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在高考語文乃至整個高中的突出位置,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然而,要想寫好一篇作文,要想寫出一篇高分作文,就要求學生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文。但是,這需要學生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有獨到深刻的見解,有真實健康的情感,有干凈流暢的語言。這些都是一篇好的作文,一篇滿分作文需要具備的。然而,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學生的日常積累上的,這就是所謂的:精彩,源于積累。
一、擴大閱讀面,積累寫作素材
學生要想寫出一篇好的作文,增加閱讀面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這需要在閱讀的過程中,去積累寫作素材,只有學生感覺言之有物,筆下有詞的時候,他們的作文才不會空虛,才不會只有架子,沒有內(nèi)容。所以,學生要擴大自己的知識面。但是,教師必須讓學生知道,閱讀面的擴大不只是要擴大自己的讀書面,不要只將知識局限在讀物上,而要讓學生進行多方面的了解。
例如,一件時事可能就是這次考試中的作文題話題。比如,2008年,全國高考語文作文話題針對的就是汶川地震。當時,許多教師認為,這個時間試卷估計早就出來了,不可能考這一內(nèi)容。所以,對學生只是進行了教育,只是讓學生進行了哀悼,并沒有讓學生進行深入的感悟和思考,致使學生在考試過程中感到措手不及,最后,使得作文內(nèi)容不能夠?qū)⒆约赫鎸嵉母惺苊枥L出來。學生還可以利用歌詞或是歌名,來做文章的題目、開頭等等。還拿2008年的例子來說,雖然我們不能見到所有考生的作文,但是,我們也可以想象一下,有多少學生借用了這句“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作為開頭或結(jié)尾等等。然而,這些都需要學生擴大知識面,提高自己的閱讀量,時刻準備著寫出一篇好的文章。這樣的有備而戰(zhàn),將會精彩不斷。
二、摘抄一些好詞好句,使文章得到升華
在高三畢業(yè)之際,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教師給學生分發(fā)幾張整理好的精彩段落、好的句子等等,目的是讓學生每天進行朗讀或者背誦,希望可以使之變成學生自己的語言,將之運用到作文當中,從而使一些學生平淡沒有生氣的作文產(chǎn)生一些吸引閱卷者眼球的地方。可是,這只是起到了點綴的作用,并不能真正地使學生的作文水平得到提高。然而,摘抄一些好詞好句,在長期的積累過程中,可以讓這些句子變成學生自己的語言,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而且學生可以在摘抄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愛好,找到自己的個性展示點。
例如,有些學生喜歡寫歷史題材的作文,就可以積累一些這樣的句子:歷史是一幅畫,時間是畫紙。歷史是無數(shù)的浪花,時間是一條河流。歷史是絢麗的花朵,時間是一座大花園……然后,就可以借古寫今,既要展示自己獨特的風格,又要抓住作文話題,讓自己的作文水平得到真正的提高。
三、學會評價他人的作文
評價不管是作文課,還是平時的教學實踐課,這一環(huán)節(jié)都是非常重要的,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取長補短,借鑒其他學生描述較好的地方,經(jīng)過吸收、組織、加工,使之成為自己的東西,然后運用到自己的寫作過程中去。讓學生在師生互評、生生互評中找到自己的優(yōu)點,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認識到自己寫作中存在的缺陷,并將其進行改進,使自己在不斷積累、總結(jié)的過程中,向著完善自我的方向發(fā)展,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展示自己的觀點,也使自己的寫作目的更加明確,而且還要讓自己的作品處處展現(xiàn)精彩。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學生能寫出精彩的作文,絕不是靠一兩天的臨時抱佛腳實現(xiàn)的。任何事情的成功,都離不開自己點滴的積累,從量變到質(zhì)變。所以,只有學生積累的知識豐富了,積累的時間長了,才會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寫出精彩的作文,這一切的一切都是需要時間去積累的。
(作者單位 青海省茫崖行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