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技大學土木工程與建筑學院 四川 綿陽 621010)
摘 要:心理素質教育是當代高校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為實現(xiàn)教育的有效性,應用素質拓展訓練的體驗式學習的五步學習理論,建立專業(yè)的項目實驗研究團隊,開發(fā)課程項目實驗的實施教案,設計不同的實驗項目來完成單元目標,開發(fā)出一整套連貫的完整的教學體系,最終實現(xiàn)用素質拓展訓練的團隊建設及項目實施來創(chuàng)新素質教育的方法,達到素質教學真正實現(xiàn)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的目的。
關鍵詞:心理素質教育 素質拓展訓練 體驗式學習 實驗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2)09-0000-02
江澤民總書記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強調指出:“要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重視受教育者素質的提高,培養(yǎng)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苯陙?,各高等院校對學生的素質教育都十分重視,大學生應具有怎樣的素質結構,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使之符合當代社會對人才的需要,已成為當代高校教育及教學改革的關注焦點,全面推行素質教育也成為多年來國家教育改革的努力方向。而所謂的素質教育是指:“素質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據(jù)《教育法》規(guī)定的國家教育方針,著眼于受教育者及社會長遠發(fā)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養(yǎng)受教育者的態(tài)度、能力、促進他們在德智體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fā)展為基本特征的教育。”[1]簡言之:素質教育是指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yǎng)、個性發(fā)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社會競爭帶來的壓力以及長期以來接受中小學應試教育過分關注考試而忽略身心健康的關注,導致進入大學后,學生普遍適應性差、心理承受力低下,過分關注自己的小宇宙,強調自己的內心感受而不能正確樂觀的看待、接受周圍的人與事,從而影響正常的大學生活與學習,嚴重的甚至產生心理疾病。因此,心理素質教育成為當前高校一項重要的工作。 --!>
而當前心理素質教育存在的現(xiàn)狀是:普及性教育的效果不強,很多時候是個體出現(xiàn)問題才進行補救性教育,防范性教育的深度不夠;其次,教育方式較封閉不具開放性,大多數(shù)是以心理健康講座的形式進行通識性教育,很少以發(fā)散性方式進行,導致學生感受不強,認識不具體;另外,學生的學習是單個個體的學習,全靠自己領悟,很少從團體和他人的角度接受到訊息,擴大信息量,同時也缺乏對換位思考的理解。因此,心理素質教育一直在強調,卻效果甚微,針對這些問題,我們通過實驗研究的方法,利用素質拓展訓練的體驗式教學的方式實現(xiàn)讓教學“走出去”,來實現(xiàn)讓孤立的封閉的個體開放起來。
素質拓展訓練是一種以提高心理素質為主要目的,兼具體能和實踐的綜合素質教育。它與傳統(tǒng)的知識教學相比,少了一些說教和灌輸,多了一些實踐中的體驗和感悟。因此,這種培訓方式成為學生學習生活經驗、體驗社會教育、形成正確的人際、情感和社會性價值觀、人生觀等教育目標的一個重要途徑,是青少年學生素質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項。它通過設置具有趣味性和挑戰(zhàn)性的項目,讓個人或團體在有限的時間內進行親身參與和共同體驗去完成,并在項目實施完后進行分享與反思,最終形成理論,應用于將來的學習與生活中,即:體驗式學習模式:體驗Experiencing:( The training activities項目實施)——發(fā)表Publishing(Sharing reactions and observations分享當時的觀察與反應)——反思Processing(Reflections related to the training objectives)與培訓目標相應的反思)——整合Generalizing( Broader implications更深層次的思考)——應用Applying (Planning for the practice實際中應用的考慮)。實施“做中學,學中悟,悟中用”的教學理念。正因為它自身的特點,對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因此,素質拓展訓練即是當代大學生素質教育新的發(fā)展與實踐,是素質教育的新載體。將素質拓展訓練應用于大學生素質教育的課程教學中,有利于使學生在項目的操作和實施中改變以往的被動、間接、接受式學習模式,形成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嘴發(fā)表,動筆總結的新型學習模式。這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挖掘學生學習潛能、開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獲得意想不到的良好的學習效果;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在團體項目實踐中相互溝通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獲得有效的外界情感支持,項目的鍛煉也能夠克服各自的心理恐懼、真實正確的認識自己和他人,找到自己在團體中的位置,發(fā)揮作用,獲得自信。在同伴的陪同與鼓勵下,實現(xiàn)自我的發(fā)展與完善。
我院主要在素質拓展訓練應用于課程教學方面進行了為期一年的具體的探索,開設了《自我認知與素質拓展訓練》這門素質選修課。
課程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學的主要陣地,也是最具有普及性和系統(tǒng)性的教育模式。因此,開設系統(tǒng)的素質拓展課程是進行心理素質教育的具體應用之一。它具有系統(tǒng)性和規(guī)范性,是教學的一部分,影響性也是廣泛而巨大的。因此,其實施的難度較大,過程較長,要經歷課程教學的前期準備,比如:上課教師對素質拓展訓練專業(yè)知識的系統(tǒng)學習、培訓及相關資質的認證獲取;針對高校大學生特點編寫教案;課程教學團隊的建設;教學課程的審批及開設;課程設備器材的準備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課程內容的確定,內容要根據(jù)當代大學生素質教育目標而設定。要從體驗上升到理念,從實踐歸結到理論上,成為一套知識體系,而不只是形式上的改變。
課程實施的整個過程分為了三個階段:課程前期的準備、課程中的組織實施及監(jiān)控、課程后的考核、反饋與總結。每一個階段都是一個全新的探索過程,課程前期的準備是基礎和必要條件,在經歷了教師的系統(tǒng)學習培訓、教案的編寫、教學團隊的組建、課程的審批及課程設備器材的準備后,又專門組織教學團隊成員集中進行教案的學習培訓,并開展教師試講活動,集體備課,最終確定了上課的詳細教案:包括每堂課的教學目標、項目內容、分享點及理論知識等。課程設置遵循幫助學生認識自我、發(fā)展自我,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樹立正確的理想與信念的宗旨,開設了16學時的課程,包括四章內容:《自我認知與突破》、《溝通,通向成功的橋》、《團隊合作之細節(jié)與創(chuàng)新》、《團隊合作之目標領導與潛能突破》,章節(jié)之間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涉及的項目都根據(jù)不同的教學重點安排不同的項目,有背摔、盲陣、溝通風格測試、雷陣、七巧板、驛站傳書、電網等,同時課程中穿插各種小游戲和熱身活動,幫助學生融入課堂,也起到了良好的輔助教學的作用。
雖然項目成為教學的重要內容和吸引學生關注的載體,但是課程教學的目的在于完成項目后分享、整合、形成理論和延伸到下堂課或者課外的再知識與能力的再應用。
在有了前期充足的準備后,教學工作的組織實施變得順利。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打破了教務系統(tǒng)傳統(tǒng)的針對素質選修課實行大班教學的模式,重新劃分班級,實行小班分階段教學,每個班人數(shù)不超過40人。這樣使所有學生參與課堂,也能夠使所有學生被關注,促使他們在做中學、學中悟,教學效果增強。經過課程實踐,課堂氣氛熱烈而有序,學生在學習中進步也可見一斑。
在課后考核階段主要根據(jù)該課程的特殊性設置了課堂表現(xiàn)、課后作業(yè)、學習總結三塊考核內容,全方面評價學生在本門課程中獲得的成長。另外,通過調查問卷來了解學生對本門課程的評價及課程成果的整理和展示來擴展課程的影響范圍。
在課程調查問卷中顯示,超過一半以上的學生認為素拓課培養(yǎng)了他們的責任意識、團隊意識、溝通交流能力、組織策劃能力、心理素質、創(chuàng)新能力等多方面能力。
98%的學生認為在本門課程中所學的各項能力對其學習生活有所幫助。其中94%的學生表示上完本課程自己跟以前會有所改變。對于課程意義的解讀。占93%的學生感到素質拓展課程富有思想性,挑戰(zhàn)性,趣味性,能夠培養(yǎng)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和團隊精神。
在為期一年的課程教育探索中,可以不難看出將素質拓展訓練應用于高校心理素質教育是一種有效的新方法。將素質拓展訓練納入高校素質課程教學系統(tǒng),能夠更好地普及和推廣這種新的有效模式,也是學生喜歡的課程教學方式。我們應該積極促進發(fā)揮素質拓展訓練在大學生素質教育中的作用,結合當代大學生的特點,利用素質拓展的優(yōu)勢,開展高校的素質教育工作,實現(xiàn)素質教育領域的拓展,達到真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特別是心理素質的目的。
參考資料:
[1] 關于當前積極推進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Z]國教辦〔1997〕29號
[2] 劉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3] 郗杰英,周揚帆: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理論與實務[M]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04
[4] 聶邦軍:素質拓展體驗式教育實證研究[J]當代青年研究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