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學 河南 鄭州 450001)
摘 要:本文研究英語教學中詞匯空缺現(xiàn)象,著重從中、英文化對比角度加以分析,找出詞匯空缺現(xiàn)象產生的原因,歸納詞匯空缺現(xiàn)象的類型,剖析詞匯空缺現(xiàn)象對英語教學的影響,旨在服務英語教學。
關鍵詞:詞匯空缺 文化差異 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2)09-0000-01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透過一個民族的語言層面,窺視的乃是這個民族絢麗多姿的文化形態(tài)。隨著語言與文化研究的不斷深入,文化空缺現(xiàn)象也成了語言文化研究的一個重要分支,空缺現(xiàn)象就是在不同語言及文化的相互碰撞和比較中被人們感知和發(fā)現(xiàn)的??杖爆F(xiàn)象充分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差異,表現(xiàn)出文化的獨特之處。詞匯是語言的基本因素,文化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詞匯層面上。
一、文化差異產生的詞匯空缺現(xiàn)象及其分類
廣義的文化包括許多領域,既有客觀存在方面,也有意識領域方面,概括來說,由文化差異而產生的詞匯空缺現(xiàn)象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大方面:
1.由于客觀存在的不同而產生的詞匯空缺
語言根植于人們生活的社會自然環(huán)境。中、英兩國的地理環(huán)境和生活環(huán)境有所不同,詞匯方面便體現(xiàn)了不同地域的文化色彩。
1) 在特定的地域之內,山川河流的名稱都是特定的,甚至是獨特的。這種獨特性也會造成相關詞匯的獨特性。如中國的“泰山”、“黃河”、“九寨溝”等。英國的“泰晤士河”、“大不列顛島”、“英吉利海峽”等。
2) 由于地理、生活環(huán)境的不同,很多詞匯所引起的聯(lián)想意義和比喻意義也大不相同。如: 中國自古以來是一個農業(yè)社會,農民以牛耕為主,許多詞匯與 “?!庇嘘P,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是勤勞能干、任勞任怨的象征。英國是島國,臨海,很多詞匯與水有關:Still water run deep,I will all at sea,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spend money like water.
3) 由于歷史文化的差異,反映在本民族的語言詞匯中,涉及到歷史人物、政治制度、歷史故事、神話傳說、寓言典故等不同方面的反映本民族歷史文化的詞匯。
a中國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歷史背景下產生了大量屬于自己語言的詞匯。如:“秦皇漢武”、“焚書坑儒”、“貞觀之治”、“康乾盛世”、“三民主義”、“三個代表”等。英國歷史中,“諾曼征服、“光榮革命等詞匯的產生無不受到當時的政治制度、歷史事件的影響。由于缺乏相關的歷史背景文化,在其他目標語中是不可能找到相對應的詞的。
b其中有關于歷史人物的成語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破釜沉舟”(項羽)、“三顧茅廬”(劉備)、“毛遂自薦”(毛遂)、“精忠報國”(岳飛)等等。而在英語中沒有與之對應的詞語,更沒有成語一說。
c歷史上的文學創(chuàng)作:文學典故、神話傳說、寓言故事、名家著作等,產生的詞匯空缺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鞍讼蛇^海”、“后羿射日”等來自神話傳說中;“狐假虎威”、“亡羊補牢”、“刻舟求劍”等來自于寓言故事;“庖丁解?!背鲎浴肚f子》,“窈窕淑女”出自《論語》等等。英國文學作品中有大量的希臘神話,文化的重要構成要素之一就是“神”的傳說。在文學作品中屢見不鮮的諸神名字,如主神宙斯(Zeus)、春天女神維納斯(Venus)、小愛神丘比特(Jupiter),早己融入西方的文學詞匯。
2由于主觀認識上的不同而產生的詞匯空缺
1) 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主義文化是以親屬特征為依據(jù)的,不管哪一層面的群體交際活動,均須按親屬稱謂規(guī)定。親屬關系徑渭分明,伯父、叔父、舅父、姑父、姨父、伯母、嬸母、姑媽、舅媽、姨媽,區(qū)別甚嚴。而在英語中,uncle 和 aunt 就可以指代上述稱謂。
2) 在不同的文化體系中,同一事物與現(xiàn)象一般表征不同的價值取向,能夠適時的引發(fā)人們的各種聯(lián)想,比如對動物、植物、顏色、美丑等,在中國人心目中,“狗”被視為低賤的動物,如“喪家之犬”、“走狗”等。英國人喜愛狗,視其為人類忠實的伴侶,所以有“a lucky dog”及“Love me,Love my dog”等說。漢語中提到“松柏、竹子、臘梅”等詞匯,人們馬上會聯(lián)想到一個人“勇敢、正直、堅強、剛正不阿”的精神,談起“荷花”,中國人會聯(lián)想到一個人“純潔,出污泥而不染”的優(yōu)良品質。而這些詞語在英語中卻沒有類似的文化內涵。同樣,英語中有些詞語也有其豐富的文化內涵,而漢語則不具備。例如,英語中的“blue”有“憂傷”之意,“pink”可以用來表示“桃色事件”,漢語詞語中卻沒有同樣的文化內涵。
3) 哲學思想和宗教信仰也經常會對各民族的文化體系、語言表達方式產生較為深遠的影響。中國思想史的發(fā)展進程中,儒家、道家,以及雜家相互爭鳴,并由此產生了諸多背負各種特殊文化意蘊與民族精神的詞匯,如“陰陽”、“中庸”、“風水”等。宗教對英國人的影響甚廣,休士頓萊斯大學(Rice University)“種族宗教與城市生活中心” 的助理主任林賽(Michael Lindsay)表示,宗教是影響英國人信念、態(tài)度和行為的最重要因素,它深深支配著英國人的政治、文化以及家庭生活。
二、 教學建議及對策
中、英文化碰撞中產生的文化空缺次可以應用到翻譯、跨文化教學、文學作品賞析等課程。有關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本人認為束定芳和莊智象教授在他們合著的《現(xiàn)代外語教學理論、實踐與方法》提出的三個方法很有針對性。值得借鑒。其方法是:1融合法。即是將文化內容與語言材料結合在一起;2實踐法。即學生通過具體的語言實踐學習和掌握語言文化知識,如英文電影、錄像、聽英文經典歌曲與廣播、閱讀英文經典名著等。創(chuàng)建英語會話之角,舉辦演講比賽,舉行英美文化專題講座方式。3比較法。即就學生的母語和目的語的語言文化結構和文化之間的異同進行比較,以培養(yǎng)學生文化差異的敏感性。教學中注重中西文化差異文化、文學作品、文學典故和趣味性詞語相結合來進行語言教學。
三、結語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fā)展和各國交往的日益密切,文化碰撞中產生的文化差異和文化空缺現(xiàn)象將日益凸顯。社會需要具有應對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人才,應對國際間的交往、對學生進行文化知識教育、準確無誤地翻譯文本。了解中英文化差異可以更好地實現(xiàn)外語教學,正如王佐良先生所說的: “不了解語言當中的社會文化,誰也無法真正掌握語言?!币虼嗽诖髮W英語教學中,我們應有意識、有步驟地向學生傳授文化知識,使他們在獲得語言知識的同時,獲得文化知識,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從而成為適應時代要求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戴煒棟,張紅玲.外語交際中的文化遷移及其對外語教改的啟示[J].外語界,2000,(2): 7-11.
[2] 顧嘉祖.語言與文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0.
[3] 束定芳,莊智象.現(xiàn)代外語教學理論、實踐與方法[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4] 吳延平.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如何進行跨文化背景知識的教育[J].大學英語,1997,(增刊): 85-88.
[5] 鐘華,樊葳葳.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J].外語界,2000,(2): 16-20.
[6]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worldlook/1/17045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