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師范大學文學院 福建 福州 350000)
摘 要:文本中的修辭幻象常常突破傳統(tǒng)的修辭原型的束縛,而層層推進文本的敘事。“雞”在張大春的《雞翎圖》臨時生成的多個修辭幻象,沖擊了歷史生成的“雞”的修辭原型。
關(guān)鍵詞:修辭幻象 修辭原型 雞
中圖分類號:H1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2)09 -0000-01
“修辭幻象可以是臨時生成的,也可以是歷史地生成的。從修辭貴在創(chuàng)新的意義上說,修辭幻象的臨時生成,不斷地對話語進行修辭改裝。從修辭原型和修辭幻象的關(guān)系中,修辭幻象又是歷史地生成的?!雹傩揶o幻象和修辭原型有時間維度的矛盾,在文本中這對矛盾有時推動文本敘事。
“雞”在張大春的《雞翎圖》臨時生成的多個修辭幻象,沖擊了歷史生成的“雞”的修辭原型。
一 “雞”修辭原型——從“雞日“到“雞鳴狗盜”
中國雞文化源遠流長,內(nèi)涵豐富多彩。我國甲骨文中有“雞”字,說明我國遠在 3000多年前就認識雞,養(yǎng)雞在我國有文字可查的歷史至少已有 3000多年。
在中國創(chuàng)日神話中雞是創(chuàng)日第一天所造之物,有“雞日”一詞為證。“雞日” 是農(nóng)歷正月初一,“歲后八日:一雞,二豬,三羊,四狗,五牛,六馬,七人,八穀。”②這也許說明雞比豬狗等家獸更早為人類所馴服,也許是因為雞鳴預示新的一天的開始。
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龍和鳳都是神化的動物,雞卻是一種身世不凡的靈禽,例如鳳的形象來源于雞?!短接[》:“黃帝之時,以鳳為雞?!眰髡f雞為日中烏,雞鳴日出,帶來光明,能夠驅(qū)逐妖魔鬼怪。雞為靈禽,經(jīng)常作為祭祀動物,中國很多地方都有“殺雞”的歲時風俗。如閩南有俗語“七月半的鴨子不知死活”,說的是從七月初一鬼門開啟,到七月十五鬼門關(guān)閉,各家各戶每天都要殺雞祭拜神靈,這段時間宰殺很多鴨子,所以說在這時的鴨子都免不了被殺的命運。
自然界的野雞被人們馴服成為家禽之后,大量繁殖,并且可以產(chǎn)雞蛋,在封建農(nóng)業(yè)社會的家庭自給自足經(jīng)濟環(huán)境下,很好地滿足人們的食物和經(jīng)濟需求。雞成了農(nóng)村最常見的家禽,也因此成為勞動人民俗語創(chuàng)作的常見題材之一。半夜雞啼(原指公雞不知丑時在什么時候。現(xiàn)多比喻人不知羞恥。),無毛雞打交(無毛的雞打架,由于失去毛的遮護,一啄一咬直接到肉。比喻每個動作都涉及切身利益。也比喻動真格。),雞媽帶雞子(比喻寫字不工整,有大有小。)等等,勞動人民通過觀察雞本身的特征得出關(guān)于生活、世界的價值觀。
《現(xiàn)代漢語詞典》收入的關(guān)于“雞”的成語有:雞飛蛋打 雞口牛后 雞零狗碎 雞毛撣子 雞毛蒜皮 雞鳴狗盜 雞皮疙瘩 雞犬不寧 雞犬升天 雞尸牛從 雞新城疫其中除了“雞口牛后”和“雞尸牛從”同義,不具貶義色彩,“雞新城疫”為中性詞,其他都具有貶義色彩?,F(xiàn)代社會“雞”還用來指稱從事色情服務(wù)的女性。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雞”修辭原型發(fā)生了歷時的改變,從“雞日”中的靈獸到染上貶義色彩的俗語——“雞鳴狗盜”,再到沾上色情語義的“雞”。
二 “雞”修辭幻象的臨時生成
“雞”在張大春的《雞翎圖》臨時生成的多個修辭幻象,沖擊了歷史生成的“雞”的修辭原型,同時也一步步推進文本的敘事。文本一開始就講述雞要賣掉,隨著敘述者排長記憶的回放,士兵養(yǎng)雞過去的事不斷插放,再回到賣雞到最后的殺雞。在這其中,“雞”修辭幻象在慢慢生成,又一步步破滅。
(1)養(yǎng)雞
開始養(yǎng)雞,其他士兵是為了賺錢,最典型的是士兵游火曜,算計著“將來退伍回家,拿這筆雞款結(jié)婚成家”。后來養(yǎng)雞打發(fā)了時間,便成了一種“逗趣”。這時雞的修辭原型——作為一種滿足自給自足的家庭生產(chǎn)工具。但是蔡其實精心搭建雞寮,為雞取名號(阿青哥,二愣子,大柱子,珍珠,黃花兒),睡在雞寮。雞臨時生成了蔡其實——具有家人感情色彩的修辭幻象。特別表現(xiàn)在他在喂養(yǎng)雞時的罵語“‘等你阿青哥再來了,俺叫他喂你根屎橛子吃!你再挑吧,二愣子,再挑餓死你小子活該!滾回去睡覺去!’”在排長的記憶插播中,有一段“大柱子”跳到蔡其實手肘上,雞和蔡其實建立了像鷹和獵人的關(guān)系,這里雞臨時具有忠實色彩的修辭幻象。我們看出,在養(yǎng)雞過程中,蔡其實個人臨時生成的雞的修辭幻象,雞作為家禽的語義信息逐漸淡化,而且層層增強帶有人的感情色彩的修辭信息。在這其中,其他人卻一再地笑話他“為的只是怕鐵絲會把雞給扎著”,“笑話卻不只一端了;明里暗里他和他的雞便一徑是其他人逗樂的材料”。只有小阿青支持他。對于別人的嘲笑,蔡其實還能笑出來,可以看出:蔡其實是不在乎的,他只在意自己養(yǎng)的雞,如家人一般的雞。 作為修辭接受者,我們只知道蔡其實已經(jīng)被自己思想中的“雞”的修辭幻象鉗住,但無法理解他為什么對雞有特別的感情。文本也因此吸引我們,并在這個原因上進一步深挖敘述,“雞”的臨時修辭幻象逐漸豐滿。 --!>
(2)賣雞
其他士兵 蔡其實
拆寮,捆雞 土墻全攤平,松枝柵迭得齊齊整整
論斤賣,蛋雞三十肉雞三五 不上秤,論只賣,不賤價,一個兩百
整迭鈔票塞進褲袋 不賣
隨著排長意識回到雞不得不賣的現(xiàn)實,從上面的列表,我們發(fā)現(xiàn):蔡其實不急著拆雞寮,一個人慢慢仔細地拆,價格故意遠遠高出買雞人的意愿,蔡其實存心不賣雞,舍不得雞。
賣雞的過程,排長的意識又不時地回憶。在回憶的片段中,作者逐漸透露蔡其實是從大陸到臺灣的老兵,十三歲離家,在臺灣沒有親人。出門頭一天跟他兄弟爭毽子,被父親打了一頓。父親的一句話“大柱子啊,是漢子就得有好價錢!爭,爭不來的!”對此,蔡其實耿耿于心,并成為長久的心結(jié)。遠離家鄉(xiāng),離家時帶著父親的責罵和期盼,多年的闖蕩,如今遠離家鄉(xiāng),蔡其實卻已是老兵,孤身一人,“毽子”是故鄉(xiāng)遙遠的牽系,而毽子是用雞毛做的,由毽子寄居到雞的感情,這里發(fā)生了由無生命的事物——有生命的動物情感遷移。
(3)殺雞
賣雞不成,蔡其實買了一把香,幾包冥紙,挖了一個坑,把雞一只一只地殺死?!啊笾印嫒惶羯显?,我甚至不知它是從那兒冒出來的,它抖了一抖全身的羽浪,聳了聳鮮紅的肉冠,昂頭不動了?!辈唐鋵嵜鎸Α按笾印币簧砻利惖挠鹈p健美的身體,這可是自己辛辛苦苦養(yǎng)的雞,而且它還是代表以前的自己(蔡其實在老家小名叫“大柱子”),要自己親手殺死,這是多么殘忍的事。最后一片血肉模糊,雞毛散飛,雞悲慘地死去。到此雞的修辭幻象已變成被毀滅的美好事物,而這樣的修辭幻象引起讀者強烈的悲憤。
而這么美好的事物被毀滅,“有兩個新兵還掩著嘴‘蔡’啊﹑‘雞’啊地笑”雞的臨時修辭幻象在修辭原型的壓力下,終于還是被毀滅了??墒菤绲膬H僅是雞,僅僅是它的修辭幻象嗎?不,還有蔡其實那顆還活著的心。在遠離故土家園,長年的飄搖,唯一剩下來的還活著的心,而心的破碎更讓我們悲從中來,感味一個人退離歷史舞臺后的孤獨的辛酸。
三 結(jié)語
修辭幻象在文學作品中常常突破公眾的傳統(tǒng)的修辭原型,偏離的修辭使用是對語言的創(chuàng)新。
“主體在修辭幻象中自我沉醉,獲得欲望的想象性滿足?!雹邸峨u翎圖》的蔡其實在雞的辭幻象中找到了現(xiàn)實無法給他的情感安慰,滿足了他的思鄉(xiāng)之情,雞已然成為他的情感依靠。在修辭幻象逃離修辭原型的壓力下,完成了自己的成形——豐滿——毀滅的過程。
注釋:
① 譚學純,朱玲,《廣義修辭學》2010,P164
② 明·謝肇淛 《五雜俎·天部二》
③ 譚學純,朱玲,《廣義修辭學》201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