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家維特根斯特說:“一個人真正的生命就是他的思想,因此說,教師的尊嚴在于有思想,教師應該是一個有思想的人?!痹谖铱磥?,語文老師更應該是一個有思想的人。因為,語文是最接近學生心靈的學科,語文教師最有機會讓自己的心靈與學生的心靈交流,最需要讓自己的思想與學生的思想相碰撞。語文課堂就是一個無限廣闊的舞臺,語文教師和語文課堂上的學生,都應該是這個舞臺上恣意讓自己的靈魂舞蹈的舞者。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很骨感。在應試教育沒有完全改變的教育背景下,在以分數(shù)來衡量學生水平和教師能力的考核標準的情況下,語文教師往往寧愿把自己的棱角磨平也不敢拿上百名學生的前途去做嘗試,于是,平庸的語文教師越來越多,有個性的語文教師越來越少,而有思想的語文教師更是鳳毛麟角。蘇州星海實驗中學的史金霞老師顯然是鳳毛麟角中極富個性、獨具特色的那一個,她的教學案例告訴我們:語文課不但很有味,而且可以“很好玩”。
史老師的教學理念重新喚起了我們對語文的種種思考:語文教什么?怎么教?這都是古老卻常新的話題,也是讓每一個語文教師倍感困惑的問題。千年以前,一次平常的“侍坐”,一個貌似不經(jīng)意提出的話題“言志”,偉大的教育家孔子以聊天式的輕松方式對他的弟子們進行了一次理想教育,也給我們后世的教育者上了鮮活的一課:教育的根本是要把學生培養(yǎng)成人格完善的具有大境界的人,而教育的方式可以如此隨意,如此輕松。
以涵養(yǎng)學生的性情,完善學生的人格為教育使命,沒有哪一門學科比語文更具有優(yōu)勢。本著這樣的教育思想,能認識到身為教育者的責任之重大,語文教師就更應該多動腦筋多下苦功,盡力把三尺講臺拓展成一片無垠的天空,讓學生在這樣的思維空間中自由馳騁,老師,不應該成為束縛學生思維的繩索,而應該是解放他們思想的引導者。然而,我們動輒以高考為幌子為自己平庸的、僵化的、單一的教學模式找借口,歸根結底,是我們不愿意在這一方屬于我們自己的舞臺上苦心經(jīng)營。固然,史老師音樂課式的語文課不能成為語文課的常規(guī)課型,但至少可以成為無數(shù)課型中的一種,可以是一種借鑒、一種嘗試。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史老師給我們的不僅僅是“語文課可以變得很好玩”,而是語文課可以上得更豐富、更靈活、更深刻。當然,實現(xiàn)這個目標的前提是語文教師自身首先要情感豐富、思維活躍、思想深刻。
貧瘠的思想荒漠上終難開出智慧的花,把心靈的土壤改良成沃土,讓智慧的種子生根發(fā)芽,則思想者的心靈花園一定會花開似錦、香飄萬家。
沒有反思就沒有進步,沒有進步就沒有超越,人生正是在一次次的自我超越中實現(xiàn)著自我價值,我愿在這樣的反思中讓自己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一個幸福的耕耘者。
(作者單位 陜西省神木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