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云燕 劉平兒
(浙江省富陽市婦幼保健院婦科,富陽 311400)
傳統(tǒng)腹腔鏡子宮次全切除術中使用套扎法,旋切子宮時由于套扎不緊、套扎線脫落等,易引起動脈出血或宮頸殘端出血,甚至由于旋切時保留宮頸殘端過長,導致殘留組織梗死等并發(fā)癥出現(xiàn)。我院近年來廣泛開展腹腔鏡下子宮次全切除術,一組醫(yī)生在手術中應用雙極電凝、剪刀切斷子宮動脈技術[1],與另一組仍用套扎法手術,現(xiàn)將2組進行比較,探討2種方法的應用價值。
2010年5月~2011年5月因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癥在我院行腹腔鏡下子宮次全切除術患者124例,年齡35~55歲,子宮增大如孕6周~孕10周。術前均經(jīng)婦科檢查及2次以上B超檢查,行宮頸液基薄層細胞檢測(TCT),對B超檢查提示子宮內膜回聲異常及子宮不規(guī)則出血患者行分段診刮排除宮頸及子宮內膜惡性疾病,排除嚴重心肺疾病,對合并高血壓及糖尿病者術前常規(guī)內科治療控制病情,貧血者術前輸血糾正貧血。按手術組的不同(2組醫(yī)生經(jīng)驗、技術相當),研究組63例,術中行雙側子宮動脈電凝、剪刀切斷法;對照組61例,術中單純用套扎法。2組年齡、病種、子宮大小等差異均無顯著性(表1)。
表1 2組一般資料比較
常規(guī)陰道擦洗、灌腸、禁食、清潔臍部。全麻,氣管插管,膀胱截石位,留置導尿,放入舉宮器。氣腹壓力15 mm Hg(1 mm Hg=0.133 kPa)。四孔法,臍緣10 mm穿刺孔置鏡,左中腹及雙側下腹3個5 mm trocar。雙極電凝凝切雙側圓韌帶、輸卵管峽部和卵巢固有韌帶,打開膀胱腹膜反折,下推膀胱,分離宮旁組織及闊韌帶后葉等。對照組術者將套扎線套入子宮峽部,陰道助手向頭端推舉子宮,用打結器拉緊線圈,陰道助手退出舉宮器,術者再次拉緊線圈,為防止線圈松脫,再打2個方結加固,待子宮呈缺血狀態(tài)后,用旋切刀旋切子宮體,切至套扎線圈上5~10 mm停止,在粉碎子宮過程中,不斷用打結器收緊線圈,將組織取出后修剪宮頸殘端,再次用套扎線套扎宮頸殘端。研究組在子宮頸峽部水平用雙極電凝后切斷兩側子宮血管,于血管電凝處稍上方子宮峽部單極電凝切下子宮,1號可吸收線縫合宮頸殘端,再用旋切刀旋切子宮。宮頸殘端套扎或縫扎后,宮頸殘端少許出血均用雙極電凝止血。
手術時間為開始氣腹至停止氣腹的時間;出血量為術中腹腔吸引出總液體量減去腹腔沖洗液體量;體溫恢復時間為手術結束至體溫恢復正常的時間;肛門排氣時間為手術結束至術后第一次肛門排氣的時間;術后住院時間為手術當天直至出院的時間。
2組手術均獲成功,無中轉開腹,術后無陰道大出血、腹腔內出血等并發(fā)癥,無二次手術。對照組2例術中套扎線圈滑脫,重新套扎止血。研究組手術時間、術后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出血量、體溫恢復時間、肛門排氣時間2組差異無顯著性(表2)。術后病理提示子宮平滑肌瘤81例、子宮腺肌癥43例,無惡性或交界性腫瘤。
表2 2組手術情況比較(±s)
表2 2組手術情況比較(±s)
組別 手術時間(min) 術中出血(ml) 體溫恢復時間(d) 肛門排氣時間(d) 術后住院時間(d)研究組(n=63) 78.2±14.3 72.1±15.4 2.9±0.8 28.3±10.2 4.1±0.9對照組(n=61) 87.5±11.7 75.3±15.1 3.1±0.9 29.1±8.4 4.8±1.1 t值 -3.956 -1.168 -1.309 -0.476 -3.884 P值0.000 0.250 0.193 0.635 0.000
術后門診隨訪12~24個月(研究組失訪4例,對照組失訪5例),均無明顯不適,術后性生活滿意,術后感下腹隱痛及小便后腹部下墜感研究組11例,對照組17例,2~3個月自行緩解或經(jīng)中藥調理后好轉。
腹腔鏡子宮次全切除術對腸管、膀胱和陰道的干擾少,可能保留來自陰道和宮頸的性快感,保留了盆底的完整性,使支持盆底的韌帶組織不受影響,避免全子宮切除術后陰道穹隆脫垂的發(fā)生[2]。但是,腹腔鏡子宮次全切除術無統(tǒng)一規(guī)范,手術范圍遵循腹式子宮次全切除術的標準,宮體切除的水平隨阻斷子宮動脈的方法而不同。阻斷子宮動脈的方法有兩種:于子宮峽部電凝、切斷子宮動脈,自子宮峽部切除宮體,與腹式子宮次全切除術相似,宮頸殘端上方無缺血、壞死組織;用手術縫線在子宮峽部套扎,閉鎖子宮動脈后,旋切刀自套扎線上方切除宮體,套扎線的上方需保留一段子宮體組織,而這部分組織無血液供應,術后逐漸缺血、壞死、液化吸收。
我院腹腔鏡子宮次全切除術中既往采用套扎法,可以減少繁瑣的縫合。為防止套扎線滑脫,子宮峽部套扎線上方保留組織約0.5~1 cm,旋切宮體時使保留組織的形態(tài)呈蘑菇頭樣,中間高,周邊低。但是,圈套的松緊程度、子宮套扎中通過器械間接感受線結松緊和圈套制作者及術者的經(jīng)驗有明顯關系,不能完全排除圈套松動可能,且子宮腺肌癥及宮頸肥大等患者,子宮頸較粗、質地較硬,圈套在扎緊過程中不容易扎緊全部血管,圈套扎緊后圈套張力大,在術后搬動體位、嘔吐等過程中易造成圈套滑脫,導致腹腔內出血等嚴重并發(fā)癥。本研究中,對照組雖未發(fā)生術后圈套滑脫,但其中2例術中沖洗腹腔時套扎圈套脫落,宮頸殘端出血,需重新套扎止血。
鑒于以上情況,手術者不斷改進腹腔鏡子宮次全切除手術技術,各地有報道采用縫扎[3]、鈦夾閉合[4]、雙極電凝、PK 刀[5]、超聲刀[6]、LigaSure[7]等處理子宮動脈,止血牢靠。普通縫線可以通過結扎、縫扎來閉合直徑粗達10 mm的大血管,血管閉合效果確切,但操作繁瑣;鈦夾亦能機械閉合較粗大的血管,但易脫落;PK刀、超聲刀、LigaSure等止血效果確切,但價格昂貴,而廣大基層醫(yī)院缺乏先進腹腔鏡設備,通常只有單、雙極電凝。我們希望熟練運用雙極電凝和剪刀來完成腹腔鏡子宮次全切除術。
我院自2008年5月開始在腹腔鏡子宮次全切除術中采用雙極電凝、剪刀切斷子宮動靜脈,在凝固子宮動脈前先仔細分離子宮動靜脈,雙極電凝凝固子宮動脈約0.5~1 cm,確保殘端有一段距離的管腔凝閉,再用剪刀離斷子宮動脈血管電凝處稍上方子宮峽部,單極電凝切下子宮,1號可吸收線縫合宮頸殘端。結果表明,因為手術技術操作熟練、方法簡單,研究組手術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出血量、體溫恢復時間、肛門排氣時間均較對照組無增加,并且無腹腔內出血等嚴重并發(fā)癥發(fā)生。手術關鍵步驟是,需分離宮旁組織,充分裸露子宮血管,電凝效果更理想,而且可使輸尿管向后下方移動,避免熱損傷。
綜上所述,廣大基層醫(yī)院在沒有高端能源器械的情況下,掌握良好的腹腔鏡操作技巧,熟悉解剖結構,利用單、雙極電凝,術中先游離阻斷子宮動脈后再切除子宮,可以明顯縮短手術時間,減少術后并發(fā)癥,有利于腹腔鏡子宮次全切除術在基層醫(yī)院推廣。
1 陳露詩,李光儀,林 娟,等.腹腔鏡雙極電凝全子宮切除術133例臨床分析.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9,25(5):384-385.
2 夏恩蘭.子宮切除術的術式選擇.國外醫(yī)學·婦產科學分冊,2005,32(5):269-277.
3 劉莉萍,張燕科,勞佩維,等.子宮動脈縫扎在腹腔鏡下子宮次全切除術中的意義.現(xiàn)代實用醫(yī)學,2010,22(5):562-563.
4 王 沖,劉 柳.改良腹腔鏡子宮次全切除的臨床應用.交通醫(yī)學,2008,22(6):707-708.
5 趙紹杰.雙極電凝和PK刀用于腹腔鏡子宮切除術的比較.腹腔鏡外科雜志,2007,12(4):314-315.
6 張巧玉,梁志清,秦 榮,等.腹腔鏡子宮次全切除術中超聲刀的應用.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3,19(11):677-678.
7 蘇園園,韓燕華,張櫻櫻,等.LigaSure與超聲刀在全腹腔鏡子宮切除術中的應用.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09,9(7):613-617.
8 Eric Lee,WS Felix Wong.腹腔鏡下止血設備新進展.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11,11(5):385-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