007)認為,金融效率就是一國金融資源的配置狀態(tài),具體包括微觀金融效率(即金融產業(yè)本身的投入產出率)和宏觀金融效率(即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兩個方面。并以此為基礎設計了儲蓄率、儲蓄投資轉化率等16個指標來反映我國的金融效率,構成一個適合我國國情的金融效率評價指標體系。韓大海(2007) 依據區(qū)域金融生態(tài)與區(qū)域金融資源配置之間的顯著關系,提出了區(qū)域金融資源配置效用模型。據此模型設計出大陸省域金融資源配置的多種方案,并選取其中一種方案與實際金融資源配置現(xiàn)狀做差異分析。最后針對區(qū)域金融資源配置受制于區(qū)域金融生態(tài)的客觀要求,提出了改善區(qū)域金融生態(tài)環(huán)境與推動區(qū)域發(fā)展(或開發(fā))并重的政策建議。者貴昌等(2011)認為,金融效率是指資金融通和運用的效率,金融效率劃分為宏觀金融效率和微觀金融效率兩個層面,對宏觀金融效率進行了分析,并以此提出衡量宏觀金融效率的評價指標,對目前我國的宏觀金融效率現(xiàn)狀進行了定量分析和考察。
總體而言,國內對農村金融資源配置效率的研究大多數還停留在定性分析方面,定量分析的文獻相對較少。唐青生(2009) 從農村金融資源的投入、產出兩個方面設計8個指標,構建農村金融資源配置的指標評價體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對中國西部各省市自治區(qū)(除西藏)的農村金融資源配置效率進行了測度與比較。分析結果表明,西部地區(qū)農村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較低,各省市之間配置效率也存在較大差異。唐青生(2010)利用1997—2006年西部地區(qū)9個省市的面板數據,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分析了我國西部地區(qū)農村金融資源配置總體效率以及西部各省市的農村金融資源配置效率狀況。分析結果表明,西部地區(qū)農村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較低,且各省市的配置效率存在較大差異。李明賢(2011)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對我國中部地區(qū)農村金融資源配置效率進行了測度和比較,并在此基礎上剖析了中部地區(qū)農村金融資源配置效率的影響因素,提出了相關政策建議。研究表明:我國中部地區(qū)農村金融資源配置效率整體上還不高,有待采取措施進一步優(yōu)化農村金融資源配置效率,促進中部地區(qū)農村經濟社會發(fā)展。在加快發(fā)展農村的同時,不能光靠增加金融支農的投入,還應注重農村金融資源自身的配置效率,使金融支農得到有好又快發(fā)展。基于以上思考,本文利用DEA模型對農村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做出科學的評價,找出效率低下地區(qū)的原因,為提高農村金融-效率提供有益的借鑒。
一、研究方法及說明
數據包羅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方法是一種非參數的效率評估技術[1]。DEA方法的CCR線性規(guī)劃模型為:
■
Xij與Yij分別表示第j個地區(qū)的第i種金融資源投入與產出總量,則Xij與Yij對應的參考決策單元集合為:■,由T生成的凸錐①集合:■,相對應的T′的生產可能集為:■。對生產可能集T,所有的有效生產活動點(X,Y)構成Rm+s超曲面Y=f(X)成為生產函數[2]。生產函數Y=f(X)是指在一定的技術水平下,其任意一組投入量與最大產出量之間的函數關系,Y是X的增函數。生產函數的單增性僅反映了產出Y對于產出X的相對不減性,但是不能描述不減的程度。若θ*=1,且s+0*=0或s-0*=0,稱該地區(qū)的金融資源配置是有效率的。CCR模型中的最優(yōu)值可以判斷決策單元(DUM)的規(guī)模收益情況,如果存在λ*(j=1,2,…,n)使得■=1, 則DUM的規(guī)模收益不變;若 ■<1,則DUM的規(guī)模收益遞增;若 ■>1,則DUM的規(guī)模報酬遞減[3]。
由于有很多的因素可能導致DUM存在規(guī)模報酬變化(VRS),因此,在固定的規(guī)模報酬的基礎上,Banker(1984)提出了在CCR模型上增加了一個凸性假設■=1,得到BCC模型[4]。
通過執(zhí)行CRS和VRS DEA,可以獲得廠商的規(guī)模效率。其關系可以表示為:TECRS=TEVRS*SE
其中,TECRS表示規(guī)模收益不變的技術效率得分,TEVRS表示規(guī)模收益可變的技術效率得分,SE表示規(guī)模效率得分。根據這些指標,本文就可以對我國各地區(qū)農村金融資源配置效率作出整體的評價。
二、研究指標及數據的選取
運用DEA模型對我國農村金融資源配置效率進行評價時,首先要確定農村金融資源的各投入和產出指標[5]。農村金融資源配置的關鍵是在一定的投入規(guī)模下實現(xiàn)金融支持農業(yè)的效果最佳[6]?;谝陨峡紤],并兼顧樣本數據的可比性、可得性、科學性與影響的重要程度,本文構建了農村金融資源配置效率評價的指標體系(見表1)。
表1 農村金融投入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本研究投入產出指標數據來源于《中國統(tǒng)計年鑒》、《中國經濟統(tǒng)計年鑒》、《中國區(qū)域經濟統(tǒng)計年鑒》,經過整理組成我國27個地區(qū)截面數據(Cross-sectional Data)。由于西藏的數據不全,不進入分析;北京、天津與上海經濟指標差異化較大,亦不進入分析。在分析區(qū)域農村金融資源配置效率時仍按傳統(tǒng)劃分法把我國分為東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區(qū),其中東部地區(qū)包括河北、北京、天津、廣東、江蘇、遼寧、山東、上海、浙江、福建、海南11個省份;中部地區(qū)包括安徽、河南、黑龍江、吉林、湖北、湖南、江西、山西8個省份;西部地區(qū)包括內蒙古、廣西、貴州、云南、四川、重慶、寧夏、青海、甘肅、陜西、新疆11個省份。
三、實證結果分析
(一)農村金融資源配置效率評價
運用matlab編寫程序,將表1中的各個指標帶入程序中求解,得到中國國各地區(qū)農村金融資源配置效率的評價結果。見表2。
表2 農村金融資源配置效率CRS與VRS的值
注:crste表示技術效率值;vrste表示純技術效率值;scale表示規(guī)模效率值
1.規(guī)模報酬不變(CRS)的配置效率。該配置效率是技術與規(guī)模的綜合效率,表示農村金融資源在最大產出下的最小的投入,這個效率值可以衡量在投入導向下我國各地區(qū)農村金融資源的投入是否存在不合理現(xiàn)象,即是存在資源利用的不足或者浪費。從表2可以知道,三大區(qū)域中,中部的規(guī)模報酬不變(CRS)的配置效率最高,達到0.865,東部的規(guī)模報酬不變(CRS)的配置效率最低,為0.823,西部規(guī)模報酬不變(CRS)的配置效率與東部的差異不大,但是中部與東部、西部的差異較大。
2.規(guī)模報酬變化(VRS)下的配置效率。該效率值表示在同一規(guī)模的最大產出下最小的投入量,可以衡量在投入導向下農村金融資源配置的無效率狀態(tài)到底一多少是由技術無效率造成的。該指標側重反映相關制度運行的效率和管理水平。從表2可以看出,三大區(qū)域中,西部的規(guī)模報酬變化(VRS)下的配置效率最大,達到0.947;東部規(guī)模報酬變化(VRS)下的配置效率最小,僅為0.877;三大區(qū)域規(guī)模報酬變化(VRS)下的配置效率大小差異適中,西部明顯優(yōu)于中部,中部明顯優(yōu)于東部。
3.規(guī)模效率(SE)。規(guī)模效率表示農村金融資源在最大產出下技術效率的生產邊界的投入量與最優(yōu)規(guī)模下投入量的比值。該值衡量了在投入導向下農村金融資源的利用是否處在最優(yōu)的規(guī)模。從表2中可以看出,全國規(guī)模效率整體較高。從三大區(qū)域來看,中部的規(guī)模效率(SE)最高,為0.944,西部最小,僅為0.877,其中東部地區(qū)的規(guī)模效率(SE)雖然低于中部地區(qū),但兩者差異不大,但是中部、東部明顯優(yōu)于西部。
綜上所述,東部地區(qū)農村金融資源配置效率低下主要源于純技術效率的低下,必須不斷加強和完善相關的制度建設和提高管理水平。西部地區(qū)農村金融資源配置效率低下主要因為規(guī)模效率的低下,所以規(guī)模效率是阻礙西部金融資源配置效率的主要障礙。
四、結論與建議
整體而言,全國三大區(qū)域農村金融資源配置的效率存在一定的差異。中部地區(qū)農村金融資源配置效率總體高于于中部和西部地區(qū)。如何提高農村金融資源配置的效率,是發(fā)展金融支農的關鍵。東部地區(qū)農村金融資源配置效率低下是純技術效率的低下,需要不斷完善相關的制度建設和提高管理水平。西部地區(qū)農村金融資源配置效率低下是因為規(guī)模效率的低下,需要進一步提高金融支農的規(guī)模。
本研究的啟示是:從農村現(xiàn)代化建設的角度來看,加大金融支農的投入以推進農村的發(fā)展是必要的。但是,金融支農絕對不僅僅依靠金融支農的投入,更重要的是農村金融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實現(xiàn)農業(yè)的又好又快發(fā)展,忽視了農村金融資源配置的效率,只會造成整個社會金融資源的短缺或浪費。因此,為了推動農村經濟的發(fā)展,僅僅加大金融支農的投入而不提高金融資源配置的效率,將會嚴重制約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Banker,R.D.; Charnes,A.and Cooper,W.W..Some Models for Estimating Technical and Scale Inefficiencies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Management Science,No.9,1984.
[2] Caves,D.W.; Christensen,L.R.and Diewert,W.E..The Economic Theory of Index Numbers and the Measurement of Input,Output
and Productivity[J].Econometrics,No.6,1982.
[3] 科埃利,等.效率與生產率分析引論[M].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162-183
[4] 龔鋒.地方公共安全服務供給效率評估[J].管理世界,2008,(4): 80-90.
[5] 曾康霖.試論我國金融資源的配置[J].金融研究,2005,(4): 27-31.
[6] 王秀山.金融資源優(yōu)化配置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0.
Comparison of the regional efficiency of the finance resource allocation in China rural
HUANG Xiao-ke 1,2
(1.Finance and statistics college,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1,China;
2.Mechanics school,Shanghai electromechanics college,Shanghai 200245,China)
Abstract:Using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 on rural finance resource allocation efficiency in various parts of the country for overall evaluation and comparison. Analysis shows that affect the efficiency of rural financial resources allocation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main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level is lagging, and efficiencies of scale are major obstacles to impede the efficiency of allocation of financial resources in the West. Investment in increased financial support to agriculture in different regions at the same time,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rural finance resource allocation is the key to improve rural financial environment.
Key words: finance; rural finance; configuration efficiency[責任編輯 高惠琦]
①凸性是指對于任意的(Xi,Yi)∈T,(Xj,Yj)∈T,有λ∈[0,1],則λ(Xi,Yi)+(1-λ)(Xj,Yj)∈T;錐性是指若(X,Y)∈T,k≥0,那么k(X,Y)=(kX,kY)∈T
收稿日期:2012-05-16
作者簡介:黃梟柯(1991-),男,四川內江人,學生,從事金融學的學習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