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黨積極分子是黨發(fā)展壯大的后備力量,對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yǎng)教育工作的實效直接影響發(fā)展大學生黨員工作的質量和可持續(xù)性。二級黨校作為大學生積極分子培養(yǎng)教育的重要陣地,隨著高校擴招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數量不斷擴大,二級黨校在培養(yǎng)教育工作方面壓力越來越大。
1 二級黨校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培養(yǎng)教育的基本現狀
1.1 大學生參加黨校學習積極性不高
學生從大學一年級入學伊始,便開始積極遞交入黨申請書。從遞交申請書的時間段來看,大學一年級比例最高,可見學生跨入大學校門后,具有較高的政治熱情,加入黨組織的愿望是很強烈的。但大部分學生對黨的認識程度還停留在樸素的感性階段,并未對黨的理論知識有較為深刻的了解,也未形成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因此自動自覺參加學習的要求不高。
大學生進入大學后,專業(yè)知識的學習任務很重,加之參加豐富多彩的活動課余時間所剩無幾,大學生參加黨校學習時間和精力有限。而且傳統(tǒng)的理論學習往往采取專題講座或集體討論、撰寫培訓心得等形式進行,形式比較單一,內容比較枯燥,學生往往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不高或學習效果不顯著。
1.2 二級黨校教師隊伍來源單一,師生比例不合理
二級黨校的教師主要由專職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教師和思想政治輔導員擔任,但是實際工作中輔導員成為培訓教師的主體,輔導員對黨的理論知識掌握的扎實程度和理論修養(yǎng)水平有限,使黨校培訓的教學效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隨著高校擴招學生數量增多,相應大學生積極分子的隊伍也在不斷壯大,二級黨校的培訓人數不斷增多。師生比例嚴重失調,一般一個培訓班學員多的要達到200~300人。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很難達到因材施教,只能以講解理論知識為主,無法照顧到不同學習程度不同基礎的同學,難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1.3 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聯(lián)系不緊密
在黨校課程內容的設置上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lián)系不夠緊密,學生不能即時的用課堂上的所學和收獲來指導自己解決平時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在學生看來黨校培訓的內容距離自己的生活遙遠,很難產生認同感。
1.4 教學形式單一
二級黨校的教學由于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教學多安排在學生的課余時間進行,教學形式也多以理論講授為主,學生容易感到枯燥,無法產生興趣。缺少實踐和調研等多種生動的教學形式,學生很難對黨的理論知識和我們黨的先進思想有感性的認識。
2 改進二級黨校積極分子培訓的對策
2.1 大學生積極分子參加黨校培訓主動化
學生進入校門伊始,抓住新生入學教育的契機對新生進行黨的基本知識理論的啟蒙教育。從低年級啟發(fā)引導學生,將學生對黨的樸素感情轉化為對黨的理論知識更為深刻的理解,逐步培養(yǎng)自身共產主義的堅定信仰。
2.2 二級黨校教師隊伍來源多元化
二級黨校的教師除由高校中“兩課”教師、教師黨員、輔導員擔任外,還應積極吸納校園內外的優(yōu)秀共產黨員作為兼職教師,擔當起二級黨校的授課任務。這些優(yōu)秀的共產黨員本身對向往加入黨組織的積極分子來說,具有行為上的示范和感召作用。同時吸納優(yōu)秀的高年級或畢業(yè)生黨員進入二級黨校,協(xié)助黨校教師開展培訓工作。這些學生具有與大學生年齡接近、容易溝通的特點,他們所起到的榜樣作用更為突出,對大學生積極分子具有更大的影響。
2.3 改進課程形式,增加實踐討論學時
在教學活動中引入大量的實踐活動。如開展社會實踐開展社會調查,通過實踐使大學生積極分子真切的了解社情、國情、民情,在生活中感受到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的落實和實施情況。通過這種走出校門接觸社會的全新學習方式,有助于青年學生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加深對黨的方針政策的理解。從而將黨的正確主張,化為自身的自覺行動,指導自己的生活學習。
開展社會服務,組織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走入學校開展教育服務,走入敬老院開展愛心公益服務、走入社區(qū)開展專業(yè)用自己所具有的專業(yè)知識為廣大群眾服務,在活動中培養(yǎng)自己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提高用所學知識服務社會的能力。
在校園內進行的培訓中,增加小組討論學時。討論分小組進行,每組人數控制在10人以內,由一名黨員教師或高年級學生黨員負責組織。就學生感興趣或與大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如大學生就業(yè)、考研、學習等展開討論,在充分暢所欲言的同時,把握學生思想的正確導向,幫助學生糾正一些偏激和片面的想法。通過多種形式的實踐、討論等教學形式使學生在生活中感受到黨性的真諦。
2.4 課程強化黨史教育,貼近學生生活
在二級黨校的課程內容設計上,要突出對黨史和黨的基本知識教育。是入黨積極分子對我們的黨的發(fā)展歷程有一個清晰的掌握,了解黨艱苦卓絕的奮斗歷程和帶領人民取得的豐功偉績,增強廣大積極分子對黨的認同感。感受到每一名黨員和自己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所肩負的神圣使命。激發(fā)大學生加入黨組織的熱情,堅定共產主義的信仰和追求。同事在課程內容上要力求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在黨校的課堂上對大學生普遍關注的社會時事熱點給予充分的重視,引導學生正確的明辨是非,看待紛繁復雜的世界政治形勢,培養(yǎng)自己正確看待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