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市場”,即以在校大學生為消費主體的消費者市場;與其他市場相比,高校市場的學生消費主體有著自身的特點,高校學生消費市場發(fā)展迅速,需求旺盛。學校超市在很大程度上是壟斷的,但同時又是競爭的,因為這個壟斷只是時間和距離上的有限性,還同時和校外的大型超市在競爭,如何才能留住那部分外流的人群,最大的增加校內超市的盈利? 本文將以陜西師范大學的新世界超市為例說明高校超市與的大型超市的競爭問題及改進措施,實現利潤的最大化問題。
關鍵詞:高校市場;超市;大學生;壟斷;競爭
高校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市場,高校超市是大學校園中一道亮麗的風景,高校超市的經營壓力較小,有穩(wěn)定的消費群體,并具有校園特殊性。但是,消費者流失的現象也不可忽視,超市應該意識到自己的問題,采取措施,培養(yǎng)師生的忠誠度,保證最大化盈利.
一、供給與需求以及價格
達到有效的供給是指提供學生老師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東西,日常用品,學習用具等。滿足現代大學生的消費特點。商品要有質量保證,才能贏得同學們的信賴,不斷地更新產品,滿足大學生消費的特點。
校園超市的需求函數。
1.超市商品的需求Q首先是商品價格P的函數,對超市內大多數商品來說,顧客的需求是隨著價格的上升而逐漸下降的.當價格小于校外大型超市P( 0)的時候,居住點或工作地在校老師和學生更樂于選擇在校內超市購買;但是一旦商品的價格高于校外的價格P0時,越來越多的人將會選擇集中時間去校外超市購物,導致校內超市的需求量急速下降,校內超市大多數物品的價格應當等于或低于校外超市的水平,這樣才能使收益P*Q最大化。
2.時間因素T:校學生周一到周五內很少有大段空閑時間,消費地就受到了限制,而周末,校外購物人數會增加很多。
3.交通因素s: 距離學校遠超過15公里的大型超市,對學生的吸引力明顯下降,因為來回一趟需要的時間比較長,比如,東大街的沃爾瑪超市對學生的吸引力就明顯低于政法學院對面的華潤萬家超市。
4.其他因素X:超市人員的服務態(tài)度,以及學生的偏好等因素。
綜上所述,校園超市的需求量為:Q=f(p,t,s,x)
要及時通過一些渠道去了解學生及老師的需求,減少由于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損失,實現最大化收益。
二、特殊消費者
在超市選購商品時,質量和價格是大學生們首要考慮的因素,由于學生的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購物時都是選擇性價比最高的商品.當今學生的各種社會活動都不斷增多,加上城市生活的氛圍,談戀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他們追求品質,價格,和品位的統(tǒng)一,雖然不一定買品牌,但質量顯然是非常重要的內容。
所以,進入高校市場的產品定價應該傾向于中低檔價格,大學生也是理性的經紀人,走進超市,見到如此之多的琳瑯滿目的物品,他們在資源(貨幣)有限的情況下,實現他們的消費滿足的最大化,使每1分錢都用在刀刃上,這種就實現了消費者均衡.
三、校內超市和大型超市相比之下的不足之處及改進措施
1.超市規(guī)模太小,商品種類有限,不能在很大程度上滿足學生的日常消費要求。所以適當的豐富產品種類,擴大規(guī)模,有利于提升盈利。
2.秩序混亂,人員太少,且工作不積極,三兩聊天現象嚴重。
一定程度上,由于管理不合理,員工沒有向經理等人匯報情況,這樣最高領導人就難以知道正確的信息,從而不能指定有效的措施來改善這一情況。因此,管理人員的方法也很重要,要采取一定的激勵制度,使得員工充滿激情的工作,為超市謀求更多的利益. 實行員工激勵制度,使員工最大程度的得到激勵,努力工作。薪酬是最為敏感和調動員工積極性的強有力的工具。它是員工的生存和發(fā)展的重要物質基礎,也是員工和老板之間緊密相連的紐帶之一,激勵具有有限性,它體現了激勵的成本和收益的所決定的激勵限度,人員激勵要把握好成本與收益的關系,爭取用最小成本獲得最大利益。設計薪酬要注意薪酬的內外部均衡,保證薪酬對外有一定的競爭力,對內能夠解決員工的公平感,并且要與績效掛鉤,保證按時發(fā)放不隨意拖欠員工的工資。
總之校內超市總體上來說盈利比較穩(wěn)定,因為其有穩(wěn)定的消費人群-大學生,但還存在一些因素,影響著盈利水平的進一步提高。所以要進一步提升盈利水平,就要注重上述提出的影響利潤增長的因素,并且想辦法解決這些問題,那么校內超市的盈利水平會突破現在的瓶頸。
參考文獻:
[1]崎 華:《企業(yè)員工的激勵的有效措施》.
[2]格里高利·曼昆:《經濟學原理》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3年.
[3]茅于軾:《生活中的經濟學》,暨南大學出版社,2003年.
[4]劉振亞:微觀經濟分析方法.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