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物學是一門實驗性科學,大量的實驗、觀察、操作、思考、探究、討論意味著生物學習過程的活動性,學生要獲得生物學知識,既要動手,還要動腦。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就十分強調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動起來,激活學生的情緒,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充分地、真正地參與到教學中,感受學習的樂趣,讓教與學達到最好的效果?;顒釉⑸飳W知識于學習,探究于行動之中,既體現(xiàn)了生物學知識的科學性,又符合學生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故能大大激發(fā)學生學習生命科學的興趣。
關鍵詞:生物課堂;心動;行動;感動
讓課堂充滿生機,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課堂,是新課程理念的要求,也是我一直以來探尋的目標,如何才能讓學生在生物課堂中全身心地動起來,感受學習生物的樂趣,以下是我在教學中采取的一些措施。
一、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心”動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比绻覀兡茉诨顒拥钠鹗茧A段多著筆墨,多動腦筋,使創(chuàng)設的教學活動情境具有針對性、趣味性、創(chuàng)造性,引起學生發(fā)自內心地去學習知識,活動中常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利用新聞導入
在學習“傳染病及其預防”時首先利用新聞聯(lián)播中世界衛(wèi)生組織關于“甲型流感波及260多個國家,造成很多人死亡”的報道,使學生產生“甲流是什么?。烤谷蝗绱说目膳?,什么原因能引起甲流?我們能不能被傳染?”等等的疑問,同時激發(fā)學生學習傳染病的熱情。
2.利用歌曲導入
課間教師播放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音樂停止,教師詢問學生:“你們知道剛才聽到的是什么歌曲?”是的,一曲高亢嘹亮的《美麗的草原我的家》,讓我們想到了萬物生機勃勃的景象,而世間萬物能生生息息世代繁衍,是因為它們有著生殖、發(fā)育和遺傳的基本特征,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生物的生殖與發(fā)育》。
3.故事導課,激發(fā)興趣
在學習“生物的遺傳和變異”中,我講述了愛因斯坦的逸事:美國的舞蹈女明星拒絕了許多風流瀟灑的公子哥們的追求,卻寫信向長相普通、不修邊幅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求愛,她寫到:“如果我們結婚,我相信我們的后代一定會像您那樣聰明,像我一樣漂亮?!蓖瑢W們不禁想:如果他們真結婚了,她能夢想成真嗎?通過故事情境,能激起學生的探究興趣。
二、自主探究,讓學生“行”動
在生物課堂教學中,動用探究模式組織教學活動,真正地讓學生的手、腦一起動起來,能較大程度地激起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興趣,并加深學生的印象,激發(fā)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從學生熟悉的或感興趣的社會現(xiàn)象、自然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中揭示一些有科學研究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分析解決,以引發(fā)學生的認知需要,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求知欲。
三、鏈接媒體,讓學生“感”動
1.視覺的動感
多媒體可以化靜為動,化虛為實,化抽象為直觀;拓寬和加深課堂學習的內涵和外延。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學內容是通過黑板加粉筆式的模式呈現(xiàn)出來的,再通過教師的口授“滿堂灌”,這既單調又呆板。而多媒體技術通過播放圖片、動畫等,使學生的感官受到最直接的沖擊,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促進學生主動發(fā)展。
2.內心的感動
例如,在學習兩棲動物的生殖發(fā)育一節(jié)結束本課時,我是這樣激勵學生的:“作為中學生我們不僅要從自己做起去保護環(huán)境,也要教育我們身邊的人一起來愛護環(huán)境,愛護我們共同的家園。我們堅信,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的明天將更加美好”,呼吁大家一起來保護環(huán)境,保護我們的家園。
總之,在教學中,我們教師要通過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引導學生積極用眼、用口、用腦,在活動中啟動多種感官去獲得直接經驗,讓學生在實踐和體驗中獨立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動手的欲望和操作的能力,讓學生發(fā)自內心地學習生物。這就像大連教育學院生物教研員劉霞老師經常對我們說的“讓學生在生物課堂上,始于快樂,止于智慧”,讓學生學得輕松、樂學、愛學。
參考文獻:
[1]劉樹安.傳統(tǒng)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的比較分析.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3.
[2]王永勝,沈雁.新課程理念下的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3]關文信.新課程理念與初中生物課堂教學實施.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作者單位 遼寧省瓦房店市第三十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