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物理習題教學是物理學科教學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教學中應加強物理習題的設計,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主體性,促進積極思維,適應個性發(fā)展,使物理習題真正成為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有力手段和重要保障。
關鍵詞: 物理習題教學 有效性 一題多變
物理教學離不開物理習題教學,要提高物理教學質量,就應提高物理習題教學的有效性。
習題教學要把握幾個問題:習題的原則性選擇、習題的功能性配置、習題的技術性使用、習題的整體性研究。
一、精心選取和設計習題
在習題教學的相應過程中,為了針對相關知識而形成準確的認識和深刻的理解,通常需要借助于例題的分析來達到相應的目標;在習題教學的習題教學活動中,為了將相應的思維方法與解題技巧講透徹,通常也需要借助于例題的講解來完成相應的任務。
可見:在習題教學過程中,在復習教學的習題教學活動中,例題選擇應該在相應的教學預設中得到足夠的重視。
選擇此例的教學目的為:強化勻速圓周運動的基本概念;梳理勻速圓周運動的基本特征。
講解此例的技術要點為:第一,勻速圓周運動概念——“物體在圓周上運動,相等時間內(nèi)通過的弧長相等”或“軌跡為圓周,速率恒定”;第二,勻速圓周運動特征——“速度大小恒定,方向沿軌跡切線而不斷變化”、“加速度大小恒定,方向指向圓心而不斷變化”、“勻速圓周運動是變加速曲線運動”。
點評:變式二在典例之上,引入了空氣阻力,側重于考查學生對帶電液滴的受力分析和運動分析。新的信息加上不同情況下電場力的變化,大大增加了本題的難度。選項B正確。
變式三:在典例中,若加在兩板間的電壓U按如圖所示的規(guī)律變化,0時刻上板帶正電,設兩板間的距離足夠大,不計空氣阻力。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搖 ?搖)
A.液滴一直向上運動
B.液滴一直向下運動
C.液滴先向上運動,然后返回向下運動,之后在兩板間做周期性的往復運動
D.液滴先向下運動,然后返回向上運動,之后在兩板間做周期性的往復運動
分析可知選項C正確。
三、聯(lián)系實際
物理習題的設計、選取、編制應體現(xiàn)將物理知識應用于生活、生產(chǎn)、科技的意識。
3.今年我省發(fā)生了特大冰災,地面覆蓋著厚厚的積雪,高壓電線上凝結了厚厚的冰柱(如圖所示),很多電線和高壓塔因不堪重負而被拉斷、壓垮。冰災期間,經(jīng)過一個無雨、無雪的寒冷夜晚,小明發(fā)現(xiàn)戶外電線上的冰柱變粗了,你認為冰柱增粗的主要原因是(B)
A.白天溫度高,電線和冰柱遇熱膨脹
B.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原冰柱變成了冰
C.空氣中的水珠遇到原冰柱后凝固成冰
D.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遇到原冰柱變成了干冰
此題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把物理習題跟生活、生產(chǎn)實際結合起來,將生產(chǎn)、生活中的現(xiàn)實問題轉化為物理問題,注重社會實踐,將應用問題物理化,物理問題應用化,讓學生很自然地接受身邊就有物理,物理就實實在在地存在于平凡的現(xiàn)實生活中,充分體現(xiàn)新課程理念——“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5.(2011年高考·北京理綜卷)由于通訊和廣播等方面的需要,許多國家發(fā)射了地球同步軌道衛(wèi)星,這些衛(wèi)星的(?搖 ?搖)
A.質量可以不同?搖?搖 B.軌道半徑可以不同
C.軌道平面可以不同?搖?搖 D.速率可以不同
解析:地球同步軌道衛(wèi)星軌道必須在赤道平面內(nèi),離地球高度相同的同一軌道上,角速度、線速度、周期一定,與衛(wèi)星的質量無關。A正確,B、C、D錯誤。
習題教學要有助于學生對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能力的提高。習題教學過程必須師生互動,在課堂上必須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質疑、調(diào)查、探究中進行學習。學生對解題方法的掌握、解題方法的優(yōu)選單靠老師是教不會的,是需要學生自己通過實踐去總結、去體會能感悟到的。習題教學是素質教育的極佳機會,學會去探究和總結,最終感悟到今后再遇到此類問題應該怎么辦。這樣的習題教學能使學生準確全面地理解物理概念和掌握物理規(guī)律。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避免學生對物理一聽就懂一做就錯的現(xiàn)象。只有學生能準確全面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規(guī)律,才能辨析似是而非的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