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師范大學政法學院 江西 南昌 330022)
中圖分類號:D92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2)09-0000-01
一:行政問責制的概念
行政問責制,是指一級政府對現(xiàn)任該級政府負責人、該級政府所屬各工作部門和下級政府主要負責人在所管轄的部門和工作范圍內由于故意或者過失,不履行或者未正確履行法定職責,以致影響行政秩序和行政效率,貽誤行政工作,或者損害行政管理相對人的合法權益,給行政機關造成不良影響和后果的行為,進行內部監(jiān)督和責任追究的制度。
行政問責的主要功能是可以對我國政府機關和公務人員起到監(jiān)督、懲處、教育和預防的作用。實施行政問責制,對促進我國政治體制改革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實施行政問責制,可以幫助我國各級政府機構進一步鞏固以人為本,執(zhí)政為民的執(zhí)政理念,牢固樹立科學發(fā)展觀,確立勤政、廉政、優(yōu)政的行政文化,優(yōu)化國家公務員隊伍,建設責任型政府,更好的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二、我國行政問責制存在的缺陷
1、問責權責不清
權責不清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黨政權責不清。由于傳統(tǒng)體制的慣性,黨委作決策,政府去執(zhí)行,出了問題,責任究竟在黨委,還是在政府,很難確定?,F(xiàn)實實踐中往往只問責政府,這正反映了黨政權責不對等。二是上下級權責不清。我國行政機構的層次太多,從中央到地方,要經過中央政府、省、市、縣、鄉(xiāng)五個層次,執(zhí)行或決策出了問題,到底追究哪一級政府的責任?三是不同行政機關之間權責不清楚。從橫向上看,我國行政機構的職能部門劃分過細,導致職能交叉、權責不清??傊?,這些權責不清的狀況成為建立和推行行政問責制的嚴重障礙。
2、監(jiān)督問責制度虛置
我國現(xiàn)行行政監(jiān)督問責機制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一是權力過分集中,缺乏有效的制約。我國雖然有立法、行政、司法的分工,但缺乏權力的制約,是少數(shù)領導者權力過于集中。有些單位的“班子”名為集體領導,實為“一把手”拍板定奪,集體領導流于形式。二是專門監(jiān)督問責機構缺乏應有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從現(xiàn)有的監(jiān)督問責體制來看,行使問責的專門機構如監(jiān)察部門、紀檢機關、司法機關,本應是既具有權威性,又具有強制性的對權力進行黨紀、政紀、法律監(jiān)督問題的職能機構,雖然這幾年也做了大量工作,可對權力仍然缺乏經常性的有效問責,問責不力、問責不到位、問責缺位、問責乏力的問題仍然相當嚴重。其原因就是這些部門受雙重領導,既受同級行政機關的領導,又受上級業(yè)務部門的領導,問責專門機關的人事權、財產權、領導權掌握在同級黨委或行政首長手中,形成一種附屬型的隸屬關系。這種監(jiān)督體制嚴重影響了問責主體的獨立性,使問責人員在心理上有顧慮,表現(xiàn)在辦案上,問責人員往往受制于長官意志,影響公正。三是人大問責機制的缺位。長期以來,我國的人大機構處于弱勢地位,憲法賦予的職權很多流于形式。全國和地方各級人大代表大會被譏為“橡皮圖章”。當某些重大事件形成廣泛的社會輿論后,因人大機關的不作為,才出現(xiàn)根據(jù)最高領導人“批示”的內容進行“問責”的現(xiàn)象,以回應社會訴求。
3、信息公開機制缺失
政府信息公開機制是指政府依據(jù)法定程序以法定形式公開與社會成員相關的所有信息,并允許對政府信息進行查閱、引用、復制、收聽、收看、收藏的一套規(guī)范和制度,政府信息公開是公民參與的必要條件,是實行問責的基礎。由于我國長期以來缺乏關于政務公開的法律規(guī)定和政治習慣,逐漸形成了權力行使中的秘密性和內部性的不正常局面,這在客觀上為權力的濫用提供了一層保護色??傮w上看,我國的政府信息公開仍很有限。缺失足夠的透明的政府信息,人們就很難判斷政府是否履行了積極意義的責任。也很難判斷他們是否應該承擔消極意義的責任,從而使政府問責制失去可操作性。
4、法律制度不完善,缺乏獨立的監(jiān)督機制
當前,我國缺失完整的行政問責法律法規(guī),行政問責的法律制度非常不完善。適用于行政問責制法規(guī)條例都分散在各種法律及政策文件中。而且適用于行政問責的部分條文規(guī)定在懲處的尺度、問責的范圍等都不盡相同。并且缺乏獨立的審核部門和監(jiān)督機制,廣大民眾和社會團隊缺乏對行政問責的監(jiān)督權。
三、完善我國行政問責制度的途徑
1、健全和強化異體問責機制
從行政問責制的長遠發(fā)展來看,行政問責要想要更好地發(fā)揮作用,促進責任政府的建立,必須實現(xiàn)對行政官員責任追究機制從內部問責到外部監(jiān)督的發(fā)展,即異體問責。一是強化人大問責。在我國,政府由人大選舉產生,這就需要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對各級人民政府的監(jiān)督,使各級人民政府及其組成人員積極履行義務,否則 承擔責任。我國人大監(jiān)督問責主要可以從完善質詢程序、完善罷免程序入手,把聽取工作報告也作為追究政治責任的一種方式,同時對述職加以規(guī)范,建立常規(guī)的述職機制。二是健全司法機關問責。對于公民合法權益的保護,需要司法機關的介入。建立檢察機關與政府監(jiān)察機構、紀檢部門的工作協(xié)調機制,改革現(xiàn)有的司法制度,確保司法監(jiān)督權的獨立。加強法院對行政行為進行司法審查的力度,擴大司法機關的受案范圍。三是加強新聞媒體問責,促進公民參與問責。
2、加強信息公開和促進政務透明
政府信息公開和政務透明是尊重公民知情權的重要表現(xiàn),也是公民對政府和官員進行問責的重要前提。一是從法律的高度保證信息公開。國家要對現(xiàn)有的相關法規(guī)進行必要的修訂和完善,修改保密法,科學界定信息公開與保密的關系。二健全和完善政府行為的透明的機制。建立政務公開的核心是政務公開。實行政務公開的直接意義,在于迫使政府官員對一切有問題的權力行為都作出充分的、負責人的說明和辯解,譴責那些該受責備的行為;并使行政不負責任行為暴露在公眾和輿論的譴責和壓力之下,最終接受法律的制裁。
3、健全問責法律制度
對于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行政權力的行為不能僅靠道德約束,必須將行政問責提高到法律的高度,使責任追究法律化、制度化。建議整合現(xiàn)有的法律法規(guī)、條例規(guī)定,創(chuàng)設專門的行政問責法,以法律的方式規(guī)定何種行政主體負何責任、誰來負責、依什么程序問責、怎樣判定問責結果、問責客體如何救濟,使得問責有制可問,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四、小結
行政問責制是我國行政體制改革的一項關鍵措施,構建現(xiàn)代服務型、責任性政府的必由之路。雖然我國當前的行政問責制依然有很多不足,但隨著行政問責制制度化建設的不斷完善,行政問責制必將為經濟社會的全面發(fā)展,構建和諧社會,落實貫徹科學發(fā)展觀提供堅實的制度基礎。
參考文獻:
[1] 周亞越.行政問責制研究[M]中國檢察出版社.2006
[2] 楊小軍 宋心然 試論行政問責制的完善 理論與改革 2012.2
[3] 郭勇平 我國行政問責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法制與社會 2012.02(中)
[4] 劉益綸 我國行政問責制的問題及其完善研究 理論園地 群文天地 201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