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大學歷史學院 遼寧 沈陽 110000)
摘 要:春秋戰(zhàn)國時代,中國出現(xiàn)諸侯爭霸的局面,為了利益的需要, 從君主到士大夫,競相招攬人才,使“士”階層崛起,其中最有名的是“戰(zhàn)國四公子”,其中孟嘗君以養(yǎng)士之眾聞名于世,本文主要從孟嘗君與門客之間的故事入手分析孟嘗君的用人思想,尤其是孟嘗君籠絡人才的手段,能對現(xiàn)代企業(yè)用人制度些許啟示不盛榮幸。
關鍵詞:孟嘗君;用人;思想;手段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2)09-0000-01
孟嘗君,名文,姓田氏,是齊相靖郭君田嬰的兒子。田嬰死后,他“代立于薛,是為孟嘗君”。孟嘗君喜歡結(jié)交各類人才,并“舍業(yè)厚遇之”,以至“食客數(shù)千人”。他與趙國的平原君,魏國的信陵君,楚國的春申君合稱為戰(zhàn)國“四公子”。
一、孟嘗君養(yǎng)士思想的根源
孟嘗君的養(yǎng)士思想深受齊地的文化價值觀念的影響。在齊國剛建立的時候,姜太公制定的以工商業(yè)來發(fā)展本國的經(jīng)濟符合百姓的要求,也符合齊地資源的實際,齊國很快就成了東方的大國。這種通商惠工政策一方面調(diào)動了人們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因為工商業(yè)都是以追求利潤為目的,形成人們重視利益的心理,姜太公的“遵賢上功”實際上是順應人們的好利心理,這樣齊人慢慢形成重利輕義的價值觀。田氏代齊后還特意創(chuàng)辦了稷下學官,以優(yōu)厚的生活待遇和政治地位廣泛“攬?zhí)煜轮T侯賓客”,所以孟嘗君舍業(yè)厚遇賓客,也是順應當時的文化背景。同時,重利之心必然會驅(qū)使人不拘小節(jié)而矜功名,春秋時期的齊桓公、鮑叔牙、管仲就是此類人物,他們以功名不顯于天下為恥。到了戰(zhàn)國禮的意識更加淡化,新崛起的士階層對功名、利益更加看重,孟嘗君能夠大量招攬人才,也算是順應了民心,“養(yǎng)士三千”是當時特定文化環(huán)境的產(chǎn)物。
二、孟嘗君籠絡人才的手段
1、與士同甘共苦
《史記》載:孟嘗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飯不等,輟食辭去,孟嘗君起,自食其飯比之,客慚,自剄,士以此多歸孟嘗君。在戰(zhàn)國中期,諸侯混戰(zhàn),個人權利欲望急劇膨脹時期,孟嘗君作為一國宰相,能放下身段以平等的姿態(tài)對待賓客也屬難能可貴“客無所擇,皆善遇之”并能以身作則,與賓客同食,不憑權勢,行個人特權之事,而是營造了一個平等的氛圍,與士同食也縮短了與賓客的距離,賓客才能暢所欲言,而能為其所用。
2、敬賢重能
《馮諼客孟嘗君》一文是歷來傳誦的名篇。我們贊美那位三次彈鋏而歌的奇才,如此奇才效忠于孟嘗君可見一斑,品讀孟嘗君的“領導”魅力和風范。其一,孟嘗君衡量一個人不看表象,重實際?!捌媸俊瘪T諼初到孟嘗君門下,就公開聲明自己“無好”、“無能”,即一無所長。這對孟嘗君來說是一個考驗,來者聲言自己什么都不行,至少誠實可靠,于是,孟嘗君毫不猶豫地向馮諼敞開了大門。如果孟嘗君是一個以“貌”取人、喜歡巧舌如簧之徒來吹牛拍馬的淺薄官僚,那么,這位不來半點浮夸既“無能”又“無好”的馮諼哪里有不被拒之門外之理,日后又豈能彈鋏而歌、巧鑿“三窟”之舉?足見孟嘗君善于識人,他能夠透過馮諼“無能”的表象看到他的“有能”,正如給《戰(zhàn)國策》作注的南宋人鮑彪在該文的注釋中所言:“孟嘗君固意其能也” 。其二,孟嘗君處事冷靜理智,有主見,有度量。馮諼三提要求這種得寸進尺的行為已引起了眾人的強烈不滿,“左右皆惡之,以為貪而不知足?!蓖耆梢韵胂螅@其間孟嘗君的耳朵里灌進了多少讒言,而在種種讒言的影響下孟嘗君會不會趕走馮諼呢,項羽不是聽信讒言趕走了足智多謀的范增嗎?楚懷王不是受人蠱惑疏遠了忠心耿耿的屈原嗎?何況當時的馮諼只是一個無半寸之功反而貪婪索取的食客呢?然而,孟嘗君終不被眾人的讒言所惑,他調(diào)查到馮諼有老母在家,便“使人給其食用,無使乏”,冷靜妥善地處理了這一問題,從而使馮諼消除了一切后顧之憂,鐵下心來為孟嘗君效勞??梢娒蠂L君是真正的敬賢重能,也確有一種籠絡人才的魅力,世人應無怪于其“三千食客”的數(shù)量之眾,人才儲備之足,這都歸功于孟嘗君的“領導”魅力。
3、放權信任
《戰(zhàn)國策·齊四》載:孟嘗君出記,問門下諸客:“誰習計會,能為文收麥于薛者乎?”馮諼署曰:“能”, 辭曰:‘麥畢收,以何市而反?’孟嘗君曰:‘視吾家所寡有者。’”馮諼到了薛邑,把還債的百姓都叫來核對債券,當所有的債券都核對完畢之后,他假借孟嘗君的命令把所有的債務都免除了,同時還燒毀了債券,百姓們都高呼萬歲。馮諼回到臨淄見到孟嘗君,說明了他為孟嘗君買回的東西,那就是義。孟嘗君雖然不高興,但也只是說:“諾,先生休矣!”在那個以利是圖的時代,社會地位以金錢為衡量標準,田租、債務是累積財富的主要手段,而馮諼卻背著孟嘗君將債券焚燒,其后也沒有懲罰他,馮諼也就是了解了孟嘗君的個性才敢如此。如果孟嘗君經(jīng)常處罰他的食客,懷疑他的食客,馮諼也不敢假傳此令,馮諼這種在當時有點有悖常理的做法并沒有使孟嘗君太吃驚,而且近乎于平淡,對馮諼也沒有因此而猜疑他。在這里孟嘗君給我們展示了一位政治家的風范,恩澤惠人,真可謂宰相肚里能撐船。孟嘗君的寬容大度并能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仍舊讓馮諼在他的手下當差,聰明如馮諼怎能不更加效忠于孟嘗君,從而演出了一幕傳誦千載的動人故事,可以說奇士馮諼能充分發(fā)揮其過人才智,孟嘗君功不可沒。
三、孟嘗君善于用人的影響
孟嘗君能在政治困境中游刃有余,受益于他的門客,尤其是馮諼為其“巧筑三窟”,首先,齊王罷孟嘗君,孟嘗君歸于薛,當?shù)氐陌傩辗隼蠑y幼前來歡迎孟嘗君,這是當年馮諼“焚券市義”為孟嘗君買下的情義和民心,孟嘗君有了安身之地。其次,馮諼到魏國用反間計使魏王為孟嘗君騰出相位,派使臣去薛邑去接孟嘗君,這使得齊愍王非常恐慌,并且在馮諼的勸說下重新重用孟嘗君。最后,孟嘗君聽馮諼的勸諫“立宗廟于薛”更加鞏固了自己的地位,廟成,馮諼回來對孟嘗君說:“三窟已鑿好,君可高枕為樂了?!瘪T諼為孟嘗君鑿三窟顯示他有超人的才智,而他初投孟嘗君時自稱他“沒有什么本領”且三次以食無魚,出無車,不能養(yǎng)家為由彈劍歌之說歸去,其實,馮諼并非“沒本領”的愚者,也不是貪不知足的人,他之所以如此,均為試孟嘗君有無善待之心,正因為孟嘗君施惠于馮諼,而馮諼感其知遇之恩,才為之獻才效力,用免稅、游說恵王等一系列現(xiàn)代人所謂“公關”的策略,為孟嘗君爭得了民心,提高了他的政治地位,使之“為相數(shù)十年,無纖介之禍”。
“戰(zhàn)國四公子”之一的孟嘗君喜歡養(yǎng)士,所以才有“養(yǎng)士三千”的佳話,孟嘗君在養(yǎng)士之中磨練出了政治家的氣度和手腕,他“奉夏侯章以四馬百人之食,遇之甚歡”,但“夏侯章每言,未嘗不毀孟嘗君”,可他卻不慍不怒,在有人告之時而曰“文有以事夏侯公矣,勿言”表現(xiàn)出政治家的氣度;所養(yǎng)食客中“有與君之夫人相愛者”,這般七尺男子皆不能容許的事情,在有人勸“君其殺之”時,他竟說“睹貌而相悅者,人之情也,其錯之,勿言之”,表現(xiàn)出政治家手腕。在馮諼三番五次提出別人看來都是過分的要求時,孟嘗君卻一次次滿足了他;在馮諼“矯命以責賜諸民”時,“孟嘗君不說”,也沒表現(xiàn)出什么。就是在他這樣以尊事卑,以尊容卑,以尊養(yǎng)卑的政治手腕收買下,馮諼才為他營造了“三窟”,恢復了齊相。
參考文獻:
[1] (漢)劉向.戰(zhàn)國策·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 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75
[3] 司馬光.資治通鑒[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