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疑問代詞“誰”的疑問用法和非疑問用法,然后通過對留學生習得“誰”的語料庫的研究,發(fā)現留學生習得疑問代詞“誰”時,比較容易習得其非疑問用法,本文對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進行了簡單的分析。
【關鍵詞】疑問代詞“誰” 疑問用法 非疑問用法 習得
【中圖分類號】H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20-0010-02
疑問代詞,就是指表示疑問意義的代詞。漢語中疑問代詞“誰”往往詢問特定的人,可以指一個人,也可以不止一個人。從語法功能上看,“誰”可以作主語、賓語和定語(王凌,2009)。一般情況下,“誰”是用來表示疑問用法的。但在特定的語境下,即與某些詞共現時,“誰”的指稱范圍發(fā)生變化,不再表示疑問,而表示任指、虛指和定指(張伊瓊,2009)。這些被稱為疑問代詞“誰”的非疑問用法。持此觀點的學者很多,如王力(1985)、劉月華(1983)、邵敬敏(1996)等。
一 疑問代詞“誰”的用法
1.疑問用法
第一,“誰”在句中作主語時,可以是及物動詞作謂語的句子。例如“誰動了我的奶酪?”“誰幫你學英語?”“誰做的這項工作?”也可以是不及物動詞作謂語的句子。例如:“誰在哭?”(“剛才誰哭了?”)“誰在跳舞?”也可以用于判斷句。例如:“誰在門口?”“誰是你爸爸?”“你爸爸是誰?這時,“誰”既可以放在句首,可以放在句尾。另外,“誰”也可以用于形容詞作謂語的句子當中,如“你們班誰最高?”等,后面可以直接跟形容詞作謂語,不需要系動詞。
第二,“誰”在句中作賓語時,后面通常是及物動詞。例如,“你想見誰?”“你剛才贊揚誰勇敢了?”
需注意的是,“誰”不能作不及物動詞的賓語,要想帶賓語必須借助于介詞。如“他在為誰工作?”“你替誰出的這個主意?”“我能跟誰講?”此時“誰”通常位于介詞后面。
第三,“誰”在句中作定語的情況比較簡單,通常構成“誰的……”的形式。例如,“誰的書丟了?”“你在修誰的電腦?”“這些房子是誰家的?”
2.非疑問用法
第一,任指用法。“誰”表任指,指代的對象具有普遍性意義,可以是一定范圍內的所有對象或任一對象,用來強調“任何人”或“任何事”,其后常用“都”“也”“不論”“不管”“無論”等詞語搭配,形成一定的句法格式(王凌,2009)。如以下例句:
“不論誰挨打,只要不是你,你就不管?”
“喪事一切又是哥哥的錢,不管誰的錢吧,反正不能不給死鬼個體面發(fā)送?!?/p>
“誰都有辦法,哪里都有縫子,只有祥子跑不了,因為他是個拉車的?!?/p>
“誰也不希望他出事。”
有時也會出現“誰”和“無論/不管”“都/也”三者共現的情況。例如,“至于救你父親,無論是誰,看見他在地上爬著,都得把他拉回家去!”
值得注意的是,這類格式出現的句類有細微的差別。一般說來,“誰都”句式既可以用在肯定句中,也可以用在否定句中。而“誰也”句式則往往用在否定句中,其后往往帶“不”,構成“誰也不”句式。
另外,“誰不+動詞……”類也表示任指,相當于“每個人都”“任何人都”。例如,“誰不想有這樣的哥哥?”
“我正兒八經地說,‘誰不喜歡有個響亮的名字?!?/p>
這一格式的“動詞”前還可以插入能愿動詞,形成“誰+能愿動詞+不+動詞”。例如,“丁經理的吩咐,誰敢不遵呢!”
最后,還有一種固定格式“誰……誰……”,兩個“誰”指相同或不相同的人。舉例如下:
“誰先到誰買票?!?/p>
“誰想好了誰回答我的問題?!?/p>
“他們倆誰也不比誰差?!?/p>
“他們幾個人過去誰也不認識誰?!?/p>
前兩句的“誰”指同一個人,在句中作主語。后兩句中的“誰”指不同的人,常用于否定句。
第二,虛指用法。虛指性的“誰”,指代的對象不是實際存在的某些人或某個人,而是指句子主語或言語者不知道也說不出的某個人,或者某些人或對劇中所提關于“誰”的問題不感興趣,答案是什么也無所謂??蓸嫵伞罢l知道”“誰料想”“誰知……”等固定格式(王凌,2009)。舉例如下:
“看他樣子并不強壯,誰知道卻得了世界冠軍?!?/p>
“誰知道孩子原來是這么不好養(yǎng)?!?/p>
“當初他在大學里是尖子生,誰知他現在變成這個樣子?!?/p>
“我以為你們進行得很順利,誰料想會發(fā)生這樣的事。”
這一類結構多用于句首。在有些句子中,如果去掉并不影響基本意義的表達,可看做插入語。虛指意義的“誰”還可指不知道或無須說出或說不出姓名的人。例如:“哭聲,又是誰家的哭聲,隨著秋風,伴著敗葉,悲悲戚戚地傳來。”(馮德英《山菊花》)
有時也表示代替轉述別人的話時所列舉到的人。例如:“他有條不紊地布置任務,誰誰擦玻璃,誰誰打水拖地?!?/p>
當人們轉述別人的話時,為了避免用詞的累贅,列舉到的人常不直接說,而用“誰”的疊用形式“誰誰”代替。“誰”的這種用法,多為列舉使用。例如,母親說了許多村中的事情,說誰誰家的女兒出嫁了,誰誰家的孩子考上大學了。
第三,定指用法?!罢l”的定指用法是指“主語”已經明確知道“誰”所指稱的具體對象,或者“主語”對句中所提及關于“誰”的問題不感興趣,但知道問題的答案,可是“主語”對答案是什么并不關心(王凌,2009)。舉例如下:
“我心一煩,把電話掛了,對著一支煙剛抽了兩口,突然反應過來是誰來的電話?!保ㄍ跛贰陡〕龊C妗罚?/p>
“小二黑說:‘你說去哪里就去哪里,到邊區(qū)政府你也不能把誰怎么樣!走!’”(趙樹理《小二黑結婚》)
“他立刻知道他是誰了?!?/p>
“我看清了他是誰,他就是王主任。”
在已知所指對象是哪一位的情況下用定指性“誰”來指稱這一已知信息往往帶有些顧忌、設想、故意繞圈子或加強氣勢的意味。如第一和第二例句。第三和第四例句通過“知道”“看清”這樣的術語表示“已經清楚答案”,明確說明“主語”已經知道了關于“誰”的這個問題的確切答案。
還有一類句子表示“提醒”。即不是說話人不知道“誰”指稱什么,而是提醒聽話人某些被忽略的部分。這些被忽略的部分通常由“誰”指稱,有時在后續(xù)的小句中會明確“誰”的答案,有時會隱含在語境中。例如,“別忘了是誰把你教會的,沒有老師就沒有現在的你?!薄昂煤梅此及桑烤拐l對你的幫助最大?!鼻罢呓o出了聽話人已經知道的答案,后者只是為了提醒聽話人注意。
二 留學生對漢語疑問代詞“誰”的習得情況
本文以中山大學語料庫已完成的中高級留學生的作文為語料,研究了留學生習得漢語疑問代詞“誰”的情況及疑問用法和非疑問用法的次序。
1.習得情況
本研究對中1、中1A、中2、中3、中4、高1、高2共7個班的237名留學生作文語料進行考察,統(tǒng)計出了留學生疑問代詞“誰”的習得情況(見表1)。
從表1中發(fā)現,在這237名留學生中,有29人使用了“誰”這個疑問代詞,約占12.24%。說明習得疑問代詞“誰”對留學生來說還是有一定的難度。而且,從不同等級的班級習得人數中發(fā)現,留學生在習得過程中出現了某種程度上的遺忘和退化。如在中1班時,有8人使用了“誰”,到了中2班,沒有人使用。中3和中4班又開始使用。整體上呈波谷狀分布。
2.習得兩種用法的次序
研究發(fā)現,在使用“誰”的29人中,有3人使用疑問用法,有26人使用非疑問用法。這說明大部分人比較容易習得“誰”的非疑問用法,而語法上相對簡單的疑問用法卻很少人使用。原因可能是“誰”的非疑問用法大多是固定句型,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頻率較高。這一點可以從表2中對兩種用法的分析中看出來??梢钥匆韵铝魧W生的例句:
“誰沒有上街買過東西呢?應該說這是很簡單的事?!保ㄖ?,盧旺達)
“誰也不讓誰,服務員也覺得焦急極了。”(中1,越南)
“一定發(fā)生了誰不知道的事情?!保ㄖ?,韓國)
“如果誰來找我,給他看這張紙條?!保ㄖ?,日本)
“誰知他的父親把錢全用來賭博!”(中4,日本)
三 結束語
疑問代詞“誰”有兩種用法,即疑問用法和非疑問用法。其中,非疑問用法分三種情況,包括任指、虛指和定指。本文通過對留學生的使用情況進行分析,發(fā)現留學生習得“誰”這個疑問代詞還存在一定的難度。同時,有一點令人費解的是,與語法結構相對簡單的疑問用法相比,他們更容易習得非疑問用法。這可能與日常使用頻率有關,我們很容易把這些結構當做記憶性套語。
參考文獻
[1]王凌.漢語“誰”與英文“who”的疑問用法[J].文教資料,2009(3)
[2]張尹瓊.疑問代詞“誰”的非疑問用法考察[J].文教資料(初中版),2004(15)
〔責任編輯:王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