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岳磊(1987.9—),性別,男;籍貫,云南瀘西;單位,海南師范大學;文藝學研究生。
摘 要:陸機研究從研究內(nèi)容看,可分為生平思想、詩文創(chuàng)作、文學理論和其它方面的研究。生平方面有陸機生卒年、入洛時間等幾個焦點問題。陸機思想研究,大多從儒學、玄學兩個方面進行探索。文學理論研究主要集中在《文賦》的研究上,大多從《文賦》源流、文學美學思想、創(chuàng)作輪和文體論幾個方面研究。詩文方面擬古詩最受關注,認為擬古詩相對來說藝術性不高,但它在詩歌發(fā)展過程中有著重要意義。辭賦方面除《文賦》之外的辭賦研究很少。其他有陸機地位和影響研究,整體研究等。
關鍵詞:陸機;生平思想 ;詩文;文學理論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2)09-0000-02
陸機在文論史和文學史上都有著重要地位。從研究情況上看,陸機研究,大體上從生前至唐初,對陸機的評價肯定的居多。能夠超越陸云、鐘嶸和劉勰進行較為客觀、全面的研究并不多見。唐朝之后,對陸機有不少肯定的聲音,但批判否定的聲音居多。80年代后,隨著西方文藝學文學理論的引進與方法熱的興起,受此影響,研究就表現(xiàn)出研究人數(shù)多、研究起點高、成績突出的特點,陸機的研究、評價也在再次發(fā)生轉(zhuǎn)變。不過,專著較少,論文比較多一些。從研究內(nèi)容看,陸機研究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陸機生平思想研究、陸機詩文創(chuàng)作研究、陸機文學理論研究和其它方面的研究。
一、陸機生平思想研究
關于陸機生平經(jīng)歷,有陸機生卒年、入洛時間、《文賦》撰年考等幾個焦點問題。關注最多的是陸機入洛時間及入洛事跡考和《文賦》撰年考兩個問題。在入洛時間上姜劍云的《陸機入洛疑案新斷》認為陸機前后五次赴洛。第一次是在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吳亡后被俘入洛。第二次是在太康十年(公元289年),初仕晉入洛,太傅楊駿辟為祭酒。第三次是在元康二年(公元292年),應太子洗馬之征入洛。第四次是在元康六年(公元296年),由吳王郎中令赴任尚書中兵郎入洛。第五次是約在元康七年(公元297年),歸吳假滿,繼任尚書郎入洛。此后直到太安二年(公元303年)被殺,再未歸吳。而劉運好《陸機籍貫與行跡考論》①則認為陸機并沒有被俘洛陽或遷徙壽陽,吳亡之后,退居舊里,閉門勤學,無論是減榮緒《晉書》、《機云別傳》,還是房玄齡等《晉書》的記載,都是可靠的。不過他們在陸機于太康十年入洛仕晉是一致。其它還有顧農(nóng)《陸機生平著作考辨三題》、傅剛《陸機初次赴洛時間考辨》等。在《文賦》撰年考方面,學術界有三種說法:一是作于陸機二十歲時;二是作于陸機二十九歲入洛之后;三是作于陸機四十歲左右。大多傾向于第三種。如姜劍云在《<文賦>撰年疑案新斷》說,準確地講,陸機《文賦》撰于永康元年(300)之春月。
陸機思想研究,大多從儒學、玄學兩個方面進行探索。曹道衡的《陸機的思想及其詩歌》等。在這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吳地文化對陸機思想觀念影響的研究。從地域文化這個角度入手研究,目前仍是一個較新的課題。如俞灝敏的《吳中文化與陸機創(chuàng)作心態(tài)》等。陸機的思想與人生道路有不少矛盾,不少研究者把對陸機的這種矛盾與其人格相聯(lián)系。如李曉風《試論陸機的人格特征》認為,審視陸機的人生其人格極為復雜多重。李劍清《陸機人格心態(tài)探微》認為陸機因特定的家世和時代際遇,使其人格心態(tài)呈現(xiàn)出多元而復雜的面貌。強烈的個體功名進取意識,出身世家大族的榮耀感及懼禍心理三者互相交織,最終導致了陸機人格的悲劇結局,是西晉整個文士悲劇的縮影。
二、陸機詩文創(chuàng)作研究
詩文研究是陸機研究中次于《文賦》的一個部分,其中擬古詩最受關注。陸機擬古詩的研究主要是探究擬古詩在詩歌發(fā)展史的重要作用,在文學史中的地位問題。大部分研究者認為擬古詩相對來說藝術性不高,但它在詩歌發(fā)展過程中有著重要意義,應在文學史上改變以往的評價。如毛慶的《怎樣評價陸機的擬古詩》、劉昆庸的《論陸機<擬古詩>》等。陸機詩歌藝術風格也有不少人研究,如劉運好《“緣情綺靡”與陸機詩風》等,不過總的來說還比較少。詩歌研究中孫明君的《陸機詩歌中的士族意識》別具一格。他從士族意識的角度出發(fā)考察陸機的詩歌,認為士族意識的形成是魏晉文學史上的重要現(xiàn)象之一,陸機詩歌之中表現(xiàn)出來的士族意識,標志著中國詩史上士族意識的成熟。陸機詩歌對中國詩史的最大貢獻,就在于他第一次深刻地表現(xiàn)了士族意識。②
陸機除《文賦》之外的辭賦研究很少,研究取的一定成果的也是在近些年取得的。研究內(nèi)容上有具體一篇賦作的研究如,李清文《一曲生命易逝的悲歌——陸機<嘆逝賦>簡析》,李劍清《陸機<行思賦>作年考》;有比較研究如王洪軍的《入北后的哀音——陸機、庾信后期賦中的鄉(xiāng)關之思比較》;有地域文化研究如李劍清《陸機入洛后賦作與北方風物》、于浴賢的《論陸機賦的東吳情結》;也有整體研究的如劉運好《論陸機賦》但是仍然有很大的研究空間。包括上面提到的幾個方面同樣需要進一步深入的研究。剩下的論、銘之類的著作鮮有人問津。
三、陸機文學理論研究
陸機的文學理論研究主要集中在《文賦》的研究上,對于《文賦》的研究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文賦》源流。對于《文賦》源流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詩緣情”說上,認為《文賦》的思想源流來自老莊、儒學與玄學,是對詩言志說的繼承和發(fā)展,也是對前代文學創(chuàng)作及性情論的總結提升。如朱雅琪的《“儒玄揉合”精神下的“文學”理論——陸機<文賦>中的審美意識》、曹勝高的《性情論之變遷與“詩緣情”的形成》等。也有不大認同的,如毛慶的《試論陸機<文賦>之文化背景》在論述儒家、老莊、玄學這些學界大多人的看法后,指出陸機《文賦》的文化背景,主要方面不是北方的儒家文化,也不是當時以玄言為特征的西晉文化,而是歷史上曾經(jīng)輝煌燦爛在后來仍有相當影響力的楚文化。這種文化背景使《文賦》在中國文學理論史上作出了劃時代的貢獻,并對后來南朝文論以至中國古代文論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③
(二)、文學美學思想研究。值得注意的是張少康的《應、和、悲、雅、艷——陸機<文賦>美學思想瑣議》,正如張少康先生在文中說,陸機《文賦》是我國文藝思想史上第一篇完整而系統(tǒng)地論述文學創(chuàng)作問題的重要文章。歷來對《文賦》的研究都側重在它所論述的創(chuàng)作構思和文體分類等幾個方面,這確實也是《文賦》的主要內(nèi)容??墒恰段馁x》中關于“文病”的幾節(jié)論述,一般不大為人們所重視。很少去作深入的考察研究。④另外,陸機音樂美學思想的研究也很值得注意,如劉亞男《音“清”為美——陸機音樂美學思想系列研究之二》等。張義賓在《陸機美學思想的本體意義》里說陸機所處的晉代是玄學與佛學大盛的時代,玄、佛二學在本體問題上都主貴無賤有,重視作為生活世界本體的無而忽視作為現(xiàn)象的萬有。陸機的美學思想正反映了這一時代精神。⑤作者從佛學的角度研究讓人眼前一亮,從佛學角度研究陸機還是比較少的。
(三)、創(chuàng)作論研究。創(chuàng)作論是《文賦》研究的重點?!段馁x》是中國文論史上第一篇完整而系統(tǒng)的創(chuàng)作論。它涉及文學創(chuàng)作的構思、想象、布局謀篇、遣詞造句、音調(diào)聲韻、文章功用及其創(chuàng)作經(jīng)驗體會等等,幾乎涉及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所有問題。研究的較多的是從構思、想象、靈感的角度來研究。如劉忠惠《<文賦>的靈感論》、陸邦鳳的《<文賦>創(chuàng)作構思論探微》等。
(四)、文體論研究。專門進行文體論研究的不多,多的是文體分類的研究,如對詩緣情的研究等。文體論研究大多與曹丕的《典論·論文》相聯(lián)系起來研究,如効天慶的《曹丕與陸機的文體學思想比較論略——兼及魏晉文學思潮的發(fā)展軌跡》等。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文賦》中詩緣情說被認為是中國兩大大詩學范疇之一,其研究涉及面很廣,研究也相對深入。
四、其它方面的研究
其它方面的研究有陸機的地位和影響研究和陸機整體研究。
(一)、陸機的地位和影響研究。對于陸機的地位和影響的研究主要是《文賦》與魏晉文學自覺關系問題的研究?!段馁x》與魏晉文學自覺的關系,論述的比較多,如劉琦《文學自覺時代的標志──<文賦>在古代文藝心理學研究上的貢獻和地位》認為在中國文學理論史上,最早涉及文學創(chuàng)作思維規(guī)律的,恐怕要首推《詩大序》了。六義之中的比興可以說是最早論述文學創(chuàng)作思維理論的。不過,它簡約到不能再簡的地步了。真正第一次詳細深入地探討這一問題的是陸機的《文賦》。⑥俞灝敏《陸機與魏晉文學自覺的演進》認為陸機在文學上能跳出儒家思想的樊籬,緊跟文學發(fā)展的潮流,表現(xiàn)出一種遵循客觀規(guī)律的自覺性,為文學自覺的演進作出他自己的貢獻,盡管他早己被歷史所超越,但推動文學發(fā)展的功績?nèi)匀槐氡谥袊膶W史上。⑦
(二)、陸機整體研究陸機相對復雜,做整體研究也只能是從幾個有限的方面去把握陸機。如張愷的《陸機研究》在書中作者主要從家世生平、作品、思想三個方面對陸機進行了研究。徐公持的《陸機論》注重從陸機的一生經(jīng)歷功名觀念,來探討陸機的文學創(chuàng)作,認為“陸機強烈的政治功名色彩,并不妨礙他僅得文學成就?!绷硗猓憴C多才多藝,《平復帖》等的研究也值得注意,如王世襄的《西晉陸機平復帖流傳考略》等。
綜上所述,目前陸機研究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由不小的研究空間,缺少對陸機全面、深入、系統(tǒng)的研究。另外,具體的研究也是很薄弱的。雖說《文賦》的研究相對深入,但對文體論的研究就很少,創(chuàng)作論研究的較多的是從構思、想象、靈感的角度來研究,其他角度的研究也很少。陸機詩文也需要更多的研究,如陸機辭賦的研究,還有那些鮮有人關注的論、銘等的研究。我們需要充分借鑒當代文化人類學、心理學、語言學、形式美學、接受美學、歷史地理學、地域?qū)W、傳播學等學科的理論成果,運用在對陸機研究中。這樣我們才能對陸機有更全面更深入的認識,更好地理解他的文學理論和詩文創(chuàng)作。結合陸機的文學理論和詩文的創(chuàng)作給陸機應有評價,重新定位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課題基金:海南師范大學研究生創(chuàng)新科研項目,基金號:27(第一批),陸機生命意識研究,指導老師楊清之。
注解:
① 劉運好:陸機籍貫與行跡考論,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04期。
② 見孫明君:陸機詩歌中的士族意識,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06期。
③ 見毛慶:試論陸機《文賦》之文化背景,中州學刊,1997年第03期。
④ 見張少康.:應、和、悲、雅、艷——陸機《文賦》美學思想瑣議,文藝理論研究,1984年第01期。
⑤ 見張義賓:陸機美學思想的本體意義,陰山學刊,2002年第03期。
⑥ 見劉琦:文學自覺時代的標志──《文賦》在古代文藝心理學研究上的貢獻和地位,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0年第01期。
⑦ 見俞灝敏:陸機與魏晉文學自覺的演進,陰山學刊,199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