硯,不僅憑藉悠久的歷史文化和藝術(shù)品位令文人墨客青睞,還以高昂的價值回報吸引著收藏者關(guān)注。
如今,幾大名坑都已「封坑」,現(xiàn)在銷售的都是以前開采的硯石,賣一塊就少一塊了,故硯石之收藏價值越來越高,升值潛力越來越大。
近幾年來大陸收藏投資藝術(shù)品市場行情大好,而硯石卻一直是個冷門收藏類別,未受到特別關(guān)注。
但在中國香港則是另一番景象。早在1994年的香港拍賣市場,硯臺就已受到收藏界青睞,其價格最高的時候就可達到十幾、二十萬(人民幣,下同)。10年後的香港,硯臺的價格已突破百萬。如2004年4月,香港蘇富比春季藝術(shù)品拍賣會上,「清康熙松花石雕夔龍紋硯」就以140.64萬港幣成交。翌年,香港蘇富比再次推出了「清乾隆松花石雕靈芝紋硯」,以191.2萬港幣的高價成交。
大陸市場漸入佳境
而大陸的硯臺市場,一直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tài),直到2007年,「江南第一拍」西泠印社拍賣首設名硯專場開始,硯石市場才受到收藏界的關(guān)注而風生水起。2007年7月,西泠印社拍賣推出大陸首屆「文房清玩·歷代名硯專場」,在該專場中,一方清代伊秉綬等銘大西洞端硯以96.8萬人民幣的價格奪魁,高出估價8倍。首場古硯拍賣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和成績,專場總成交額1832萬人民幣,成交率高達98.29%。
此後,名硯拍賣專場受到眾多收藏者的追捧。2008年,北京保利春拍推出「清康熙掐絲琺瑯禦制暖盒松花石雕鳳紋硯」,以168萬人民幣成交;2009年的一場拍賣會上,吳昌碩、沈石友、邵松年銘「和軒氏紫雲(yún)硯」最終以548.8萬元的高價成交,創(chuàng)下了當時文人硯拍賣的世界記錄。2010年,文人硯市場繼續(xù)升溫,西泠春拍「歷代名硯專場」82方拍品成交率100%,全場最貴的拍品是「吳昌碩銘、沈石友銘石破天驚端硯」成交價高達235.2萬人民幣。2011年,北京保利春拍上,一方清乾隆年間制「澄泥仿漢禦題詩硯」也以506萬人民幣高價拍出;而2012年5月,中國嘉德上拍的一方「紀曉嵐銘紫雲(yún)硯」更以586.5萬人民幣的高價成交。
如今,雖然明清硯臺為藝術(shù)市場主流,但並不表示宋以及宋以前的硯臺沒有投資價值。2005年,中拍國際推出的「唐代王丘六足蓮花奉雙鳳池歙硯」以126.7萬人民幣成交;2010年,北京瀚海春拍的「宋制洮河硯」也以58.2萬人民幣成交;2012年,一方「元至明元至桂馥銘大龍尾硯」更是以155.25萬人民幣的高價賣出。由此可見,它們也具有收藏潛力,只是相較精美的明清硯臺,我們欣賞、收藏的角度有所變化罷了。
原料市場面臨日漸枯竭
中國當代硯石的發(fā)展,面臨的一個相同難題是原料的匱乏。如果硯臺發(fā)展遭遇無米之炊,失去物質(zhì)載體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也就無法傳承下去。
歙硯與端硯、洮硯和澄泥硯並列為大陸四大名硯,其中尤以江西婺源的龍尾石為上品。目前,婺源唯一的老坑礦所產(chǎn)石料幾乎絕跡,新坑礦甚至歙縣附近地區(qū)所產(chǎn)的硯石料也將面臨枯竭之境,保守估計,歙硯最多只能開採10年左右;而位居四大名硯之首的端硯,業(yè)已進入「純庫存加工」時代。早在2000年,廣東省國土資源廳便把端石列入「保護性稀有礦產(chǎn)」名錄。2003年,肇慶市為消除非法開採,全面「封坑」,五六十個出產(chǎn)端硯的主要礦坑被鋼筋、水泥嚴嚴實實地封上了洞口。特別是老坑已封坑多年,無石可採,所有名坑,如麻子坑、坑仔巖、梅花坑、宋坑等端硯身價因資源稀缺而價格猛漲;而洮硯的生產(chǎn)也已走向「斷根」邊緣。如今,幾大名坑都已「封坑」,現(xiàn)在銷售的都是以前開採的硯石,賣一塊就少一塊了,故硯石之收藏價值越來越高,升值潛力越來越大。
如何鑒定學問大
通常來講,收藏硯臺,鑒定、選擇和保藏三個方面最為重要。
如何鑒定硯臺的優(yōu)劣?盡量收藏一些文人硯臺,最好有銘文,但缺點就是贗品較多,通常情況下是老硯新款??傊?,只要硯品、硯質(zhì)好,有文氣的就可以。
如何選擇新硯臺?收藏新硯臺,首先就選名家硯;其次,硯臺的形制和紋飾要有詩意,並且承繼文人正脈。
硯臺應如何保藏?首先,應保持硯臺的潔淨;其次,應避免硯臺暴露在乾燥的空間,以防硯面水分蒸發(fā),失去油潤;另外,由於硯臺用料、質(zhì)地不同,保藏硯臺也應因料制宜、區(qū)別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