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倚樓,憑欄是古代文學中的登臨傳統(tǒng)。宋詞中倚樓、憑(拍)欄(闌)現(xiàn)象俯拾即是,反映出宋代文人的生活風尚和審美情感。通過倚樓,憑欄到拍欄動作的強化可見登臨傳統(tǒng)意蘊的深化,個人命運與愛國憂思在南宋詞中聯(lián)系更緊,揭示宋人敏感脆弱又愛國剛健的性格。
關鍵詞:宋詞;倚樓;憑欄;登臨傳統(tǒng);深化
中圖分類號:X7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2)09-0000-01
一、倚樓憑欄的源流及登臨傳統(tǒng)
古人登臨多悲慨:寫身世之感,羈旅行役或送別,懷鄉(xiāng),懷古吊今等個體生命體驗。倚樓這一動作在古代文學中源遠流長,作為登臨(高)的一種文學現(xiàn)象最早出現(xiàn)在王粲《登樓賦》[1]中,“登茲樓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銷憂”“悲舊鄉(xiāng)之壅隔兮,涕橫墜而弗禁?!睂憘€人懷才不遇,渴望施展抱負。南朝《西洲曲》[2]“……望郎上青樓。樓高望不見,盡日欄桿頭?!苯璧菢菍懪螝w。唐代詩詞中大量寫登樓(臺),傳統(tǒng)內涵擴大如陳子昂《登澤州城北樓宴》[3]“勿使青衿子,嗟爾白頭翁?!睉巡挪挥龅某羁嗝黠@。除此,涉及送別、思鄉(xiāng)和閨怨。如陳子昂《登薊丘樓送賈兵曹入都》登樓送別友人。李益《行舟》“聞道風光滿楊子,天晴共上望鄉(xiāng)樓。”登高思鄉(xiāng)形成固定聯(lián)系用于詩中。溫庭筠《望江樓》[4]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c斷白蘋洲?!睂戦|怨。宋辛棄疾《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5]“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睆臒o愁而上樓尋愁可見登樓與愁已是固定印象。
二、“倚樓”“憑(拍)欄”盛行于宋詞及常見主題
宋王辟之《澠水燕談錄》[6] P126卷四載劉孟節(jié)事,稱其“篤古好學,酷嗜山水,而天姿絕俗,與世相齟齬,故久不仕?!鶓{欄而立,懷想世事,唏噓獨語,或以手拍欄干……”倚樓,憑(拍)欄至宋儼然成為文人的風尚。詞中頻頻出現(xiàn)登樓憑欄,圍繞憑欄生發(fā)多種強化情感的方式如獨自憑欄、憑欄時間久、在愁苦極絕的秋天黃昏如程垓《卜算子》“獨自上層樓,樓外青山遠。望到斜陽欲盡時,不見西飛雁。獨自下層樓,樓下蛩聲怨。待到黃昏月上時,依舊柔腸斷。”“闌干倚遍,祗是無情緒?!保ɡ钋逭铡饵c絳唇》)。至南宋,更出現(xiàn)“拍欄”,“闌干拍遍”等強烈抒發(fā)情感的動作,表達心靈的寂寞苦痛或理想的破滅,定型成那個時代“愁苦”的代稱。似只有登臨高處才能一舒憂愁,卻是愁更愁,遂至于“闌干拍遍”(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多少事,欲說還休”(李清照《鳳凰臺上欲吹簫》),“怕上層樓”(辛棄疾《祝英臺近·晚春》)的境地。宋詞涉及倚樓,憑(拍)欄主要有以下主題:
(一) 給予女性的關照——對有情人分離的感傷
閨怨是古代文學的傳統(tǒng)題材。唐五代溫庭筠《望江樓》將女子與樓閣盼歸聯(lián)系到一起。宋代沿襲此思路,出現(xiàn)大量借倚樓盼歸,憑欄送別寫女性獨守空閨的情境,風格纖柔艷麗。如“困倚危欄,過盡飛鴻字字愁”(秦觀《減字木蘭花》)。其之所以有纖細精致的美感,就是涉及了美麗的女子和精美的樓閣。她們的生活和癡情限制在了樓閣欄桿之中而展現(xiàn)出一幅幅動人圖景。[7]由此,這種傳統(tǒng)手法的運用使閣樓,欄桿形成閨怨詞中固定的審美期待?!俺厣蠎{闌愁無語,奈此個,單棲息情緒?!保馈陡什葑印罚?。主人公的情感心理均由“倚樓”傳達,將說不出的幽怨生發(fā)到極致。引發(fā)宋閨怨詞借“倚樓、憑欄”寫殷勤盼歸癡苦愁絕的傳統(tǒng)模式。
(二) 身世之感,羈旅之愁——對個體生命的沉思和悲哀
倚樓憑欄,眼界的開闊令人想起太多關于社會,個體生命的體驗?;驅懥b旅傷別,感嘆自身遭遇如柳永《曲玉管》“煙波滿目憑闌久……每登山臨水,惹起平生心事……卻下層樓?!?“兩地離愁,一尊芳酒,凄涼危欄椅遍”(蔡伸《蘇武慢》)?;蜃窇浥f事,如柳永《傾杯樂》“追舊事、一餉憑闌久。”還有借“憑欄”思鄉(xiāng)如“雪滿西樓,人在闌干角”(周紫芝《醉落魄》)。
(三) 壯志難酬,知音難覓——英雄末路的愁苦悲歌
抱負不展,知音難覓是古詩詞中的傳統(tǒng)意蘊。宋詞中尤見愁苦之深,之悲切。如“平生事。此時凝睇。誰會憑闌意?!保ㄍ跤韨牎饵c絳唇》)。晁端禮《水龍吟》“憑欄干,但有盈盈淚眼,把羅襟揾”感嘆人生失意。將此情緒發(fā)揮到極致的是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把吳鉤看了,闌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倩何人……揾英雄淚?”作者登臨遠望,強烈情感通過“把吳鉤看了,闌干拍遍”表現(xiàn),塑造了一個空有滿腔報國之志卻只能愁對寶刀拍欄發(fā)憤的悲苦英雄,抒發(fā)理想和現(xiàn)實的尖銳矛盾。
(四)山河破碎,家國不全——對領土分離的悲慨憤懣
宋代社會經(jīng)歷靖康之難,民族矛盾空前尖銳。在社會現(xiàn)實的刺激下,愛國志士們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使得南宋詞中大量自覺不自覺出現(xiàn)“欄”,常以憑欄,拍欄的固定模式出現(xiàn)。抒發(fā)家國不全和個人豪情壯志難展的憤懣如岳飛《滿江紅》“怒發(fā)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龔念^、收拾舊山河。朝天闕?!痹~中光復祖國,報仇雪恥的豪情沖刺云霄。山河破碎的遺憾和憤怒寫的何其悲壯,強烈的救亡意識借寫雨后憑欄抒發(fā)。憑欄與愛國緊密聯(lián)系,在南宋發(fā)展成為固定模式。
三、南宋詞中登臨傳統(tǒng)意蘊深化:與愛國熱忱和民族情感緊密聯(lián)系
登高是自然之景與社會人生際遇的雙重融合。境界的開闊遠大使倚樓,憑欄成為愁之代言,形成概念化的符號:一是思歸人;二是哀自身,功名未就成老大。三是哀家國。而“憑欄”“拍欄”種種動作在宋詞,尤其是南宋詞中能得到極大強化,就是在南宋特定的社會現(xiàn)實下,第三種情緒遭遇詞這種極適合抒情的文體融合而產(chǎn)生的強烈情感碰撞,于是大量詞作不斷借助于此動作抒發(fā)出心中的愛國熱忱。
北宋詞中“倚樓、憑欄”較多集中于閨怨詞,風格之纖弱是主流印象。至南宋,政治與文學結合的更加緊密。登臨的傳統(tǒng)含義擴大且強化,個人命運與國家民族緊緊聯(lián)系?!耙袠菓{欄”不再僅限于對個人生命情感的體驗和對女性愛情愁苦的抒發(fā)和代表北宋閨怨詞中的柔情文化,而朝剛健豪壯的性格轉變如岳飛的《滿江紅》。吳功正在《宋代美學史》[8]P29中說“靖康之亂,建炎南渡,給民族,全社會的震動極大,造成整個社會結構的根本變動……書齋的悠閑,名士的風雅,一概被打破,離愁別恨遂為國仇家恨所替代?!笨陀^現(xiàn)實的變化促使整個社會審美心理發(fā)生極大變化,抒發(fā)悲慨憤懣的詞成為主流。詞人自北宋本就敏感纖柔的內心朝著豪情康健轉化。他們直接將主人公設成自己而非借閨怨詞中的女性來登高,看見不全的山河,想到分裂的國土和淪陷區(qū)內的百姓。憤懣、悲哀感油然而生。強烈的愛國情感強化到動作,“憑欄”變成“拍欄”,這種登臨傳統(tǒng)在原始含義上增加的“拍欄”使得其本身就具有更悲壯的色彩。手扶欄桿不斷猛拍,心中無法排遣的愁苦強化到極致,竟至于 “欄桿拍遍”!更可見詞人“情”之熱烈與“愁”之悲絕。特定動作表現(xiàn)出宋人敏感憂郁而又愛國康健的性格,書生的“柔”與武將的“勇”完美糅合成南宋詞獨特的風格,其“真”令人無比動容。
參考文獻:
[1] 陳宏天等編.昭明文選譯注[ M] .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4
[2] 樂府詩選[ M]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
[3] 全唐詩[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4] 房開江.花間集全譯[M] .貴州:貴州人民出版社,2008
[5] 唐圭璋編.全宋詞[ M] .北京:中華書局,1999
[6] (宋)王辟之.《澠水燕談錄》[M].北京:中華書局,1981
[7] 張介凡.談唐宋詞欄桿意象[J].韓山師范學院學報.1995(4)
[8] 吳功正.宋代美學史[M].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