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大部分中學生來說,古典詩詞是遙遠的,是陌生的,甚至是可怕的。對于大部分的中學語文老師來說,古典詩詞是美麗的,浪漫的,但對師生來說,古典詩詞都是難啃的骨頭。
那么,應該怎么教才能激發(fā)起學生的興趣,拉近他們與古典詩詞的距離呢?
一、每日一詩,見多不陌生
古典詩詞的教學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只有讓學生在長期的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才能對詩詞有那么一點點的感覺。
比如,我在課堂上堅持每節(jié)課介紹一首古詩詞,可從名句名篇開始,“寂寞沙洲冷”“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讓學生去找出這些篇章,自己去理解詩詞的意思,并制作成幻燈片,在課堂上與其他同學分享。也可以讓學生來介紹自己最喜歡的一首詩,或者一句詩,講清楚詩歌的意思即可,以此增加學生對詩詞的了解,讓學生對古典詩詞不再陌生,也讓學生覺得古典詩詞不一定都是那么晦澀難懂,并逐步產(chǎn)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
比如,有學生制作了李清照的《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一詞的PPT來和大家一起分享,配上背景音樂安文演唱的《月滿西樓》,古香古色,在講解完詩詞之后,學生又重點講解了對最喜歡的“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句的理解。又比如,有學生制作了關于陸游的《釵頭鳳》一詞,并順便介紹了背景——陸游與唐婉的愛情故事,還介紹了另一首唐婉的《釵頭鳳》,還有學生介紹唐寅的《桃花庵歌》,重點向大家介紹歷史上真實的唐寅,與大家通過周星馳的《唐伯虎點秋香》所認識的唐寅是完全不同的。還有蘇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罚脝柕摹堆闱鹪~》,杜甫的“三吏”“三別”等等,只有廣泛地涉獵,增加對古典詩詞的了解,才能激起學生學習古典詩詞的興趣。
第二學期,我增加了難度,學生幻燈片的內(nèi)容只能顯示他要講解的詩歌,然后按照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語言來為大家解讀這首詩,按照題目—作者—背景—詩歌大意—情感—表現(xiàn)手法的順序來為大家解讀。增加了對學生自我表達能力、語言組織能力等的訓練。在學生解讀完之后,教師再適當點撥、提醒,或者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來思考、回答。
通過這樣的每課一首詩,學生見識了許多古典詩詞,并且也在古典詩詞的解讀過程中,慢慢了解了詩歌的許多特征,比如,理解詩歌大意時要注意語序的調(diào)整,詩歌中運用了多種多樣的表現(xiàn)手法,如借代、比喻、用典、借景抒情等等,中國古典詩歌中常見意象的含義等等,長期的耳濡目染之后,在高三的詩歌專題復習中學生或許就不會對古典詩詞的鑒賞感到陌生了。
二、增加積累,厚積才能薄發(fā)
除了廣泛地涉獵,增加了解之外,應該讓學生有適當?shù)姆e累,這要通過背誦。除了課本上要求背誦的詩詞,課外的一些學生喜歡的、覺得好的詩詞,也應該背下來,或者單純背名句,意思不了解也沒關系,先背,古語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且詩歌本來就是情感性的東西,靠的更多的是心靈的意會,特別講究“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當然,積累得多了,接觸多了,學生就會經(jīng)常運用到古典詩詞,并不自覺地運用到作文中去。
三、詩詞歌曲,交相輝映
可通過研究性學習或者選修課等活動讓學生自行探討中國古典詩詞在現(xiàn)代流行歌曲中的運用。在現(xiàn)代流行歌曲特別是中國風的歌曲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許多古典詩詞,比如,周傳雄的《寂寞沙洲冷》一句,運用了蘇軾的《卜算子·缺月掛疏桐》,比如,王菲演唱的《明月幾時有》出自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許嵩的《如果當時》“與你若只如初見,何須感傷離別”化用了納蘭容若的“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四、學以致用,厚積才能薄發(fā)
現(xiàn)在,很多高考優(yōu)秀作文中常有古典詩詞的影子,可引導學生有意識地運用一點,當然,前提是對詩歌本意的透徹了解,運用得恰到好處,而不是亂用、濫用。
作文中如果能運用上一兩句恰到好處的詩詞是可以加分不少的。比如,“范仲淹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是何等無私的情懷,是何等純潔的品質,有如此胸懷的人,能不走向生命之滿的那一刻嗎?魯迅說‘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是何等分明的愛憎觀,是何等偉大崇高的人格?有如此胸懷的人,能不走向生命之滿的那一刻嗎?生命之滿,在于你人格的偉大,在于你執(zhí)著的追求,在于你艱苦的奮斗,在于你無私的奉獻?!蹦茉谖恼轮星‘斶\用一兩句詩詞,不僅增加了文章的詩意,也增加了文章的深度。
總之,如果學生有了興趣,有了對詩詞較多的了解,再去讀詩詞或許就沒那么難了。當然,這是一項需要時間、堅持、耐心的嘗試,至于效果如何,有多大效果,還要看學生個人的領悟能力。
(作者單位 福建省泉州晉江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