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物理教學中要不失時機地結合教材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熏陶,把辯證唯物法的思維方法教給學生,讓學生自覺掌握。
關鍵詞: 物理教學 辯證唯物主義 矛盾分析法
物理學是一門自然科學,也是一門思維方法和思維能力的科學,它包含著廣博的哲學思想,也與辯證唯物主義緊密相連。它被尊稱為“自然哲學”,是辯證唯物主義的科學基礎。因此要克服物理難學的“瓶頸”,就要在物理教學中,不失時機地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教育,這對于啟迪學生心靈,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掌握科學的思維導向方法,培養(yǎng)具有正確世界觀的高素質人才,具有重要意義,我就此談談教學中的體會。
一、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待物理實驗結論
事物都具有兩面性,既有優(yōu)點又有缺點,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因素。在伏安法測電阻的教學中,電流表外接法中電壓表所測的值是真實值,這是優(yōu)點;電流表所測的是電阻與電壓表并聯(lián)的總電流,不準確,有優(yōu)點就有缺點,表明事物的兩面性。電流表內接法的優(yōu)缺點恰恰相反,優(yōu)點是電流表所測量的值準確,缺點是電壓表所測值不準,剛好相反,非常美妙地詮釋了事物的兩面性。再者,為了減小誤差,外接法使用在待測電阻比電壓表內阻小得多的場合,而內接法測出的電阻比真實值大,要使用在待測電阻比電流表內阻大得多的場合,強調一大一小,對比一正一反,運用唯物辯證法一分為二的觀點就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這一結論,并且掌握好、記得牢。
二、用“對立統(tǒng)一”的觀點看待物理概念
辯證法的中心思想是矛盾論,也就是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物理學的教學內容中充滿了這一思想,正電與負電,放熱與吸熱,合成與分解,動力與阻力,正功與負功等無不體現(xiàn)了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雙方,既對立又統(tǒng)一,既互相排斥又互相依存,不斷轉化推動著事物的發(fā)展,許多物理知識都體現(xiàn)得非常生動。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存在著不容置疑的對立,可它們又同時存在,同時消失,作用在一個物體上,存在著相互依賴,表現(xiàn)了事物的統(tǒng)一性。
三、用“量變到質變”的觀點看待物理變化規(guī)律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存在具有無限復雜的多樣性和豐富多彩的運動形式;物質世界處在永恒的運動、變化、發(fā)展之中;時間與空間是運動著的物質的存在形式;物質運動有著自身的客觀規(guī)律[1]。事物的發(fā)展先是從量變開始,當量變發(fā)展到一定程度,必然會打破物體內部的平衡引起質變。物態(tài)變化的教學中,冰先從吸熱開始,隨著逐漸升溫,當溫度達到熔點后,打破物體內部的分子排列,逐漸溶解成水,固態(tài)變成液態(tài),完成質變。萬有引力的教學中,當物體的速度較小時,只能在地面附近運動,而當速度逐漸增大到7.9km/s時,就可以做環(huán)繞地球運動成為衛(wèi)星,當速度繼續(xù)增大到11.2km/s時,則脫離地球的引力成為圍繞太陽運轉的行星,速度的量變,引來了衛(wèi)星變成行星的質變。
四、用“抓住主要矛盾”的觀點來看待解決復雜問題
事物總是以復雜多樣的矛盾形式呈現(xiàn)的,在諸多的矛盾中,總有一個主要的,占主導地位的矛盾。毛澤東同志在矛盾論中說:“任何過程如果有多數(shù)矛盾存在的話,其中必定有一種是主要的,起著領導的、決定的作用,其他則處于次要和服從的地位”[2]。因此,研究任何過程,如果存在多個矛盾的復雜過程,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抓住了這個主要矛盾,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了。例如在力學的教學中,“物體”這一概念的范疇是復雜的,既有形狀大小又有質量和構成等多種因素,引入了質點這一力學模型,就可以忽略物體的形狀大小等次要矛盾,抓住物體的質量這一主要矛盾。再比如理想流體、彈簧振子和點電荷等無一不是這一思想的體現(xiàn)。再比如講解力的概念時,先演示各種物體的相互作用,然后引導學生用一句話(力是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概括這些現(xiàn)象的共同本質特征,這個過程是在培養(yǎng)學生如何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初步學會辯證思維。
五、用“物質是普遍聯(lián)系”的觀點來看待各個知識點之間聯(lián)系
物質是普遍聯(lián)系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重要特征,物質之間聯(lián)系具有客觀性、普遍性。物理教材中多處有所體現(xiàn)。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揭示了不同運動形式可以轉化的普遍規(guī)律,把不同的運動形式能量聯(lián)系了起來。人們把波動性、粒子性這兩種看上去截然相反的性能聯(lián)系起來共同研究,建立了今天的量子力學。奧斯特和他的實驗發(fā)掘了電和磁之間存在的某種聯(lián)系,通過電流的磁效應,誕生了電磁學,帶動了社會的大發(fā)展。
物理教學中有很多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素材,值得我們好好研究,大力推廣。經過多年對學生的對比和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學生經過物理教學中的哲學辯證法的熏陶,首先是對生活和學習中問題的處理解決上思維方式有明顯改觀,不再單純感情用事,會實事求是地分析矛盾,科學地解決矛盾,德育素質有顯著提高;其次是對待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會用辯證的思維方法去自覺思考,邏輯思維能力有顯著提高;最后是對學生的性格變化也有良好的推動作用,例如性格內向者也逐步愿意與他人交流,語言討論表達能力也大大增強。
適時地結合教材在物理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唯物辯證法熏陶,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思想和思維發(fā)生轉變,這既幫助我們攻克教學難點,突出重點,提高教學效率,又有利于幫助學生自覺地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來思考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提高認識能力和思維能力,進而通過學習建立正確的科學世界觀。人一旦最終形成正確的科學的世界觀,對他自己所產生的一切意向、行為、效果,以及各種社會事件等有效性的判斷就有了高度的責任和自覺,這正是我們所期望的最高價值。
參考文獻:
[1]列寧選集,第2卷:147—148.
[2]毛澤東選集,第1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