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教育是我們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一個新問題。體驗教育是少先隊為適應形勢,對少先隊員進行思想教育的基本途徑。那么,如何使隊員真正地到生活中去體驗呢?作為少先隊工作者,應主動積極去創(chuàng)造機會,讓孩子們體驗生活、感悟生活,使他們健康的心理品質外化為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
一、學校生活中體驗
學校是孩子們賴以生存的“小社會”。在學校開展活動,是最易讓孩子們接受的,孩子們也能積極參加。輔導員應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來開展活動。例如,有的學校在隊員中開展了“興趣小組”活動,名為“興趣小組”,實質上隊員們在教師的牽引下,上自己所謂的“興趣”課?!芭d趣”課變得枯燥無味,更不會引起他們的興趣。因為,孩子是活動的主體,只有通過他們自己的親身實踐,內心感悟,才能使教育深入人心。這時,作為輔導員教師就要轉變觀念,根據孩子們的建議,將“興趣小組”課變成“我能行俱樂部”。表面上看,不過改了名稱,而事實上從思想觀念、活動方式和人員結構都與以往的興趣小組有了“質”的變化。過去,隊員們興趣課上坐在教室里學習死知識,而現在他們能從課堂上走出來,進行了自己真正有興趣的活動,一個個別具特色、富有童趣的俱樂部如雨后春筍般地在校園里呈現出來。輔導員教師還可根據孩子們喜歡表現自我的愿望,提供給他們表現的舞臺。
二、家庭生活中體驗
家庭對于每個孩子來說,都是天天、時時接觸的。但作為家庭中的一員, 他們不會了解與理解當父母的難處與辛苦,很多家長對孩子的寵愛,使得孩子已經適應而變得放縱、自私。所以,輔導員根據這一情況,結合孩子們的年齡特點,鼓勵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例如,打掃房間、買菜、燒飯、洗衣服,甚至大一點的隊員鼓勵他們“當一天家”“跟爸爸媽媽去上班”等等。通過這些活動讓隊員們體驗父母的辛勞,獲得家庭生活的真實感受,明白孝敬父母的道理,學會為父母分憂,學會感謝,學會關心。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能力和家庭意識,我們在高年級中開展了“小當家五步曲”活動,讓學生學會買菜、做飯等家務勞動,提高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一是選菜,買魚、肉的學問。這項任務由家長協(xié)助完成。二是學營養(yǎng)知識,講究葷素搭配。由父母向孩子傳授“餐桌上的營養(yǎng)學”,使隊員們知道哪些蔬菜既便宜,營養(yǎng)價值又高。每頓飯葷素搭配,既能增進食欲,又使營養(yǎng)均衡。三是調查了解長輩的飲食特點?!靶‘敿摇被顒右彩且淮潍I孝心活動,隊員們分別了解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喜歡吃什么,不吃什么。四是設計當家計劃。隊員們制訂出一周的當家計劃:每天的主食是什么?每頓飯應該做哪些幾種菜?一天開支是多少?五是動手操作,體驗當家感受。按計劃洗菜,切菜,淘米,炒菜。品嘗著自己做的飯菜,隊員們感到心里甜滋滋的,第一次體驗到當家的酸甜苦辣。
三、在社會生活中體驗
社會是個大課堂,隊員們在這個大課堂里面可以帶領隊員們開展“小課題實踐活動”,引導隊員們在實踐中獲得需求的滿足,成功的激勵和充實的內心體驗,讓隊員學會走出學校和教室,在社會大課堂中鍛煉成長。例如“我當一天小交警”實踐活動,使孩子們了解到當交警的辛苦。平時上學、放學,只看到交警們筆直地站在崗亭上,雙手不停地指揮來來往往的車輛,以為是并不太難的事。當了一天“小交警”才知道,整天地站在那兒,已經是很辛苦的事了,思想還不能分神,不停地做出手勢指揮車輛,各種手勢的含義要清楚,還要運用自如。在當一天“小交警”的活動中,隊員受到了體驗教育。針對孩子們隨手亂扔垃圾的習慣,輔導員教師可組織隊員到大街小巷當一天“清潔工”。通過一天的辛苦勞動,使隊員們懂得“清潔工”的辛苦,知道了隨手亂扔垃圾不僅是個不文明的行為,也是危害他們的行為。輔導員要幫助孩子們在廣闊天地里,開展適合其自身需求,并與社會發(fā)展相適應的廣泛的體驗活動。如可以利用社會資源,創(chuàng)立紅領巾小事業(yè),尋找生活中的問題,開展各種令隊員們感興趣的小課題研究活動,等等。只要樹立“社會是體驗教育的廣闊舞臺”這一觀念,就能促進孩子們在社會這個大舞臺上自由發(fā)展。
四、在與自然界接觸中體驗
自然界是人們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輔導員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組織孩子們通過扮演角色,參與實踐,在實踐中反復體驗,激發(fā)對美好的自然環(huán)境的向往,力所能及地參與愛護環(huán)境的活動。例如:輔導員可通過開展“環(huán)保小調查”“環(huán)保兒歌創(chuàng)作賽”“野外生態(tài)論壇”等方式幫助孩子們通過多種形式的體驗,形成對大自然的態(tài)度。還比如,通過開展“還母親一片綠色”活動,可引導孩子們在考察收集母親河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資料基礎上,了解它的滄桑和變遷,感受到母親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激發(fā)起保護母親河,讓天更藍、水更清、居更佳的情感態(tài)度。又比如,輔導員可帶領孩子們通過開展“春游”“秋游”活動,讓孩子們真正地將自己置于自然之中,自己尋找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途徑,從中得到體驗,受到教育。
五、與“雛鷹爭章”活動結合
怎樣在“雛鷹爭章”活動中貫徹體驗教育的思想呢?首先是抓環(huán)節(jié)感受,即強調隊員在定章、爭章、考章和頒章各個環(huán)節(jié)獲得真實的感受。第二是指抓“內心感悟”,即放手讓隊員自己策劃、組織和實施爭章項目,鼓勵他們在一個個具體問題的實際解決中去完成內心的體驗和感悟。例如,結合爭創(chuàng)“生活章”“環(huán)保章”,開展“我是小當家”“綠色小天使”體驗教育活動,組織隊員感受家庭生活的樂趣和大自然的美麗,感悟勞動的艱辛和環(huán)境保護的價值。還可以開展“當一天蔬菜推銷員”“當一天農業(yè)技術員”活動,在感受“大棚種植”“市場推銷”等過程中,體驗農業(yè)科技與現代農業(yè)的“緊密聯(lián)系”。
總之,體驗教育的基本形式就是在輔導員組織引導下的體驗活動,這種體驗具有鮮明目的性和指向性。它是在以孩子為主體的原則下進行的,通過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大自然等不同教育領域,幫助孩子尋找一個“崗位”,扮演一個角色,獲得一種感受,明白一個道理,養(yǎng)成一種品質,學會一種本領。
(莊河市黑島鎮(zhèn)中心小學)