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形勢下的素質教育對課堂教學的科學性、高效性提出了更高的目標要求,圍繞這些目標,人們在教學領域進行了廣泛的探索和實踐,啟發(fā)式教學就是其中實踐范圍最廣,影響最大的一種教學模式。
關鍵詞:啟發(fā)式;化學教學;教學實效;思維能力培養(yǎng)
達維多夫說:“要解決現(xiàn)代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歸根結底要通過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設計而改變思維類型?!憋@然,在教學模式改革這個整體行為中,教學目標的定位和設計是基礎,教學內容的處理和設計是核心,教學結構的過程和方法的選用和設計是手段。啟發(fā)式教學模式應該是以素質教育目標為基礎,推導出相應的教學內容設計和教學結構、過程、方法設定的有機整體。
近幾年來,本人在化學教學實踐中為全面提高、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實現(xiàn)素質教育的目標,圍繞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進行了幾點嘗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現(xiàn)就一些不成熟的做法介紹如下:
一、趣味導入,創(chuàng)設學生為之“心動”的情境
夸美紐斯說:“興趣是創(chuàng)造一條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huán)境的重要途徑之一?!苯處熗ㄟ^創(chuàng)設一定的學習環(huán)境,揭示該科知識的社會實踐意義,以喚起學生的學習欲望。這一階段可直接作為新課導入,也可以設計在新課導入和進入新知識學習之間的過渡,但它絕不等同于導入過程,而是啟發(fā)式教學必不可少的重要一步,因為它直接牽動著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探索問題的興趣。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比绻處熌軌蛲ㄟ^導課創(chuàng)設一種有趣的思維意境,從而刺激學生強烈的好奇心,無疑會使教學事半功倍。例如,在講鈉的化合物的性質時,可以設計一組非常有趣的實驗:首先,取兩只大小相同的小錐形瓶,分別向其中加入同濃度同體積的稀鹽酸,再稱量質量相同的碳酸鈉和碳酸氫鈉各一份,分別裝入大小相同的兩只氣球,然后,把兩只氣球分別套到錐形瓶上(注意保持良好的氣密性),最后將氣球內的藥品同時加入錐形瓶。讓學生帶著一些問題自己去觀察、分析、概括、評價一下,這樣一定能激發(fā)他們的思維主動性。
二、巧設質疑引發(fā)思考,調動學生參與課堂
古希臘教育家亞里士多德說:“思維自驚奇和疑問開始?!比毡镜恼n堂提問研究者把提問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徒勞的提問”,另一類是“重要的提問”,而區(qū)別兩者的重要標志,就是看提問是否有效地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圍繞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設計出科學合理、開放新穎、易于激發(fā)學生思考的問題,留出足夠的時間供學生思考、回憶、討論,鼓勵學生自己去觀察、嘗試和探索,同時教師要掌握好時機,積極引導、適時協(xié)助,促進學生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漸將知識內化,形成自己的“見解”和“觀點”,使思維能力逐步得到提高,增強他們學好化學的自信心。例如,在教學“酸雨的形成”時,老師在學生完成形成酸雨的污染物的來源主要有哪些,酸雨是如何形成的,酸雨中可能含有哪些酸,怎樣防止酸雨的形成等問題的討論和交流的基礎上,可以提出幾個問題思考:(1)SO2是怎樣形成的?寫出相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2)SO2對“酸雨”的酸度有什么影響?(3)推測酸雨久置,pH有何變化?(4)寫出SO2與水反應以及引起pH變化的化學反應方程式。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學生積極展開思考和討論,從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參與課題的熱情,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利用化學史中的人物事跡,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
用化學史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還能深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如,在講到《用微粒的觀點看物質》時用《莊子·天下》中的一段論述:“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币胛镔|具有可分性,加深學生對微粒構成物質的理解。再如,講原子結構時介紹從中國古代的“端”的學說,至古希臘德莫克利特的“原子”,再到英國科學家道爾頓提出的“原子說”都認為原子是不可分割的,而后來湯姆生發(fā)現(xiàn)了電子,認識原子是可分的,于是提出了原子的“西瓜模型”,后來又有盧瑟夫用α-粒子散射實驗,提出原子有個核,電子像行星繞核旋轉的“行星式原子模型”,推翻了湯姆生的“西瓜模型”……這就很好地深化了學生對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核和核外電子構成這一知識的理解,突破這一教學難點。
化學史的教育中,能讓學生知道化學家不是盲目地進行研究,而是有一定的科研方法:觀察、假設、實驗、記錄、數(shù)據(jù)處理、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用規(guī)律反過來指導實驗等。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運用化學史實培養(yǎng)學生科學方法、科學思想也是很好的材料。如,講氧氣時可以介紹燃素學說是怎樣提出的,這個錯誤的認識為什么能得到當時許多科學家承認。普利斯特利發(fā)現(xiàn)了氧氣理應可推翻燃素學說,但他卻與真理擦肩而過,而拉瓦錫卻利用氧氣的發(fā)現(xiàn)推翻了燃素說,提出燃燒的氧化作用,這一曲折過程包含著深刻的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使學生從前人的失敗中得到教訓,從成功中得到啟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
四、完善化學課堂評價,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也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中學生正是自尊心最強的時期,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存在著愛表揚、怕批評的強烈心理,所以,教師要善于從能力、知識、學習態(tài)度、情緒表現(xiàn)和合作精神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全面而科學合理的綜合評價,通過對學生的評價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自信心是學生學習成功的前提和重要的精神支柱,是保持最佳學習狀態(tài)的保證。如果學生在學習中缺乏自信心,意志薄弱,怕被老師批評、指責,就越來越容易采取逃避、放棄的態(tài)度,在心理上產生學習障礙和消極情緒。所以,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對學生自信心的培養(yǎng),多給學生舞臺去展示他們的優(yōu)點,教師要看到學生一點一滴的進步,對于在課堂中積極思考、交流與討論、發(fā)言的學生要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讓他們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使他們增強自信,提高化學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若能夠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如,談話法、討論法、圖示法、多媒體動畫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等,并把各種具體的教學方法有機整合,這將使我們的化學課堂教學更加生動形象、充實豐滿,使學生在主動參與課堂的過程中將三維目標很好地進行融合,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提高有效教學。
參考文獻:
[1]鄭永信.對探究性學習中學習情境創(chuàng)設的認識[J].化學教育,2006(1):28-29.
[2]李永紅.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化學教學思考[J].中學化學,2005(5):1-2.
[3]熊士榮,楊存印.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化學課堂教學設計[B].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9(6):20-21.
(作者單位 江蘇省泗洪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