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湖南 湘潭 423000)
摘 要: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政府績效評估逐漸成為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研究的核心內容,近些年來績效考評更是成為國內外學者研究的熱點,尤其在政府績效考評的價值取向、指標體系設計、考評方法等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實踐和出版了豐富的論著和文章,對這些文獻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地方政府績效考評存在的問題及完善路徑,有利于了解地方政府績效現(xiàn)狀,提高考評效益。
關鍵詞:地方政府 績效考評
中圖分類號:D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2)09-0000-01
一、政府績效考評的內涵
關于政府績效考評的定義,國內外有不同的界定:
英國1983年公布的《英國國家審計法》將政府績效考評定義為:“檢查某一組織為履行其職能而使用所掌握的資源的經(jīng)濟性、效率性、和效果(三E )情況”;奧斯本和蓋布勒認為,政府績效評估就是改變照章辦事的政府組織,謀求有使命感的政府,就是改變以過程為導向的控制機制,謀求以結果為導向的控制機制。
國內的觀點以中國行政管理學會為代表,在《關于政府機關工作效率標準的研究報告》中,將政府績效考評定義為,運用科學的方法、標準和程序,對政府機關的業(yè)績、成就和實際工作做出盡可能準確的評估,在此基礎上對政府績效進行改善和提高。也有學者稱績效考評為績效評估、績效考核,鑒于此,本文所指的政府績效考評等同于績效評估和績效考核。政府績效考評就是對政府政績的考核。國內外的學者對政府績效考評的定義,根本思路一致,只是在關于考評的內容和范圍方面存在不同表達。
二、當前我國地方政府績效考評存在的問題
(1)我國地方政府績效管理缺乏理論保障和實踐經(jīng)驗。
目前,我國政府在績效考評方面,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上,都還很不成熟,存在著很多問題。從理論來看,公共部門績效管理涉及到經(jīng)濟、政治、歷史、文化的知識,并受到這些因素的制約,所以對績效管理理論的研究,客觀上要求學者具備多學科的知識背景。由于我國政治體制存在特殊性、實際具體情況具有復雜性,所以我國政府更需要借鑒國外成功的管理經(jīng)驗,但不能照搬照套,需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建立新的發(fā)展模式。從實踐來看,目前各地政府績效考評主要包括目標責任制、社會服務承諾制、效能監(jiān)察、效能建設、滿意度調查等。績效考評基本處于探索階段,實踐力度和效果很不平衡。
(2)我國的地方政府績效考評缺失一定的法制保障。
我國目前還沒有政府績效管理的專門立法,全國人大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法律約束力較強,但現(xiàn)有規(guī)定針對的只是有限的一些具體行政行為;國務院部委制定的一些行政法規(guī)中,效力層次較低,約束力也相應減弱,行政主體的隨意性過大。政府績效管理法制建設明顯表現(xiàn)出重實體輕程序的情況,從零散在各處的績效管理和考評法律條文中幾乎找不到程序性方面的條款,管理過程和結果衡量難以全面性、客觀化。同時現(xiàn)階段績效評估過程既缺乏監(jiān)督,有帶有明顯的封閉性和神秘性。導致政府績效管理的法制、監(jiān)督與反饋機制、程序保障等法規(guī)不規(guī)范,均有待完善,以至地方政府績效考評缺少政策性指導。
(3)我國地方政府的績效考評體系的缺陷。
評估標準指標的難確定性,是導致地方政府績效評估陷入困境的一個重要的因素。首先,由于政府服務具有壟斷性、管制性和唯一性,公眾難以獲取那些被壟斷的信息,且缺乏橫向比較的標準,所以難以對某部門的服務確立科學或理想的績效評估標準。其次,由于政府工作具有較強的相關性、全面性,難以科學、恰當?shù)卮_定哪些因素可以構成績效考評的標準和指標,各標準和指標間的相互關系及權重更難科學準確地確定。此外,指標體系設置不盡合理和科學,現(xiàn)有公共服務指標主要散落在政府績效考評文獻中,指標體系過度集中于狹隘的績效方面,視野比較狹窄。
三、完善我國地方政府績效考評的路徑
(1)借鑒并吸收西方主要發(fā)達國家的政府績效管理的實踐經(jīng)驗。
在政府績效管理上尤其是績效考評的經(jīng)驗借鑒,吸收優(yōu)秀研究成果,有利于我國政府在績效管理研究領域開辟新的理論視野。同時最為重要的是把國外的先進管理理念及管理技術與方法同我國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以建立具有我國特色的績效評估機制。此外,政府績效管理工作還需要建立高素質的人才培養(yǎng)機制,特別要培養(yǎng)有關操作技術性強等方面的特殊人才。可考慮組成有多學科人才與實踐工作者參與的項目研究小組,匯集管理學、經(jīng)濟學、數(shù)學、統(tǒng)計學、系統(tǒng)工程學和計算機軟件開發(fā)等多學科人才,運用相關領域知識,采用科研與實踐相結合的項目研究途徑,組織力量對有關部門、行業(yè)及各地的績效考評實踐和理論成果進行科學的評審,對那些科學化、公正化、操作性強的方案和舉措,通過試點方法,逐步進行運用。
(2)加快我國政府績效考評的相關立法工作,使之進入一個受法律約束的程序。
建立完善的法律體系,并明確的規(guī)定政府績效考評,健全法律監(jiān)督機制以及事后救濟制度,只有以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作為保障,才能使政府績效管理系統(tǒng)科學有效地運轉;用一套規(guī)范的法律體制進行指導不同地方政府的績效管理及考評工作,以建立政府績效管理的長期有效機制。可通過立法制定一部政府績效管理和評估的基本法,明確政府績效管理和評估法的目標,通過政府績效管理和評估立法,明確政府內部績效監(jiān)督和績效管理機構的職責。制定政府績效管理的法律文件,通過立法明確績效管理的宗旨,授予績效考評機構獨立想有績效考評、考核的權限,規(guī)定績效考核的條件、程序、方法及糾紛解決機制。各地可結合本地區(qū)的實際情況,以地方立法的形式作出具體規(guī)定。
(3)完善我國地方政府績效考評機制。
第一,完善我國地方政府績效考評的指標設計體系。在設定考評指標時根據(jù)政府的職責范圍進行設定,區(qū)分主次,并確定出關鍵指標以便直觀地對政府績效作出評價。第二,評估主體多元化是民主的一個重要表現(xiàn)形式。當公眾能夠自覺且廣泛地參與政府的績效考評過程的時候,這將有助于提升公民對政府績效的認同度,使公眾的意愿能夠順利反饋到政府職能部門,其考評的成效也更具有可信性。第三,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渠道進行有效的績效考評。政府行政部門如果能積極收集與整理績效信息,建立信息傳播渠道,這有利于保證績效信息的真實性,增進公眾與政府之間有效的雙向溝通。
(4)建立健全績效考評信息系統(tǒng),完備聘雇資料和數(shù)據(jù),確保信息來源的準確可靠。公共部門績效考評所需要的信息來源渠道廣泛,不但包括直接的原始資料和數(shù)據(jù),而且還需要其他來源的間接材料。為使績效考評有準確、完整的考評材料及有效的反饋、擴散機制,建立高效的考評信息系統(tǒng)很有必要。一是應確保統(tǒng)計機構相對獨立性,減少干擾,為評估工作對有關材料的收集與查詢提供方便;二是應把開展地方政府績效考評和建立全國性的考評信息系統(tǒng)結合起來,建立考評信息的傳遞網(wǎng)絡,把績效考評的結果盡快反饋、擴散給有關各方,是評估信息得到廣泛使用;三是應充分利用電子計算機和現(xiàn)代通訊技術,設計適合我國國情的政府績效考評軟件系統(tǒng),并通過網(wǎng)絡,將政府績效考評同實時的公共信息收集、分析結合起來,建立電子化的政府效率管理網(wǎng)絡和自動監(jiān)控系統(tǒng)。
參考文獻:
[1] 馬國賢.政府績效管理[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2] 范柏乃.政府績效評估理論與實務[M].人民出版社,2005.
[3] 范柏乃.政府績效評估與管理[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