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2012年6月12日這一天,北京人藝整整走過了一個甲子。人藝的元老還剩下多少?85歲的藍天野掰著指頭向記者數(shù):“話劇皇后”葉子,101歲,還在;老院長于是之,還在;鄭榕、蘇民、朱琳、田沖、童超……還在;數(shù)到黃宗洛,老爺子好像突然被提醒,“不在了?!?br/> 藍天野最初的興趣是畫畫。他原本在北平藝專油畫系念書,直到被姐姐“招”進了地下黨,“黨需要我們宣傳演戲,就演戲?!比松鷱拇俗兞塑壽E。內(nèi)戰(zhàn)時,他和蘇民、童超都是國民黨演劇二隊的,鄭榕、刁光覃等人是十隊,由周恩來、田漢領(lǐng)導,都是共產(chǎn)黨的地下黨,1949年后一并編入中央戲劇學院話劇團,這就是北京人藝的前身。
1952年6月12日,北京人藝成立。曹禺任第一任院長,也是唯一的終身院長。常務副院長趙起揚從歌劇院調(diào)來,另外兩位副院長是焦菊隱和歐陽山尊。來人藝前,焦菊隱是北師大的外文系主任,人人都知道他是從國外學戲劇歸來,才氣和脾氣一樣沖天。由于脾氣大,一度非常落魄,沒人找他排戲。
北京人民藝術(shù)劇院到底要辦成一所怎樣的劇院?曹禺、焦菊隱、趙起揚和歐陽山尊—后來被稱為“人藝四巨頭”的幾個人,在香山聊了七天,最終確立了以莫斯科藝術(shù)劇院為榜樣,一切規(guī)則模仿蘇聯(lián)。焦菊隱提出的“舞臺上要一片生活”得到了認可,演員要體驗生活被作為制度確立下來。人藝創(chuàng)辦之初排的不是《龍須溝》、《春華秋實》,是獨幕劇《夫妻之間》、《喜事》、《趙小蘭》、《麥收之前》“四小戲”,均來源于生活,避免了緊跟政治指揮棒。
焦菊隱任人藝的總導演,實際上擔當了“藝術(shù)總監(jiān)”的角色,他希望一切以“藝”為核心,但人藝顯然不是生活在真空里。曹禺 《明朗的天》寫知識分子改造,老舍的《春華秋實》寫的是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很多劇都是配合一時一事的政策,排了演了,可是哪里傳得下來?!彼{天野說。
例外也有?!恫桊^》 最初名為 《人同此心》,配合的是當年全國第一次憲法頒布。整個戲聽下來平平,但焦菊隱感到其中有一幕茶館的戲精彩至極,便建議老舍能不能把這段放大成一幕大戲,用一間茶館反映中國幾十年的變化。這個意見也讓老舍十分興奮,茶館里的人物他太熟了,“每個人我都能給他們看相批八字”,三個月后,他交出了《茶館》。
1958年3月 《茶館》 首演,當時正處于“一天等于二十年”、“跑步進入共產(chǎn)主義”的全國大躍進時期。這個戲沒演幾場便被撤下來,理由是和當時的時代氣氛太不搭調(diào),取而代之的是《烈火紅心》、《紅旗飄飄》、《巴山紅浪》等一批“躍進戲”。9月周恩來到人藝來看《紅旗飄飄》,上臺和于是之握手時突然問,《茶館》怎么不演了?于是之不敢回答,周恩來忙說,改一改還是可以演的。
1963年 《茶館》復演,連演53場場場爆滿,報紙上一點宣傳都沒敢出現(xiàn)。遵照周恩來的指示,這一版《茶館》加入了學生游行示威的情節(jié),并讓常四爺在第三幕結(jié)尾時為示威的學生端茶倒水,以表明戲中有一條“紅線”。演出頭天老舍去了,以往他都會到后臺和演員見面,這次卻一句話沒說就走了。
《龍須溝》、《茶館》都是焦菊隱的代表作。焦菊隱提倡“一戲一格”,其中最別具一格的嘗試就是《蔡文姬》。早在排郭沫若的《虎符》時,焦菊隱便提出了在話劇表演中加入中國傳統(tǒng)戲劇元素,他的口號是“矯枉必須過正”,不但組織演員沒日沒夜地看戲曲演出,還把專家請到劇院來,跑圓場、做云手,一一學起。當時人藝為此炸開了鍋,最后黨委書記趙起揚不得不親自坐在臺下督陣,以防演員罷演。事實上,焦菊隱的想法是“吸取戲曲形式,最后忘掉形式”。
人藝有句話叫“戲比天大”。藍天野說,當時大家都沒有什么腕兒的概念,只道是誰經(jīng)驗更多、演技更好,不像京劇,老生是老生青衣是青衣龍?zhí)资驱執(zhí)?。“在人藝,我們說只有小演員,沒有小角色。舒繡文也演群眾,刁光覃也演群眾,都高興著呢。而且越是演群眾越想看看這次能演出什么花樣來?!眲倓?cè)ナ赖狞S宗洛就是跑了一輩子“龍?zhí)住?,他曾揚言要演齊100個小角色。黃宗洛最讓人難忘的形象是《茶館》里的松二爺,為了演這個角色他曾經(jīng)走火入魔,不僅學了旗人的生活習俗,還在腰帶上掛了13件旗人喜歡的煙荷包、鼻煙壺等掛件,蓄須留指甲,苦練蘭花指,天天在隆福寺、地安門一帶遛鳥泡茶館,最后甚至被茶客們當成了滿清遺老。
北京人藝的傳統(tǒng)到底是什么?人藝副院長、導演任鳴對答如流:“一是人藝精神,就是戲比天大,藝術(shù)至上。另一個是人藝風格,包括了民族性、人民性以及現(xiàn)實主義。”他進一步解釋,所謂民族性,就是焦菊隱從《龍須溝》到《蔡文姬》開創(chuàng)的傳統(tǒng),即中國氣質(zhì)。而人民性則是講為大眾服務:人藝不是商業(yè)劇院,不是先鋒劇院,它的使命是排更多老百姓愛看的藝術(shù)戲劇。最后一個現(xiàn)實主義在人藝風格中被提到的最多,任鳴的態(tài)度很明確,我們不排斥現(xiàn)代、后現(xiàn)代那些“花招”,但現(xiàn)實主義無疑是人藝的立身之本。但在人藝的“逆子”、導演林兆華看來,傳統(tǒng)恰恰是不能守的,“得發(fā)展才行”?!昂玫臇|西你繼承不就完了,但你總拿傳統(tǒng)來打壓當代人,這就不對了?!鄙鲜兰o80年代初期林兆華就因?qū)а莞咝薪〉膭”尽督^對信號》引起轟動,這部戲被視為中國小劇場話劇的先鋒之作。但這個實驗的傳統(tǒng)在人藝并沒有能繼續(x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