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體育課堂運用“四式”教學法能夠打造高效體育課堂。其中,“分層式”教學,能激發(fā)學生的練習積極性;“幫扶式”教學,能增強學生的關愛之心;“處方式”教學,能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拓展式”教學,促進學生技術的實踐運用。
【關鍵詞】初中體育 高效課堂 教學方法 探析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20-0130-01
課堂效率實質就是檢查教與學雙邊活動是否同步的評價尺,即教學進度與學生掌握度是否同步,同步用時越短效率就越高。因此,教師高效教的策略與學生高效學的策略的同步性是值得廣大教育工作者引以為思的。多年來,本人就怎樣提高體育課堂效率而一直努力探索和研究,通過課余的搜集整理、課后及時的教學反思,以及教學中點滴的實踐,總結出了幾種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策略,在提高教學效率的同時也真正體會到了教學的樂趣。
一 “分層式”教學,激發(fā)學生的練習積極性
體育課堂應關注學生差異,作為學生活動與練習的組織者和策劃者,體育教師需充分考慮到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重過程輕結果,重方法輕“填鴨”。注重學生的練習態(tài)度和參與程度,針對不同的學生寄予不同的期望。因此,實踐課堂操作中,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性別與身高情況、體質狀況、認識結構、學習特點等方面的差異來進行分層教學,設計多種不同難易層次的技術規(guī)格要求和技能達成要求,力求讓每一位學生都成為體育課堂的主人,力求讓每一位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例如,在進行山羊分腿騰躍教學時,筆者設置了人羊、低羊、中羊及高羊四個不同高度層次的練習場地,由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練習情況和掌握程度,針對練習難度和學習目標有選擇性地進行自主學練。其練習參與度和練習強度毋庸置疑,能表現(xiàn)出積極的熱情,濃厚的興趣及挑戰(zhàn)新高度時的緊張與興奮,充分促進了目標的達成,真正做到了讓每一位學生都是成功者,同時也真正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有效縮短了學生間的技能差異。
二 “幫扶式”教學,增強學生的關愛之心
針對學習失敗的同學,體育教師可根據(jù)學生各種失敗的實際情況作認真細致的分析,究其原因,查其緣故,及時有效地制訂計劃,科學分組系統(tǒng)訓練。對于學習較好的同學,教師應積極引導積極鼓勵,鼓勵其參與“幫扶工程”,幫扶那些未過關的弱勢群體??刹捎靡粠鸵?、多幫一、多幫多等不同的幫扶方式,把自己的心得體會、成功訣竅毫無保留地教給其他同學。看到同學間專心細致的交流,手把手的講解示范以及熱情洋溢的鼓勵,筆者的內心無比的愉悅。這種“幫扶式”教學的好處在于受幫的學困生能在同學關愛的氛圍中勤學苦練、積極奮進,從而杜絕了內心的自卑感,感受到了同學關愛的溫暖,同時又增加了一份責任感,一份不辜負同學幫扶的責任;對于施幫的學生則能進一步鞏固技術、精化技術,使技術動作理論化,在精心輔導的同時,增強了同學間的團結友愛,培養(yǎng)了其幫助弱勢群體的大愛之心,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三 “處方式”教學,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
根據(jù)不同學生的技術掌握情況及技能狀況科學合理地制定“運動處方”非常重要,設計“處方”時要做到科學嚴謹、因人而異、因人施方,做到好技術向好技能的合理過渡。具體地講,對技術動作掌握得較好的學生所設計的“處方”是應加強體能訓練、力量訓練。根據(jù)中學生生長發(fā)育的特點及國家體質健康標準,最好采用與技術規(guī)格相同或相近的體能力量訓練,有利于防止已有技術動作的破壞。例如,實心球的力量訓練可以采用橡皮帶訓練法,即把橡皮帶的一端固定在肋木上,高度齊腰,另一端則背向肋木雙手抓于頭上,向前移動適當距離致前臂向后形成滿弓止,雙腳站立依照個人習慣,可前后站立也可左右站立,繼而深吸氣、屏氣、發(fā)力,雙臂經頭頂直臂向前擲出,重復10~20個為一組,練習3~4組為宜。此法接近實心球投擲技術規(guī)格,既鍛煉了腰腹力量也提高了手臂力量,效果很好。對技術掌握較差的學生所設計的“處方”是技術動作強化訓練,想象模仿日常生活中相同或類似的技術動作加以訓練。同樣以實心球投擲為例,想象生活中的雙手握斧劈柴、雙手握棍打豆谷等,由背后向下劈打轉化為向額前上方。此法相似于實心球投擲技術,學生可以模仿動作,體驗用力順序,感覺動作?!疤幏绞健苯虒W最大特點是抓準動作細節(jié),因材施教,因人施方,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的技術動作及技能狀況進行科學合理的改善提高。
四 “拓展式”教學,促進學生技術的實踐運用
按照運動技術的形成規(guī)律,當學生技術掌握到一定階段時即達到技術的自動化階段,也就是動作的動力定型。因此,很多體育教師很重視學生正確技術動作的動力定型,卻忽視了運動技術的拓展式練習,忽視了所學技術的實踐運用及與其他技能的綜合運用。比如,教會了學生籃球的運球、傳接球、投籃等技術卻不讓學生進行籃球實戰(zhàn)的教學比賽。“拓展式”教學旨在學生正確掌握技術動力定型的基礎上,進行技能的實踐與生活運用。教師科學合理地引導鼓勵學生活躍思維、豐富想象、暢所欲言、交流心得,大膽實踐,最終實現(xiàn)拓展。例如,前滾翻后的拓展練習,可聯(lián)系遠撐前滾翻、魚躍前滾翻等,還可以設置障礙絆倒后接前滾翻、從高處跳下接前滾翻等接近于生活的實踐運用。追求一種當學生走出課堂時帶走的不僅僅是知識和技能,還帶走充滿自信的教學效果,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體育觀,充分體現(xiàn)體育課程的育人價值。
綜上所述,針對分層式、幫扶式、處方式、拓展式,這四種教學方法進行比較各有千秋,有其優(yōu)點也有其缺點,呈現(xiàn)相對獨立又相互補充。因此,在體育實踐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jù)教學對象、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組織等的不同有選擇性、靈活地運用“四式”教學方法,也可以將這四種方法科學合理地組合運用。只有這樣,才能充分汲取“四式”教法的精髓,充分發(fā)揮它的優(yōu)點長處,從而避其不足。真正做到人人有進步,人人有突破,人人都是成功者,同時也真正體驗到了新課程標準理念的深遠意義。何愁高效體育課堂不是指日可待呢?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