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習作教學應立足生活,關注孩子們的心靈,堅持以“學生為本,生活為源泉,激趣為首要,實踐為主”的基本理念,構建自由、開放、和諧的習作教學模式,點亮學生心中的明燈,打造高效習作課堂。
關鍵詞: 語文教學 以生為本 構建模式 習作教學
針對學生怕寫作、教師怕教作文的現(xiàn)象,我們要努力踐行“學生為本,生活為源泉,激趣為首要,實踐為主”的基本理念,打破習作教學陳規(guī)、作文課堂界限,改進習作教學方法,注重習作命題策略探究,拓寬習作指導空間,大力倡導把習作指導延伸到課外,引導學生事先輕松獲取習作所需,努力擺脫“課”的限制和“教”的束縛,構建自由、開放、和諧的習作教學模式。
一、習作內容生活化
指導學生隨時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學會生活,積極引導學生自主表達自己熟悉的生活,真正做到“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寫我口”,探索出“生活化習作教學”的習作指導模式和策略,總結出一套符合兒童習作規(guī)律的寫作能力的評價方法和體系。學校要從“生活”入手,采用多種方法和手段,促進學生真正“關注生活,自主感受”,引導學生開闊思路,讓他們不受拘束地自由表達生活中的見聞、感受和想象,力求讓生活進入作文課堂,讓作文進入兒童生活,并以生活作文教學推動兒童綜合素質的全面發(fā)展。對于學生來說,習作就是用筆描述生活,言說背后人物的心靈世界。而豐富的生活經歷是想象的基礎,只有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想象,習作才可能是真實的、陽光的。如在“1+1=?”的教學想象中,有位學生的想象就非常大膽。“爸爸是‘1’,媽媽也是‘1’,他們‘加’在一起生下了我,組成了一個小家。爸爸是醫(yī)生,媽媽是教師,而我是小學生。爸爸其貌不揚,辦事細心,還很幽默;媽媽呢,長得漂亮,還會彈鋼琴,但愛嘮叨;我呢,長得有點秀氣,平時喜歡在同學面前講笑話什么的……我們幸福的一家就是一個美麗的數(shù)學算式:1+1=3”。多么富有想象力的孩子。這是老師引領他們觀察生活、認識生活,大膽從生活中擷取素材進行藝術加工的結果。
二、習作形式個性化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要?!苯處煈鶕?jù)這一理念,積極引導學生通過習作,表達個人所見、所思、所想,展現(xiàn)個性。例如:在一次《假如我是》的作文教學中,我在教學的起始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回憶:“小的時候,看到奶奶生病,就想自己是一名醫(yī)生多好;作業(yè)心煩時,就想假如我是一只自由自在的小鳥,該多愜意啊!”學生想象的翅膀張開了,產生了述說的欲望。一位學生淚光閃閃地講述了一家均為醫(yī)生卻無力挽救身患重癥的爺爺?shù)臒o奈,小姑娘失去爺爺?shù)耐纯?,從醫(yī)的決心被喚起,學生表達的欲望被喚起。有的說想當令狐沖,忍不住施展了幾下拳腳;有的想當奧特曼,捏緊拳頭,仿佛自己真的在為人類的和平而戰(zhàn)。學生的情緒被調動起來了,想象被激發(fā)了。我以此為基礎,恰如其分地談話導入個性化習作,把想象動機延伸為寫作動機。此時何愁他們無興趣寫個性化作文,又何愁他們寫不出個性化的作文呢?
三、習作過程具體化
生活化習作注重生活實踐、生活體驗。學生在生活實踐、體驗之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就是真情實感所在,而這種真情的表露抒發(fā),就是生活化習作的目標。要做到:一是夯實表達基礎,即做到“能以妙筆繪春秋”,用扎實的訓練提高寫作技巧;二是打開學生思維,調動生活積累,盡可能減少訓練作文的“假”的因素,以形成激發(fā)動機、提高興趣、促進生活作文的良性循環(huán)。
四、習作模式新穎化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在運用傳統(tǒng)的“讀寫結合模式”“自由習作模式”“快樂習作模式”之外,還應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1)采取“實地觀察式”“生活娛樂式”“社會調查式”“自由拓展式”等優(yōu)化習作過程,具體操作如下。①遷移式:運用遷移理論,扎實作文訓練。②問題式:提出問題→參觀訪問→討論交流→整理成文。③原式:觀察生活→體驗分析→自由作文→評議小結。④活動、游戲式:開展活動→組織練說→記事作文→評比展示。⑤引導式:在表達階段,“說一說”“寫一寫”“議一議”“評一評”“改一改”。⑥博客作文(電子日記)嘗試。這種創(chuàng)新形式不僅能拓寬習作空間,而且能讓學生在習作過程中加強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多向實時交流。(2)“拓寬習作資源,增加學生語文實踐機會的研究”,立足課內外,構建學校、家庭、社區(qū)三位一體的大網絡,運用“創(chuàng)設情境→展開暢想→口語匯報→書面表達→評改學生習作”等方法,從根本上促進了學生各種潛能的開發(fā);(3)摒棄傳統(tǒng)的、機械的“活動—指導—作文—講評”這種一成不變的模式,呈現(xiàn)“欣賞交流式”“活動指導交融式”“任務驅動式”“系列習作式”,以新課程的理念為指導,從關注學生生命的高度,用變化、動態(tài)、生成的觀點看待作文教學。如:配合創(chuàng)建文明衛(wèi)生城市活動。設計“大方是我家,保護靠大家”為主題的實踐活動:①成立環(huán)保小組隊。②分工收集有關周邊環(huán)境被破壞污染的圖片。③實地調查,分析家鄉(xiāng)的環(huán)境狀況。④設計宣傳環(huán)境小廣告。⑤給區(qū)環(huán)保局寫封信。學生在親近自然的生活實踐中,著眼未來,學會生活。
五、習作評改多樣化
在每次講評課上,我都會讀2—3篇學生的佳作,詳細說出妙在何處,并朗讀2—3則自我感覺最好的習作評語,再要求學生把自己的習作和同學的佳作對比,知曉自己的不足之處,然后結合老師給出的習作評語,寫出或說出自己的收獲與今后的努力方向。實踐證明,這一舉措是極其有效的,習作講評課成了師生互動、妙語激揚的舞臺,同時很多學生在“我的評語”中寫出極其中肯、真實的自我認識。學生不僅關注了“我的評語”,甚至很深刻地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明確了自身進步的方向。學生在習作中原先存在的問題得到了解決,同時學生的習作鑒賞與自我評價能力得到了顯著提高。
通過習作教學與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實踐研究,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到明顯提高。學生把閑暇時間都用在專題實踐活動、周記寫作、創(chuàng)意表達上,在生活情境中養(yǎng)成了言行文明、尊老愛幼、關心他人的好習慣;學生認識社會、認識生活、認識自我的主動探索精神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強化,創(chuàng)意思維、謀篇布局、表情達意等能力均有了顯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