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七年級學生的特點是好奇心強、模仿性強、生性好動,有意注意時間相對較短,而生物作為一門新增學科,學科性較強,與生活銜接較緊密。因此,可以在“以人為本”的新課標指引下,根據(jù)七年級學生的特點和學科特點進行高效課堂的開展,從而培養(yǎng)出對生物感興趣,并具備思考和較強動手能力的學生。
關鍵詞:初中生物;高效課堂;“以人為本”
初中生物是初中生正在進行生理和思維發(fā)育的過程中,最開始接觸的一門新課程,其實踐性極強,需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運用到觀察、分析、試驗、思考和總結等能力。對于剛開始接觸生物的初中生而言,要熟練并懷有濃烈興趣地掌握生物知識則比較難。同時,現(xiàn)在很多教師一味地使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為了省時間,一如既往地使用傳統(tǒng)的授課方式,造成學生對活生生的生物大千世界缺乏認知能力,并犯下簡單的常識性錯誤。為此,在新課標“以人為本”的思想指引和江門市蓬江區(qū)荷塘鎮(zhèn)提倡的“高效課堂”的倡議下,本人進行了開展高效課堂的探究和實踐,總結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體會。
一、備課:“以人為本”式地備學生、備方法
眾多老教師年復一年地教同一本書,心里總認為備課已經(jīng)不再需要了,上講臺就按照自己的舊方法授課。殊不知,這種落后了的授課方式省了教師自己的麻煩,但是卻因此而跟不上時代的腳步,造成學生興趣泛泛,成績平平。要做到事半功倍,備課是高效課堂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備課時不單單要備上課時的流程,更要備學生、備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新課標強調(diào)“以人為本”,強調(diào)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因此在備課中,必須在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認識到學生的地位,思考每個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并從學生的角度思考用何種方法解決,讓學生在此過程中學會怎樣學習。
教學方式是每個環(huán)節(jié)不可或缺的創(chuàng)造高效課堂的手段。因此,不能運用一成不變的教學方式,如一味講授式、一味引導式等??筛鶕?jù)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學生的學習性格來使用不同的、合適的教學方式。例如,在《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一課中,當學生在多媒體的播放下了解了細胞核是遺傳物質的信息庫這個知識點后,我在備課時安排了問題式的教學方法引出DNA是遺傳物質的載體——“那么,遺傳物質上的信息是怎樣在我們體內(nèi)存在的呢?”從而讓學生自然而然地思考并進行討論,得出結論。
二、上課:復習、思考、練習相結合
上課是進行高效課堂的關鍵體現(xiàn),如何在短短的40分鐘里,讓學生對新知識不單單認識,且能熟練掌握,并做到舉一反三呢?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1.課前5分鐘小測,喚醒舊知識
初中課程眾多,學生在每節(jié)課中跳躍,喚醒該節(jié)課的舊知識非常關鍵。教師通過小測,不僅可以了解到學生對舊知識的掌握程度,還能為學生學習新知識做好知識鋪墊,提高新知識的掌握程度。
2.新知識多方式學習,基礎練習題做鞏固
許多教師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總會犯老師說的比學生思考的時間多的錯誤,更有甚者,將新知識識記的知識點列出,讓學生背誦,這嚴重違反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填鴨式的教學更使學生愚鈍,無法提高自我學習的能力。教師應在了解學生舊知識的掌握程度后,以“舊知導新知”,以“淺知入深知”,利用講授式、談話式、歸納式、比較式、實踐式等多種方式進行教學。同時,教師在旁進行簡單思維的引導,避免“……是不是”“……對不對”等是非式的引導方式。例如,在《開花和結果》一課中,我原本想讓一位學生將解剖了的花的結構拿上講臺,放在展示平臺上展示,并告訴大家花的結構。但是由于展示臺臨時出現(xiàn)問題,因此缺少了展示的環(huán)節(jié)。在第二個班中,我改變了這種展示方法,采用了提問式的教學方法,將一位學生的作品拿上講臺,我一一舉起花的結構,提問學生該結構的名稱,并通過學生的回答來批改該學生的分類。通過后面的習題鞏固發(fā)現(xiàn),第二種方式顯然比第一種無展示的方式效果明顯,學生基本能在課堂上識記花的各個結構。
3.抓住上課后十分鐘,讓練習冊發(fā)揮作用
許多教師認為練習冊只是在課后做練習用,這樣不單時間上比較充裕,而且還能對學生起到復習鞏固的作用。高效課堂要求學生不但要學會知識,還要能熟練掌握和使用知識。因此,缺少了上課后十分鐘的練習冊習題鞏固,就難以讓課堂高效。而且現(xiàn)在的練習冊基本都有不同的難度習題,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使用,同時,學生在課堂上完成了習題,教師可以進行講評,以避免學生的誤區(qū)得不到及時的更正。我在第一年教學中,并未做到上課使用練習冊,而第二年教學中,我改變了方法,在上課后十分鐘好好使用練習冊,成績出來后,第二年的成績明顯比第一年的成績進步了。一位學生告訴我,每次上完新課,都覺得如果沒有及時做做習題,就很容易讓自己上課時產(chǎn)生的誤區(qū)延續(xù)到考試時。
三、課后:反思+借鑒+嘗試,高效課堂的提升
古人有云:知其然,亦應知其所以然。這告訴我們,知道課堂上可以這樣做,但是做得好不好,這個就得進行課后的反思和改進了。課后反思,嘗試借鑒使用別人的方法,也是提升課堂的高效性持續(xù)可行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例如,在膽汁乳化脂肪的演示實驗中,我按照課本的要求在課堂上進行了實驗的模擬,學生雖然從視覺上清楚地看到了實驗的過程和結果,并對膽汁可乳化脂肪有了形象的認識,但印象不深刻。我讓學生從家里自帶雞膽汁和花生油,在課堂上進行分組實驗,并用紙筆寫下實驗的結果和實驗結論。這樣的方式比演示實驗的課堂更為高效,不但讓學生對膽汁的作用有了深刻的理解,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留意生活細節(jié)的習慣,提高了學生動手實驗的能力,使他們對生物實驗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作者單位 廣東省江門市蓬江區(qū)荷塘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